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网自救”:年轻人纷纷投向老年机的潮流
发布时间:2024-11-07 22:31 浏览量:1
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全面渗透生活的今天,部分年轻人却选择了“断网自救”的极简生活方式:使用老年机。26岁的刘迪便是其中一员,他的按键老年机让同事戏称他“老派”。与当下流行的智能手机不同,这些功能简单的“老年机”不能上网,只能用来打电话和发短信,却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
那么,为何回归老年机?
这种现象不仅出现在个别案例中,更在一项媒体采访中得到证实:不少线下商店的老年机销售额中,年轻人群体已接近一半。年轻人之所以选择老年机,主要是为了“自我排毒”——远离碎片化信息,减少对社交媒体的依赖,回归生活的本质。
QuestMobile数据显示,2024年3月,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的月均使用时长高达165.6小时,同比增长6.6小时。过度依赖智能手机不仅耗费时间,更加深了对信息流和社交的依赖感。
对于一些年轻人来说,老年机是一种减负方式,帮助他们摆脱被智能手机“绑架”的生活。正如24岁的产品经理周舟所述,她常因工作而用眼过度,甚至出现眼睛充血的情况。即便下班,社交媒体上的碎片信息依旧追逐着她,让她时常陷入焦虑的情绪。最终,她选择购入一台老年机,摆脱智能手机的“掌控”。
2021年,Leon停用智能手机,改用一部只有基础通话功能的银行卡大小的设备。这种生活方式带来诸多不便,他不得不随身携带现金、交通卡,甚至应急备用的智能设备,但这种“脱网”生活也为他带来新的收获。他说:“生活变得无聊了,但无聊也是一种好事,它迫使我寻找新的乐趣。”Leon逐渐关注身边的生活细节,享受起不被科技主宰的自由感。
周舟使用老年机后,摆脱了对智能手机的依赖,重新拾起了学生时代的兴趣,比如画画和手工。Leon则选择在通勤路上观察地铁中的人群,而不是一直低头刷手机。尽管使用老年机带来了一定的不便,但这种改变让他们重新掌控了时间和生活的主动权。在Leon看来,老年机让生活回归“本质”,帮助他摆脱了社交和信息过载的困扰。
数字极简主义的核心:选择性的“断舍离”
数字极简并不是简单的“断舍离”,而是一种有意识的技术管理方式。美国作家卡尔·纽波特在《数字极简》中指出,这种生活方式要求人们识别哪些技术是“可有可无”的,并适当地减少其使用频率。Leon在恢复智能手机使用后,为避免重新被手机束缚,他将社交媒体关注列表精简到50人以内,并关闭了不必要的推送和推荐,尽量保持手机作为“工具”的属性。
周舟则将“数字排毒”视为个人自律的一部分,她开始清理手机上的照片库,只保留那些真正有意义的照片。她认为,“脱网”的关键在于人的自我掌控,而不是手机本身。数字极简的实践让他们意识到,真正的改变来自于内心,而非设备。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意识到,尽管智能手机带来方便,但也带来大量无意义的信息和社交压力。选择老年机并不意味着完全脱离现代科技,而是通过选择性的使用方式来管理技术,恢复生活的平衡。这种选择表明,科技应当服务于生活,而非主宰生活。这一“数字极简”潮流反映了现代社会对“过度连接”的反思,也展示了一种更有意识的科技使用方式。
无论是周舟、Leon,还是像刘迪这样的“老年机”用户,他们并不否定智能手机的好处,而是在日益数字化的时代中,选择通过自我约束的方式恢复生活的掌控感。这一潮流的兴起不仅仅是为了应对焦虑和压力,更是一种回归本质、重新定义生活的努力。
但其实,出去坐公交地铁,购买商品,已经习惯出示智能手机里的二维码支付了,改变这方式,我觉得有点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