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养结合典型案例征集|济宁市兖州区鼓楼街道推进“三医”联动下沉打造医养助老新模式
发布时间:2024-10-27 18:53 浏览量:1
能在家门口看病、在自己生活的片区享受优质的医疗资源和服务,是城市幸福生活指数的重要指标。济宁市兖州区鼓楼街道地处老城区,辖区居民中65岁以上老年人占27%,便捷、专业的医疗护理服务是很多居民的刚需,但社区医养助老资源不足、服务质量不高等短板,让居民群众特别是老年群体面临就医难、照护难、康养难的问题。近年来,鼓楼街道从“群众需求”出发,以“群众满意”为落脚点,持续深化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改革,加速优质医疗资源阵地前移、服务下沉,促进医养康保融合发展,让居民尽享“家门口”的医养服务。
阵地前移,创新“零距离”服务体系,打造“嵌入式”社区新样板
坚持从前端发力,向前一步,围绕“建强微阵地,扩大覆盖面”目标,不断延伸基层医养康保服务触角,为群众站好健康“前哨”。
阵地建到“家门口”,织密服务网络。按照就近、方便的原则,选取辖区东、西、南、北、中各1个社区,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5处“三医”联动服务站,以点谋局、连点成网,形成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基点、“三医”联动服务站为支撑的社区健康服务网,覆盖街道26个社区9.9万居民,辐射周边城区20余万人口,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
服务送到“心坎上”,难题一站解决。充分发挥阵地集成优势,在“三医”联动服务站内融合建设社区卫生服务站、医保服务站、长期护理保险服务站和“零差价”医药供给站,配备B超机、心电图仪、体检一体机、健身康复器等设备,“一站式”满足群众健康管理、门诊输液、开药配药、康复护理等需求,让优质普惠的医疗服务资源“触手可及”“下楼可见”。
温暖贯穿“日常中”,打造宣传平台。依托“三医”联动服务站建立健康知识和医保政策宣传平台,创新开设输液室健康知识小课堂,组织开展义诊咨询、健康知识宣讲、医保政策讲座等活动,发动网格员、社工和志愿者上门发放医保、长护险政策宣传材料,每年开展各类宣传活动200余场,发放宣传材料2万余份,受众3万余人,有效提升居民健康意识和参保水平。奎星楼社区依托服务站建设了“中医文化体验馆”,成为社区居民进行健康与文化交流的热门场所,每天都有不少居民来这里体验按摩、拔罐、按摩、针灸等中医保健技术及各种中医养生茶。“在这里,居民不仅可以体验中医的神奇疗效,还可以加深了对中医文化的了解,也为居民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健康生活方式和理念。”奎星楼社区党委书记王伟丽说。
力量前倾,构建“全覆盖”服务机制,拓展服务群众有效半径
依托专业医疗机构和社会资源,突出社区服务特色,在人才、管理方面倾注力量,不断提升“三医”联动服务站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真正让居民享受到优质、便捷、持续和综合的健康诊疗服务。
专业医师赋能,小病不出门。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统一招聘、统一管理,安排3名全科医师坐诊巡诊,及时有效处理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开展针灸、推拿等中医理疗,实行基本药品“零差价”销售,并启用门诊报销系统,可按居民最高60%、退休职工最高85%的比例即时报销门诊、用药费用,同时开展医院转诊、长处方、医养结合评估、缺药登记等工作,全方位为老人提供便捷服务,形成“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基层”的合理就医格局。鼓楼街道奎星楼社区居民牛宜香是一位独居老人,身患多种慢性疾病,需要定期到医院检查、买药。社区建成“三医”联动下沉服务站后,可以直接到服务站找专业医师问诊、买药,药品都是“零差价”,还可以即时报销,再也不用坐车去医院了,生活方便了很多。现在,老人逢人便说:“社区建了这个服务站,真是给咱老百姓办了一件大好事。”
社会力量参与,照护不用愁。聚焦失能、半失能老人,充分发挥长期护理保险保障作用,与九一慧济等社会机构深度合作,组建专业长护险服务团队,定期上门为参保人员提供生活护理、卧位护理、心理慰藉、安全用药等基本护理服务,并为家庭照料人员提供专业指导,累计服务辖区老人60余人,有效减轻失能家庭的经济压力和照护负担,破解了“一人失能,全家受累”的难题。南关社区居民李胜利四年前因患脑血栓失去行动能力,全靠妻子一人照顾,在社区民情书记、网格员宣传帮助下,办理了长期护理保险。现在,服务站的专业护理人员每天都会上门为李胜利提供服务,切实减轻了其家庭负担,提高了生活质量。
家庭医生守护,健康不停诊。发挥家庭医生“健康守门人”作用,组建34个家庭医生签约团队,在“三医”联动服务站内设立家庭医生工作室,提供“集中式、便捷式、个性化”签约服务,为每位老人建立一份较为完备的健康档案,配备一名较为固定的医生朋友,提供一套免费的健康服务包,实现“一人一档一家庭医生”的“不断线”健康服务。
服务前置,实现“全流程”服务闭环,助力医保康养深度融合
坚持“以健康为中心”理念,促进医护、医防、医养三个融合,为老人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让老人健康路上更有“医”靠、幸福生活更有保障。
医护融合,撑起社区“暖心伞”。立足辖区失能失智老年人医疗护理、生活照料需求,积极推进长护险与家庭病床服务衔接融合,发挥长护险服务站前沿阵地作用,全方位做好政策宣传、申请受理、失能评定、服务质量管理、待遇结算等工作,大力推广“病床设在家,医生走上门”服务模式,明确服务内容、标准工时、建议价格和服务频次,使失能失智老年人能够享受到标准化的生活照护,切实缓解“机构不能医、医院不能养、家庭无力护”的局面。
医防融合,关口前移“治未病”。坚持预防为主、防治融合的理念,广泛开展老年人健康促进行动,为老人提供健康评估、健康指导、疾病预防、就诊指导,创新慢性病智慧化医防融合管理与服务模式,实现预防、发现、治疗、随访、健康管理的全过程连续服务,做到“医中有防,防中有医”。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智慧化慢病医防融合管理中心,通过大健康数据平台对8000余名“两病”(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进行归口管理,跟踪掌握其健康状况,针对检测情况,由专家以微信、电话等形式提供科学饮食、用药指导、治疗方案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大大提高慢性病患者管理的有效性和及时性,让百姓“零距离”享受医疗专家的免费服务!
医养融合,幸福无忧“夕阳红”。积极延伸医养融合服务链,推动“三医”联动服务站与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资源共享,为老人提供理论政策学习、棋牌休闲、图书阅览、心理健康咨询等服务,定期开展观看红色电影、广场舞大赛、非遗进社区等活动,发挥“爱心来敲门”志愿服务品牌引领作用,每周为行动不便老人开展“送医上门”志愿服务活动,及时发现健康问题,拿出治疗方案和建议,提高身心健康水平。现在,家住塔前社区塔前小区的刘树春老人每天都会先到社区“三医”联动服务站量量血压、听听心率,拿好常吃的药物,再到社区合唱室与一班老朋友弹弹琴、唱唱歌。“社区的‘三医’联动服务站就建在党群服务中心旁边,来社区活动的同时,顺便还可以检查一下身体,身心健康才能真正安享晚年。”刘树春老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