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告诫:吃降压药的老年人,宁可不吃药,也别在这3个时间服用

发布时间:2024-11-16 15:29  浏览量:2

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故事情节纯属虚构,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求医。

老李今年六十有五,身体一直硬朗,年轻时是个勤劳的工人,退休后也没闲着,平时帮忙照看孙子孙女,日子过得其乐融融。可前段时间,他突然感到头晕目眩,心跳快得像打鼓一般。

老伴急忙把他送到医院,医生诊断他是高血压发作。医生给他开了降压药,并叮嘱他要按时服用。老李自认为吃药这事不过是小菜一碟,按时吃不就行了?没想到,这看似简单的事情,却差点让他吃了大亏。

那天,老李和几个老伙计约好了去打太极。早上起得比平时早,想着正好空腹,顺手就把降压药吃了。谁知,刚到公园没多久,他就觉得眼前一黑,整个人像被抽空了力气。

幸亏旁边的老伙伴眼疾手快,扶住了他,并赶紧送他去医院。医生一边给他急救,一边摇头叹气:“怎么这个时间吃药?这可是最危险的时间段之一啊!”

其实,老李的经历并非个例。很多老年人,尤其是服用降压药的患者,往往忽略了服药时间的重要性,甚至有时候凭自己的经验随意选择服药时间,殊不知,有些时间点吃药,可能对身体带来很大的风险。

为了避免更多像老李这样的情况出现,医生们提醒,吃降压药的患者,宁可暂时不吃药,也别在以下三个时间段服用。

降压药的作用机制是通过降低血压来保护心血管系统,但它并不是万能的,服药的时间点对药效有着显著影响。

空腹状态下,胃部没有食物,药物的吸收速度会加快,这样一来,药效在短时间内急速上升,导致血压骤然下降。正如老李的情况,服药后血压降得太快,身体无法及时调整,造成头晕、乏力,严重的甚至会导致晕厥。尤其是对于老年人,身体代谢功能减弱,血管调节能力下降,空腹服用降压药的风险更加明显。

根据2018年《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的一篇研究报告指出,老年患者在空腹状态下服用降压药,发生低血压和晕厥的风险比餐后服用高出近30%。因此,医生建议降压药最好在餐后30分钟服用,既能保证药物的吸收,又不会让药效过猛影响身体。

很多老年人认为,晚上睡前是一天中最好的服药时间,因为白天已经过去了,晚上正好可以让药物慢慢发挥作用,帮助身体休息。但实际上,睡前服用降压药,尤其是长时间未吃东西后,血压在夜间可能会降得过低。

夜间是人体新陈代谢最缓慢的时候,这意味着药物的代谢也会变慢。如果药物在这个时间段过度发挥作用,血压骤降,可能导致夜间低血压,甚至增加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

2017年一项发表于《临床药物治疗学》期刊的研究中表明,夜间低血压是老年高血压患者夜间猝死的主要风险因素之一。而且,老年人在夜间起夜次数增多,血压波动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研究建议,除非特殊情况,老年高血压患者晚上服药应格外谨慎,避免在睡前服用以防止血压过低引发的意外。

情绪波动对血压的影响非常大。急躁、生气、焦虑等情绪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血压升高。这时候,如果立即服用降压药,药物与情绪激动引发的血压波动相互作用。

可能引发剧烈的不良反应。药效在情绪波动的状态下可能会更快或更猛地起效,急速的血压下降会带来头晕、心悸,甚至突发性心脏问题。

老李的邻居王阿姨就是个典型例子。她脾气急,前几天因为和儿子吵架,气得血压直飙升。她一急就想着赶紧吃药压下血压,结果没过多久,就因为血压降得太猛,导致胸闷气短,最后不得不到医院急诊。医生解释说,情绪激动时,血压本就处于不稳定状态,强行用药可能会让身体陷入“过度反应”状态,反而更危险。

高血压患者的用药管理不仅仅是吃药这么简单。选择合适的时间服药,避免空腹、睡前或者情绪剧烈波动时服药,是确保药物发挥最佳疗效并减少副作用的关键。

医生们通常建议患者根据自身的作息规律,结合医生处方,制定一个相对固定的服药时间,最好是在一天中情绪较为平稳和进食后的时间段服用。

对于老年患者,尤其是那些患有多种慢性病的患者,服药时间的管理更加重要。合理的服药不仅能控制好血压,还能减少低血压等不良事件的发生。

老李经过这次教训,也不再随意选择服药时间,而是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在早饭后半小时准时服药,身体状态也逐渐稳定了下来。

高血压是一个长期的慢性病,需要耐心管理。服药的时间并非小事,稍有不慎,可能带来致命的后果。正如医生所说:“药物是帮你控制病情的工具,但它并非全能,使用得当才能真正护你周全。”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