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网络“养生骗局”,亟须建立健全联合监管机制#转发

发布时间:2024-10-30 09:02  浏览量:1

在主播“包治百病”“防老防慢性病”等一声声吆喝中,72岁的任女士一次次下了单。

近日,一些不法分子瞄准老年人群体,捏造“专家”身份,在短视频平台、私域直播中大肆宣讲养生知识,诱导老年人加入网络群聊,宣称所售保健品“功效强”“用料稀罕”甚至能“防癌”等,诱导老年人花钱报课和购买保健品。

有的老人每天听课打卡做笔记完成任务,花不少钱买保健品

湖南长沙72岁的任女士戴着老花镜,全神贯注地盯着手机屏幕,上半身几乎完全伏案。

屏幕上,一位自称“养生大师”的主播口若悬河地讲述着各种养生秘诀,主播讲到哪,老人的笔记就跟着写到哪。

一节课结束,老人很快完成每节课后的答题领奖,兴致勃勃地跟家人说:“看,我又领了3毛钱。”这已经成了她过去半年间的常态。

半年前,任女士无意间在“朋友圈”推送中刷到一篇养生文章,点进去看完后,她觉得写得挺好,便关注了这个公众号。很快就有“养生助理”加她好友并拉她进了一个养生群。群里每天听课打卡,正确回答问题后会返现0.3元到个人账户。

一开始,任女士的家人对其热衷于上课的行为并没有放在心上,但很快,家里出现了一些“奇怪”的东西——熊胆粉、益生菌……原来,任女士所在养生群的直播课一直在推销相关养生产品,在主播“包治百病”“防老防慢性病”等一声声吆喝中,任女士一次次下了单。

“熊胆粉要2000多元一盒,包装非常简陋,包装盒上也缺少功效、配料等文字信息,看着像是‘三无’产品。家里人都觉得她上当了,但老人对主播深信不疑。”任女士的外孙女许女士无奈道,尽管在家人的三令五申下外婆之后没再买过养生产品,但还是每天定点守着看直播,且多次提出“大师说这东西管用”“想买这个东西”。

实质就是利用老年人对健康和养生的需求进行欺诈

所谓的“健康课程”,其实就是让深陷其中的老年人每天听课打卡做笔记完成任务,而后再诱导老年人花成千上万元“练功”买保健品。

所谓的“专家”不过是幌子,他们通过夸大保健品的功效,甚至编造虚假信息,来推销高价且质量低劣的保健品,实质就是利用老年人对健康和养生的需求进行欺诈。

事实上,其所售保健品或是“三无”药品,或在其他平台低价就能买到。

尽管一些大型电商平台和直播平台监管较严,但一些小型直播App和私域直播给消费者维权和监管带来了新挑战。

哪怕平台封禁对方账号,不法团伙会迅速换个账号再次使出同样的招数。

帮助老年人跳出“养生局”陷阱,亟须进一步建立健全联合监管机制

治理网络养生骗局,要把好源头第一道关口。关于直播间那些无经验无资质的“专家”、虚假宣传的主播及“三无”保健品,平台方不能成为旁观者。

应对养生保健的“坑老”行为,首要任务是提升老年人防骗意识。应有针对性地开展老年群体反诈骗宣传,定期组织讲座或展览,帮助老年人了解最新的诈骗手段和防范措施,增强其防范意识。

同时,多举措提升老年群体的健康素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养生观,摒弃保健品能“包治百病”的错误观念。

还要加强对保健养生机构的监管。加大执法力度,对于以治病为幌子,行虚假宣传、欺诈误导之实的不法机构,要露头就打,严肃查处,斩断利益链条。

要创新监管方式,运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加强各部门信息整合,积极开展联合执法,从而提高监管的覆盖面,织密防范网络。

此外,社会和家庭也应共同努力,为老年人创造一个安全、健康、和谐的生活环境。家庭成员应多与老年人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活动,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提供帮助,不给骗子可乘之机。

如此,才能更好地维护老年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避免成为不法分子犯罪的温床。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