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读书日|书香四溢,是上海最美的春景

发布时间:2024-04-23 19:42  浏览量:7

伟大的城市必然有伟大的心灵,伟大的社会必然有伟大的思想。

一部《我的名字叫红》,对于伊斯坦布尔的意义,超过任何一座新建的高楼大厦;一个博尔赫斯,抵得上整个布宜诺斯艾利斯旅游局。

那些令人向往的城市,其魅力固然在于它的外在景观,然而更令人沉醉的永远是其内在修为,是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带给我们心灵的震颤,是创造这些独特历史文化的人。

“书香上海 阅见未来”——2024年世界读书日上海全民阅读主题活动在徐家汇书院举办

正如城市学家刘易斯·芒福德所言,推动人类进步的两个伟大发明是文字和城市。文字和城市,让文明得以传承,而这个过程正是通过阅读来实现的。

曾经与中华文明并立的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和古印度文明,最终消逝于历史的长河,原因众多,其中一个公认的重要因素,就在于能够阅读它们自己文字的人断绝了。

文明仅有文字还不行,还需要有人能阅读,爱阅读。

2024年世界读书日市集

正是认识到阅读对个体,对社会,对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意义,自2014年以来,全民阅读已连续11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在这个背景下,上海积极探索实践,为营造全民阅读氛围贡献着自己的智慧。

在第29个世界读书日到来的今天,徐家汇书院二楼文脉光盒空间变身为“巴金书房”,市民读者与“巴金的《家》与家”相遇;苏州河畔樱花谷,2024首季上海书展“淘书乐”旧书市集,30000余种古旧书刊等待着知音;上海图书馆的第六届阅读季汇聚了六大板块、约1500场阅读活动;杨浦区大学路,2024世纪好书节、大学生阅读节和KIC知识艺术节与区域内的知识属性相得益彰……

“书香上海”进地铁。澎湃新闻记者 朱伟辉

此刻的上海,满城书香,处处“悦”读。

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中国,既要只争朝夕,也要静水深流。

上海对全民阅读的渴望和努力的脚步,几乎伴随着整个改革开放的进程。从1981年解决卖书买书供需不平衡的上海书市,到以文汇书展、古籍书展、全国大学书展、全国少儿书展等一系列细分型书展书市,最终2004年上海书展应运而生。20年的努力,上海书展业已成为汇集全国优质出版机构与图书、吸引海内外一流作家学者、惠及长三角普通读者,引领全国出版风向的品牌文化盛事,成为持续驱动上海全民阅读氛围的主引擎。

在上海书展的成功经验下,上海国际童书展、长三角文博会、上海国际艺术节等大型文化节展纷至沓来,市民文化节、美好书店节、思南读书会等品牌活动贯穿全年,各种城市阅读新空间各美其美,大小出版机构精品力作不断。

《2023年上海市民阅读状况调查》发布

2021年,上海又发布了《关于促进上海全民阅读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完善阅读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打造一批深受市民群众喜爱的“家门口的阅读空间”;扶持实体书店发展;推动数字阅读长足发展;加强青少年阅读指导等十大举措。

刚刚发布的《2023年上海市民阅读状况调查》显示,2023年上海市民综合阅读率达97.49%,人均阅读超12本;公共阅读设施使用率稳步提高,过去一年有83.0%的上海市民使用过公共阅读设施,48.0%的上海市民每月至少使用1次公共阅读设施;阅读场所选择多元化,公共图书馆、书店/书吧、社区阅览室文化站满足了不同人群的多样需求;有声阅读、视频读书蔚然成风。

上海书展已成功举办了19届。澎湃新闻记者 薛松

推进全民阅读,上海的经验告诉我们:

不仅要读书日办活动,更要全年全时推动,要让每天都是读书日;

不仅要自上而下积极倡导、推动引领,更要自下而上的行动,激发家庭、社区、企业、公益组织等各类社会主体的广泛参与;

不仅要鼓励孩子读书,父母更要先读书。不仅要号召市民读书,也要领导干部带头读书。不仅要在中心城区推广阅读,也要在边缘的乡镇大力培育阅读氛围。

只有如此,全民阅读,才能真正入耳入脑入心,融入我们每个人的基因血脉,成为城市品格,成为社会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根柢性力量。

标签: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