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肌少症高发,专家建议:老年人存钱不如存肌肉
发布时间:2024-10-30 17:30 浏览量:1
10月25日—27日,中华医学会第二十一次老年医学学术会议在天津召开。主旨论坛开幕式上宣布了全国老年肌少症诊疗示范门诊项目的启动,并在次日老年肌少症诊疗示范门诊论坛上公布第一批建设成功示范单位名单。
启航·引领新肌元——全国老年肌少症诊疗示范门诊项目启动(主办方供图)
我国老龄化加剧,老年肌少症高发
人体的肌肉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流失,40岁后,每10年流失最高达8%;70岁后,流失加剧,每10年流失最高达15%。在我国,60岁以上人群肌少症患病率达14-33%,而失能和住院患者更是高达78%。肌肉流失让老年人的活动力退化,骨折风险增加,容易引发老年人的“最后一摔”。
据介绍,全国老年肌少症诊疗示范门诊项目由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会作技术支持单位,项目旨在关注老年人肌少症,建立和扶持全国老年肌少症诊疗示范门诊,明确从筛查—诊断—治疗—随访的规范化流程,强化营养和运动治疗,提高我国肌少症诊疗水平,造福广大老年患者。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主任委员王建业教授在致辞中表示,到了一定年龄,几乎人人都会出现肌少症,但有多少人需要治疗,则需要研究并规范。为增进老龄健康,像老年肌少症这样的老年疾病应引起关注。
“老年人存钱不如存肌肉!”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医学食品分会副会长吴海英的分享引起现场共鸣。吴海英副会长表示, “千金难买老来瘦肉”,人老后不是越瘦越好,而是要有肌肉,也就是要关注瘦体重LBM(Lean Body Mass, 总体重减去脂肪重量和骨矿物质重量),这对老年人生活非常重要。
补充HMB,呵护中老年肌肉健康
什么是肌少症?这个病有什么危害?万一患上了肌少症我们该怎么办?会上,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郑松柏教授带来了专业有趣的科普。
据介绍,肌少症是一种因衰老和慢性疾病等因素所致的肌肉量减少,同时存在肌肉力量下降、躯体功能减退的老年综合征。肌少症的发生率随年龄的增加而持续升高,在老年群体尤为常见。肌少症的危害,最先表现出来的就是独立行走能力、生活自理能力降低,还会导致骨质疏松风险增加,甚至死亡风险的增加,而最应引起注意的就是跌倒的风险显著增加。
那么,该如何防范肌少症的发生?“防治老年肌少症的策略包括,控制危险因素、营养补充、加强运动、药物治疗等。”郑松柏教授介绍说,最重要的一点是营养补充,营养不良是老年肌少症主要病因之一,积极、有效的营养支持治疗是至关重要的。多项研究表明,补充HMB可以增加老年人肌肉质量,预防肌肉减少。HMB(β-羟基-β-甲基丁酸)是亮氨酸的代谢产物, 有助于促进肌肉蛋白质合成、抑制肌肉蛋白质分解,增强肌肉再生。
21家医院入选首批肌少症示范门诊
除了精彩的学术进展报告和临床实践分享,会上还对全国老年肌少诊疗示范门诊项目进行了年度回顾与总结。
据介绍,为了提升公众对慢病和肌少症的认识,加强社区和基层医疗机构进行肌少症防治的能力,提高医疗机构老年人肌少症诊治水平,《全国老年肌少症诊疗示范门诊》专委会于今年5月在青岛正式成立,旨在关注老年人群肌肉流失问题,传递最新诊疗进展,提高我国老年人肌少症防治水平。
最终,北京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浙江中医院、北京协和医院、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江苏省老年医院、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福建省立医院、海南省人民医院、南通大学附属医院、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江西省人民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苏州市立医院共21家医院入选第一批全国老年肌少症诊疗示范门诊(排名不分先后)。
会上,示范门诊代表还就肌少症门诊的建设进行了分享与交流。
据悉,第一批全国老年肌少症示范门诊除了自身发展,还将以点带面,向所在区域辐射自身的强大影响力,带动、帮扶区域内医院建设老年肌少症门诊,助力老年肌少症早期识别及干预知识的全面普及,普惠中国老龄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