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之国成为“行走的课堂”

发布时间:2024-04-19 17:33  浏览量:5

四川研学游推动旅游转型升级

天府之国成为“行走的课堂”

日前,“多彩研学游四川”2024年四川主题研学旅游活动启动仪式在攀枝花市举行。活动发布“安逸的旅途”研学旅游媒体支持计划及“五颜六色”十一大特色主题研学旅游线路,再次丰富了四川全龄段的研学旅游产品体系。近年来,四川积极推动研学旅游发展,全省已建成省级研学旅行基地157个,推出红色文化、国宝熊猫、古蜀文明、传统诗词等10多个经典研学主题系列、100多条经典研学线路,天府之国成为“行走的课堂”的同时,研学游也正成为“新动力”推动旅游转型升级。

3月20日至21日,遂宁市安居一中组织学生分批前往蓬溪牛角沟红军第一村开展春季研学活动。其间,学生们参与了《走近国宝宋瓷》《景泰蓝掐丝画》《非遗“竹迹”》等丰富的实践课程,在实践中感受到了知识的魅力。“在这里,我们不仅了解了沼气产生的科学原理,还在航天育种蔬菜基地见识了太空番茄、太空辣椒、太空大南瓜等50余个品种,体会到农耕文化的魅力。”学生黎丽说。

作为安居区“+研学”特色基地之一的海龙凯歌研学基地深挖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沼气能源革命第一村”历史内涵,还原时代场景,围绕共富之园、凯歌公社、幸福乡村三个组团,建成特色鲜明的沼气陈列馆,配套建设乡村美术馆、农耕文化馆等教学场景,先后荣获“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天府旅游名村”等40余项荣誉。

在四川,研学旅游还助力传统景区重塑IP,转型实现“弯道超车”。位于四川宜宾的僰王山景区以罕见的豹斑灰岩著称,是中国地质年代史上最古老的喀斯特地质景观之一,景区内山、谷、溪、瀑、湖、洞、石、竹等特色自然景观资源丰富。但由于开发时间早、淡旺季明显,以观光游为主、体验项目少、依赖门票收入,发展形势较为严峻。

2022年5月,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教育厅共同发布《关于启动2022年度省级研学旅行实践基地(营地)创建工作的通知》,僰王山景区以创建省级研学旅行实践营为契机,投资约1.6亿元,规划打造了面积18.2平方公里的研学营地,并依托自身资源,设计了“‘竹’实有趣”竹林生态、“前‘石’今生”地质科普一日游和“一起探秘石海溶洞僰人传承”二日游、“一起步入大自然的奇妙物语”三日游等研学线路,涵盖小学、初中、高中全龄段,冬令营、夏令营全时段的研学体系。

借助创建东风,僰王山营地还按照标准要求成立了营地中心,将隶属于不同主体的酒店、景区的经营工作交由营地中心进行统一管理,打破了两个经营主体之间的壁垒。通过对管理机构的改革,景区不仅实现了降本增效,还由传统的旅游管理体系向营地教育体系转变。据悉,按照《僰王山研学营地发展规划》,下一步,僰王山营地将通过继续打造地质研学场景、延伸研学业务,力争3年内实现年接待研学10万人次、直接收入超过2000万元,成为川南研学旅行集散地之一。

于2023年11月10日成立的四川省研学旅游产业促进会致力于促进研学旅游产业发展。截至目前,促进会成立了1个研究院和28个分支机构,拥有近1000个会员单位,会员构成更是囊括了吃、住、行、游、购,银、政、企、产、学、研等相关企业及上市公司,实现了对研学旅游产业链的全覆盖。其创新设立的四川研学港,作为四川优秀研学旅游企业和人才的孵化器,正发挥着积极作用。

“研学旅游发展需要更大的空间载体,因此在乡村旅游升级和传统景区业态叠加、重塑IP等方面,都有巨大的潜力。”四川省研学旅游产业促进会秘书长、行读(四川)研学旅游研究发展中心主任梁东透露,截至今年4月,四川研学旅游目的地接待量已是2023年的数十倍,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旅游市场内循环问题,有效拉动了文旅消费。

“我们计划于今年11月召开四川省首届研学旅游产业峰会。”梁东表示,随着四川研学旅游市场的日益火爆,不少外省研学机构慕名前来考察。峰会将搭建合作桥梁,邀请全国研学旅游相关的头部企业、组织机构、投资企业参加,让更多的研学旅游机构精准对接四川优质研学资源的同时,助推四川研学旅游走向全国。(本报驻四川记者 付远书)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