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观察丨让文物活起来,旅游可以助一把力
发布时间:2024-04-25 12:39 浏览量:6
记者乔显佳 济南报道
2024年山东省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之际,以“文润海岱 游读齐鲁”为题,公布了十大文物主题游径。这是一项合乎山东省情又顺应社会发展潮流的重要举措。
提到山东,人们都知道这是一处中华文明重要发祥之地,儒家文化发源之地,也是沂蒙精神的诞生之地。山东省还是公认的文物大省,地上、地下存世文物都非常丰富。此次十大文物主题游径的推出,不失为山东保护文化遗产的一项标志性的突破措施。
正因为这份“家底”太丰厚,单拎出“十大游径”是一件很作难的事情,到底选哪些更有代表性总会带来一定争论甚至争议——但只要推出,就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省域经济的发展与竞争,也需要我们尽早推出一批能代表山东的精华文物游径“指南”来。
记者注意到,此次公布的十大文物主题路径,基本囊括了现阶段山东最重要的文物资源。无论是作为山东特色的海岱考古,外界认知度、美誉度颇高的儒家文物、黄河文物,齐长城、大运河两大“世遗级”文化存在,还是山东在革命战争时期创造的重要红色遗产——沂蒙精神,以及,山东数量众多的古建筑、名碑名刻,近些年随着考古调查重新回到世人眼前的历代海防文物,体现近代中国工业探索一段历程的胶济铁路,上述“十大文物主题游径”从各个角度、方面集中体现山东文物旅游的魅力。
可想而知,作为省级层面推出的“十大游径”,必然要兼顾全省各地的情况。熟悉山东省情的朋友不难发现,十大文物主题游径中涵盖山东16个市的文物资源。其中有多条线型文物遗址,很好地将全省文物资源串联在一起,如齐长城,大运河,黄河,海防文物以及胶济铁路等。其他与之分量相当的文物游径有吗?若有,后续或可考虑继续调整,推出。总之,目前这份“十大文物主题游径”,应该可以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
五年前,国家顶层设计决定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诗与远方”的相遇成就一段佳话。文物保护作为一个专业性很强的领域,在一段时期曾相对独立,在现阶段也应适当的打开门户,与文化、旅游等一道融合发展。乐观预计,此番“文物”和“旅游”的相遇,也必将增加彼此在社会发展中的分量,互相成就。
近年来,随着研学旅行火热进行,旅游和教育双双受益。新推出“十大文物主题路径”是极好的研学旅行产品,“文物+旅游+研学”未来具有尤胜“诗与远方”的发展前景。
因此说,此次山东省文旅厅创新推出“十大文物主题游径”是做了一件好事。如此好的政策,也需要产业界和市场积极地回应,“让文物活起来”,旅游具有独特的优势,完全可以助力一把。当然,也需要其他相关产业积极参与助力,众人拾柴火焰高才可以将此次“十大文物主题游径”的政策意义全部彰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