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否再造一个李小龙

发布时间:2024-04-20 01:55  浏览量:6

功夫电影的生命力如何延续?国内电影界的知名导演、编剧、制片人、学者等不久前汇聚我国武术之城广东佛山,围绕“功夫电影如何创新”,召开一场“武林大会”。

AI技术能否“复活”李小龙

佛山是南派武术主要发源地,获评全国唯一的“武术之城”。银幕中的黄飞鸿、叶问、李小龙等,都“原产”于当地。创新功夫电影,如何用好这些文化IP?

“用AI技术、数字人养成模式去拍新的电影。”环球数码创意控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穆若恒说,如果把李小龙的数字人做出来,再用AI技术来解算他的话语和动作,完全可以实现李小龙的复活。“如果用这些IP来产生更多故事,用虚拟人的形象复活这些角色,再造第二个李小龙、黄飞鸿,甚至把他们形成类似英雄联盟的矩阵,我相信影响力不会差。”

穆若恒举例说,中央戏剧学院近年成立“数字戏剧学院”,设计出梅兰芳“数字人”形象,在虚拟世界给学生授课,学生穿戴上动作捕捉设备,就能同梅兰芳的唱腔和动作对比。穆若恒希望,借助先进的数字技术,促进国产功夫电影获得新的表达。

对此,深圳洛克特视效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聂华军也深有体会:数字人可作为替身演员、动作捕捉对象、特效增强工具、人物复制对象以及故事创作的素材,为动作电影赋能。

功夫电影如何创新

“创新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即使是旧瓶装新酒,也需要一个新的角度或视野带给观众。”华语影视导演陈德森说。

知名影视制片人张谦认为,功夫电影的初起是因其英雄的形象、常人不具备的身手动感、正义战胜邪恶的情绪宣泄得到观众的认可和追捧。“随着时代发展,当下观众有自身的审美和精神诉求,如何满足当下观众的期待是最大的市场要素。”

佛山市电影行业协会会长唐葳对内容创新有自己的看法,“不要太局限于‘打’,只要把故事讲得好看,功夫的内涵和外延可以再拓展。”

武术在佛山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喜剧可以是功夫电影的一个方向。开创无厘头电影模式的香港导演李力持认为,功夫电影不是简单的“打”,不单要搞功夫,还要“搞笑”。

与会专家表示,未来功夫电影创新,既要深度挖掘功夫题材中还未曾表现的题材和角度,聚焦功夫题材的新变种,也要关注形式创新。

形式创新,意味着投资功夫电影的成本会更高。对此,不少业内专家认为,可以选择舞台剧作为功夫电影的“小实验”。“电影最基本的就是剧本,舞台剧可以成为成本相对低的实验,故事怎么讲,角色是怎么样的,先在舞台上试一遍,试试观众的反应。”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香港著名编剧高志森说,其执导的《南海十三郎》本身是一个舞台剧,后来才改编成电影。

功夫电影生命力在哪里

“无论是功夫电影还是其他的电影,想要成功,一定要契合当下的时代精神。”广州大学粤港澳大湾区影视创作研究院院长姚睿说,功夫电影要想成功,既要有“酣畅淋漓的打斗”,也要有“波涛汹涌的情感”。打斗是美学层面,情感是所有电影共通的。

“得时代情绪者得天下,动作片应该将主角代入到普通观众的生活情境,跟观众当下的情绪进行契合。”知名影评人、制片人魏君子说,要摒弃为打而打,让动作设计与剧情、人物和情绪更紧密结合。

功夫电影的生命力,也绽放于丰厚的文化土壤上。“以佛山功夫元素为题材的电影,初步统计已达160多部,在新时代以新IP打造再创功夫电影辉煌,将成为我们关注点。”佛山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黄晨光表示。

广东财经大学湾区影视产业学院院长贾毅建议,作为功夫之乡,佛山应该培养下一个李小龙,带动整个产业发展。

“功夫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符号,功夫不能丢。”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张杰说。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