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机联手,直击“腰”害∣机器人导航+镜下精准解除腰椎疾病困扰

发布时间:2024-11-05 09:22  浏览量:1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脊柱退行性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其中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腰椎滑脱等常见疾病给中老年人群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尤其是听到要手术治疗时,多数人更是感到恐惧和担忧。然而,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脊柱外科手术已经变得更加精准和安全。

近日,延安市人民医院骨科一病区(脊柱外科)成功完成一例机器人辅助脊柱后路镜下椎间盘髓核切除术+融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该手术不仅展示了现代医疗科技在骨科领域的最新进展,更为复杂脊柱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今年56岁的患者黑某4年前出现腰部酸胀疼痛,曾在外院就诊,医生建议行手术治疗,但黑某一直犹豫不决,选择保守治疗勉强缓解症状,他担心术后需要长期卧床,恢复不理想,甚至担心手术会引起瘫痪。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黑某的病情逐渐加重,腰痛比以前更剧烈,严重影响日常生活。经过多方咨询,黑某来到我院骨科一病区就诊。门诊医生为其完善相关检查后,诊断为“腰4椎体滑脱(I度)、腰4椎体峡部裂”,需行腰椎融合手术治疗。

入院后,了解到患者对于手术的顾虑,张中平主任医师与祁学强、杨明智两位医生反复研究讨论,决定采用科室引进的铸正机器人导航系统辅助,为其行脊柱后路镜下椎间盘髓核切除术+融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

在传统的内镜下融合手术中,医生通常需要依靠X光机进行实时影像引导,以确保螺钉的准确放置。但频繁的X光照射不仅对患者和手术团队的健康构成潜在威胁,还可能影响手术的流畅度和效率。而铸正机器人可在术前分析患者影像资料,通过三维重建技术设计出最优置钉方案,在术中机器人精准操作、导航手术可视化,大大减少手术时间和辐射暴露,降低手术风险,达到最优手术效果。

术前

术后

此次手术在机器人技术团队的配合下,由张中平主任医师主刀,祁学强、杨明智两位医生协助完成。术中,手术机器人根据术前规划自动调整机械臂的位置和角度,智能预设手术通道、置钉进针点,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在脊柱后路镜下,医生在约2cm左右的切口内完成了椎间盘髓核的切除和椎间融合器的植入,再经皮置入椎弓根螺钉进行固定。整个手术过程流畅、稳定,出血量少,对患者的创伤极小。

术后第一天,患者即可进行康复训练。由于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患者的恢复速度远快于传统手术方式。经过一周的住院治疗后,患者已能基本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

该手术的成功标志着我院在骨科机器人技术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张中平主任医师表示,这一技术的引入不仅提高了手术的精准度和安全性,还显著缩短了患者的恢复时间,为复杂脊柱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未来,随着机器人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普及,相信会有更多患者受益于这种先进的手术方式。

感谢您的关注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