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老年大学让“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落地生花
发布时间:2024-08-22 10:58 浏览量:3
本报记者 李鲁
“微山湖哎阳光闪耀,片片白帆好像云儿飘……”8月9日上午,一阵清脆嘹亮的歌声在枣庄老年大学唱响,这是声乐班的学员正在排练演唱。
“唱歌不仅可以愉悦身心、消除疲劳,还能增强人体抗病能力。我之前从事翻译工作,经常咽喉疼痛、声音嘶哑,退休后到老年大学学习声乐课程,掌握了正确开嗓和发声,咽喉症状都得到改善。”连续两年报名枣庄老年大学课程的黄公勇向记者介绍自己在这里的学习情况。除了学习声乐,他还参加了摄影、口琴等课程,值得一提的是,他还是一名紧跟潮流的视频博主,经常拍摄分享在校学习的视频,在网络点赞转发量颇高。黄公勇说:“外语翻译是我的老本行,我还想学习视频后期制作,做好外语配音讲解,更好地宣传推介枣庄。”
老年大学并不“老”,是更新知识的课堂、健身养心的场所、广交朋友的空间、开心娱乐的平台,是新潮而有活力的精神乐园。黄公勇的故事,正是枣庄老年大学不断发展的缩影。近年来,我市老年教育事业持续高质量发展,特别是枣庄老年大学与时俱进、不断创新,针对学员实际需求扎实推动教学改革,在学科设置上“百花齐放”,让更多学员“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银龄枣尚学”品牌进一步擦亮。
翻开2024年枣庄老年大学秋季招生简章可以看到,学校设有美术、声乐戏曲、器乐、舞体、生活应用等5个二级学院,涵盖国学、书画、摄影、声乐、舞蹈、器乐、钢琴、保健等14个专业、77门课程。每个专业课程又细分多项,如摄影专业又下设手机视频、无人机航拍等。
枣庄老年大学的很多教师是我市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业内名家,具有精深的专业素养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小腹收紧,气沉丹田,拉高往上走!”在戏曲班教室,江淑君老师正在讲授练声、吐字、台步。今年71岁的江淑君曾担任枣庄市艺术剧院院长,是枣庄京剧团响当当的“名角”,退休后受邀担任老年大学京剧、戏曲表演专业的教师。任教14年来,她创作戏曲作品五十余部,辅导老年学员和戏剧爱好者千余人。近年来枣庄老年大学实施教师倍增计划,探索建立社会招聘一批、组织推荐一批、在行业协会艺术家中聘请一批、在优秀学员中培养一批的“四个一批”教师队伍补充机制,形成了70余名老中青相结合的师资库,为学员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丰富的学习资源,为办学提质增效提供有力支撑。
“石榴冬季种植防护”“石榴优质丰产栽培技术”“石榴盆景制作”,这些农技培训是峄城区榴园镇贾泉村老年学堂开设的课程。据村支部书记贺彬介绍,该村是石榴种植专业村,种植户年龄平均在55岁,“区里和镇上因地制宜在我们村的老年学堂开设石榴产业相关课程,很受大家欢迎,不少周边村的老年人也来我们村听课。”枣庄老年大学通过联建共办、一体化办学、教师结对支教等方式,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向基层辐射,构建“中心+分校+教学点”办学网,积极建设“家门口”老年学校。目前建成镇街、社区(村居)教学点100余所,其中13所获评省级基层示范校,1.2万名老同志实现就近就便“上大学”。
宽敞明亮的教室,摆放整齐的钢琴,凝神听课的银发老人,这是记者在枣庄老年大学市立医院分校看到的场景。近年来,为方便学员就近入学,枣庄老年大学创办多所“行业型”老年学校,通过与企事业单位、养老服务机构合作,开设医院、税务、新华书店、退役军人等行业分校,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助推养老服务多业态融合发展。84岁的学员朱淑莲家住市中区,以前去枣庄老年大学上课,路途有点远,“现在我和老同事在家门口就能上课,真的太方便了!”她高兴地说。
扩大老年教育资源供给,是增进老年人福祉的一个重要抓手。我市聚力“老有优校、校有优课、课有优师”,实施“学校倍增、课程倍增、教师倍增”三项计划,用心用情用力构建以老年人需求为导向的教育供给体系,老年教育辐射面、惠及率不断扩大,“银龄枣尚学”让枣庄老年大学的学员依旧“青春”,依旧多姿多彩地走在“潮流前线”,与这个社会的脉搏一起跃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