美好生活在云南|2024大理诗歌季“诗遇非遗·茶咖主题分享活动”今日启动
发布时间:2024-04-17 05:33 浏览量:1
4月16日下午,2024大理诗歌季“诗遇非遗·茶咖主题分享活动”启动仪式在大理州非遗博物馆举行。
大理是中国西南地区非遗资源最为富集的地区之一,目前共有非遗保护项目723项,其中国家级保护项目18项,是全省国家级保护项目最多的州市。随着热闹的白族唢呐和霸王鞭舞蹈声,启动仪式拉开序幕。在白族传统迎宾曲目《欢庆》中,洱源唢呐是省级非遗项目,洱源霸王鞭是州级非遗项目,明快的节奏,一下子就将在场嘉宾拉入今日的主题。
现场进行了《文艺需要人民》《在大理爱上生活》《诗遇大理》三场专题对谈,10余位国内外诗人、嘉宾纷纷展开畅谈,现场金句频出,期间穿插的南涧彝族山歌、《白月亮白姐姐》《放羊调》《月亮出来亮汪汪》等表演,带给现场嘉宾一场视听盛宴。
【现场·佳话】
著名白族作家、影视艺术家、全国先进工作者景宜:
“最伟大的养育,是土地的养育,它又养育了诗歌。白语里称洱海为‘洱海母亲’,这是一种把生命和大自然相连的体现。在大理这几年所经历的洱海保护过程中,村村寨寨老百姓做出很大牺牲,很多‘新大理人’也都跟我们一起共同经历了这个伟大变化过程。它深刻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形态,2017到2020年,我一直在洱海边徘徊,寻找和了解这个巨大变化中人们的变化和成长。洱海保护,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过程,是全世界高原湖泊保护的一个中国经验。洱海保护就是一首伟大的人民的史诗。我们今天的生活会变成明天的历史,我们的文艺创作要把自己的情感和人民的生活紧紧联系在一起。”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依然鲜活的存在,文艺属于人民,文艺为了人民,这是文艺的根本宗旨。坚持人民的观点,就是坚持文艺的人文精神。
罗马尼亚诗人妮可:
“大理是多民族聚集地,这激发了人们从不同的主题以不同的风格进行创作。这里的民间故事激发作家创作出众多故事和诗歌,素材为田野调查研究和民间文学研究提供了不同的视角。在传统创作中,口述比笔头创作更常见,田野调查比档案研究更常见,因为口头创作更形象、更鲜活、更吸引人……三座宝塔就像三支笔,邀请我们表达我们对大理的爱,让我们去阅读和书写大理,写大理悠久的历史和美丽的风景,这种对大理的文化、山水、人民和自然的探索永不停歇,我们的创作也将永远笔耕不辍。”
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记者 马雯 郭明鉴 摄影报道
一审 杨茜
责任编辑 袁熙
责任校对 猫恩泊
主编 何晓宇
终审 编委 李荣
本文来自【春城晚报-开屏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