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人员越来越感觉不到人情味是谁的错?

发布时间:2024-11-05 22:57  浏览量:1

头条上活跃了不少中老年同志,常看到退休后的一些感言。我是70后,还有近十年才退休,也是眼见着卸磨杀驴的冷淡风气越来越盛。有的退休干部交接时,企业连送别通知也不通知,让退休人员满心拔凉、孤身一人地离开老单位。在这些退休人员眼里,好像一退休,自己曾经奋斗过那么多年的企业跟自己几乎没有一毛关系了。这类现象在人员流动性差的事业单位现象不明显,但在国有企业里越来越明显。

要知道,这几年退休的人员大多是60后,经历过文革,经验丰富,看事通透。要么是当过兵的,要么是上过学的。尤其是上过学的那几代,高考才是真正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属于真正的天之骄子。我常跟60后的大学生调侃,他们那时的本科生比我们70后的博士可厉害多了。这一代经验丰富、德才兼备的干部很多,责任感强,很多人干到退休最后一分钟。我常在想,国有企业的干部,国家培养那么多年,有丰富的履历,如果都如宋志平一样把自己的心得、经验甚至教训著书立作,对后一代干部就特别有益,对国家也有益。

那大家为何都不稀罕传承退休干部好的经验呢?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现象的呢?符合我们党关爱退休人员的政策吗?

有人反映说都是审计、纪检人员的错都是他们左审右查的。导致现在开个欢送会没法处理费用,生怕违规违纪,来个警告,然后就直接来个因噎废食。但纵观现实,貌似没有哪个审计、纪检报告公开发布说明,说某某单位因给退休人员开联欢会违规了啊。且企业不让开铺张浪费的年会,茶欢会、欢送会等是没问题的啊。再说了,审计、纪检不管怎么查,跑经营跑关系的酒场也没见少啊。所以这个问题,审计、纪检的不该背。

有人说是因为频繁任用空降干部导致的,尤其是一把手最脱不了干系。尤其是任用年轻干部,对企业对团队都没感情。理由是十年前不这样,那时的人干部更换没那么频繁,同事相处的很热络。退休会搞个欢送会或者退休仪式,退休人员走时都暖乎乎的,组织上逢年过节也都会有人去看望。不像现在,找个司机把不违反制度的米面粮油往门口一放,毫无热乎气。

仔细想想,有点道理,能靠个边。尤其一把手是德高望重、快到退休年龄的,在老员工老干部方面,确实更有温情,企业文化建树方面也更有凝聚力。

几年前我被调到一个合并单位转型创业时,那时我还算是年轻干部。看到公司里的一些老人儿,文化低、年龄大,对待新事物接受度不高,工作效率也低,急得我团团转。当时我只考虑公司发展的利益,打算重招一批人把这些职位都换掉。当时的老董事长引导我,他和这些老人儿在这个企业快20年了,现在公司转型不需要他们了,业务跟不上时代了,但他们把最好的青春都贡献给了这个企业,想当年他们也是这个企业的中流砥柱,把这个企业撑到了现在。再开发一下,这些老人儿也能发扬年轻人所不具备的优势。

基于一把手的因势利导,当时我这个业务出身的年轻干部被说服了。且随着公司的不断拓展,确实也出来很多的岗位,老员工也被安排到了力所能及的岗位。大家随着公司的发展一起提职加薪,公司风气非常好,充分验证了什么是发展就是硬道理。但反过来想,如果我当时是公司的一把手,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可能真把距离直接干成了直线,出什么乱子还真是未知。

又有人说是现实太卷,有的企业党务形式确实规范,但党的优秀传统丢了。“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大家疲于奔命、过河拆桥,企业文化建设流于形式,对退休人员更是毫无政治关怀和人情味。更有甚至者,因为领导干部退休前半年冻结干部提拔程序,有的单位领导退休前会由熙熙攘攘变成门可罗雀。很多老同志都有同感,感觉自己为企业奋斗了一辈子,有的身体都落下了毛病,但单位的领导们过河拆桥,临退休时连帮收拾东西的人都没有。尤其现在都在整治靠企吃企,一些因为没被提拔怀有私心的人,一看领导退休了,开始各种贬低、诽谤甚至不实举报。很多临退休的干部不敢搞改革创新或者动干部,直接躺平,也是不愿意得罪人,因为目前出事的干部都是在干事时出的事,不干事就不出事。

不管什么样的原因,还是我以前的老领导说的那句话,每个人都会老去,都会面临退休。如果大家在位时都不重视退休人员,甚至落井下石,养成一种不好的风气,搞名利场这一套,毫无团结一致、为人民服务的想法,与己与企业与社会与国家的发展都是不符的。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