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子家的十大阳谋级PPT,鹰酱无限印钞也跟不起!No5:睟天罡风

发布时间:2024-04-18 06:29  浏览量:5

郑重声明:本文内容纯属科幻,如有雷同定是你抄袭我。

大势潜变,
邪谋滋于暗。
圣龙岂可疏忘战,
却教宵寇胀胆?

莫言世本平和,
天兵犹须千磨。
重器备不轻动,
动则必当除魔~

本系列之前四期,已从大洋极渊,讲到朔漠雪原。第五期,右丘有请各位看官兄姊稍抬视线,将目光投于近地空间。

本文,右丘将为您浅谈近地空间作战理念和武器系统。《睟天罡风》,开讲!(装备型号在文末)

右丘曾经指出,在未来五大善人级别的战争中,战场——或者说对抗的领域——肯定是多维度的,制海权非常重要,制空权更重要,但比它们都重要的,是制天权、制电磁权,或者说是制信息权。那么,未来的争夺制天权的战斗会是个怎样的场景呢?

未来的制天权争夺战中,唱主角的不再是气动外形像飞机一样的大气层飞行器

未来的制天权争夺战中,也很难见到导弹乱飞、硝烟四起的画面

事实上,在未来可能发生的五大善人之间的制天权争夺战中——暂且可以简称为“天战”——唱主角的将不再是长得像飞机一样的飞行器,也几乎不会出现好莱坞电影里面常出现的导弹横飞、无声空爆、火团朵朵的场面。

为什么?因为编剧、导演们的思维还局限在传统的陆、海、空战的模式中,只是略加改头换面,毕竟很少有观众会去较真。很多人认为,“天战”的模式应该与空战大同小异,只是战场换到了大气层以外。但其实,由于战场环境这一最基础因素的改变,使得“天战”与空战有着本质上的不同。有哪些不同呢?本文难以一一细数,但可以列举数例:

刷新观念一:“天战”中,不再是越大越好。

相信很多兄弟都看到过所谓的“航天母舰”效果图:有着平直全通甲板的飞船飘在太空,有的甚至连外形都还有舰船的影子。事实上,那样的航天母舰效果图也只能是“仅供参考”。

不是太空战舰该不该造成这个样子,是近地空间的“天战”不需要这样的巨舰

在近地空间的“天战”中,像航空母舰一样的大型单位,缺少足够的必要性,相反却有很多的弊端。比方说:

大型单位的机动性更差,每次变轨操作都会消耗大量的燃料工质;

大型单位更容易被发现,也容易被瞄准锁定;

大型单位被瞄准锁定了也更难以躲避敌方投射的攻击能量,受限于结构强度等力学性质,大型单位只能在几个有限的位点、几个有限的方向上施加变轨调姿的驱动力,并且加速度只能在一个很有限的范围内,一旦超过就可能超过结构负载。

总之,大型单位在近地空间的战场上,就像是个块头大、跑得慢还骨质疏松的士兵。

有的朋友可能会说,大有大的好处啊,可以安上一些大型的防护装备,比方说力场护盾什么的。那么右丘告诉您:没有!

这个可以有……

这个真没有!至少,在目前、根据可公开的信息来说——没有!

那么真实的太空战应该用什么样的装备呢?别急,本文的最后一部分会讲述,在此之前还需要咱们调整几个固有的观念。

刷新观念二:“天战”中,制高点不再是易守难攻的制胜要地。

在陆地上的战争中,夺取战场制高点往往是取胜的关键,因为制高点一般都是易守难攻,并能打击较大的战场区域。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往往要以高打低才能实现

有了空军参与战争后,制空权的争夺往往就是战争的胜负手。虽说有防空力量伴生相克,但是防空防空、十防九空,空军与防空的发展并不是平衡的,得制空权者得胜利。

战斗机往往是一国之军事科技的最顶尖成果。配图不代表作者支持图中的军队。

但是在近地空间的“天战”中,并不是轨道越高就越好。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倒不全是因为发射能力和成本的事。

首先,受地球曲率的影响,低轨飞行器所能直瞄直射的近地空间范围更小一些,高轨飞行器虽然打击范围更大,但也意味着,它能被更大范围内的敌内单位所攻击。近地天战,位高者为靶。

其次,近地空间的电磁环境也令高轨飞行器更危险。比方说,在南北纬50°之间上空的近地空间中,存在着两层包围着地球的高能粒子辐射带,叫做“范艾伦辐射带”。内层范艾伦辐射带在距地面1500至5000公里范围内,相对稳定,但其中的粒子能量比较高,以高能质子为主,能量可达几千万到几十亿电子伏特;外层范艾伦辐射带在距地面13000至20000公里范围内,但不稳定,在太阳风暴时期,外辐射带可以膨胀100多倍,其中的粒子以高能电子为主,能量一般在几十万到几百万电子伏特。

范艾伦辐射带在近日一面被太阳风压得范围比较小,在远日的一面则要延伸得很远

范艾伦辐射带对人体和电子元件有着不可忽视的损害。因此,空间站的高度一般在距地面400公里左右,非同步卫星也大多选择低轨道,以避开内层范艾伦辐射带;哈勃望远镜在经过南北纬50°的上空时会暂时关闭,因为范艾伦辐射带在这里与地球的上层大气相交。

所以,在“天战”中,制高点不再是易守难攻的安全地带,在高轨部署军力以维持占领,未必是军事决策者的首选方案。

刷新观念三:打“天战”,不能将空空导弹照搬套用了事。

假设您是一名陆军的炮兵,现在让您操作一门近地轨道上的电磁炮进行打靶,您会觉非常不顺手:首先来说,您的炮在动,目标也在动,要是不在同一条轨道上,炮靶之间的相对位置在变化的;即使您擅长打移动靶,那么在瞄准时也会出问题——您向前方发射炮弹,它的轨道在抬升,向后发射,则炮弹轨道一般会降低,不是直线或简单的抛物线。您可能会感觉,太空里的炮瞄哪不打哪。

导弹也是一样,其运动的逻辑与在大气层中是不同的,不能将传统的导弹直接照搬到太空用于“天战”。事实上,导弹和电磁炮并不是“天战”的首选武器,最重要的原因是速度太慢了。太空的“天战”将是束能武器的舞台。

激光武器:天下武功,唯快不破!谁敢与我一战?

当然,空间导弹、动能弹丸、电磁炮在“天战”中也并非全无用处:

空间导弹可以用于毁伤效果的确证,说白了就是可以用于补刀。为什么呢?因为在束能武器唱主角的“天战”中,看不见攻击的弹道,看不见爆炸的烟尘,被击中的不会爆炸解体,只是默默地失去了效能,所以,用束能武器攻击过后,很难通过观测来评估毁伤效果,于是需要向重要的敌方目标派去空间导弹以求证——它动了,说明它没毁,空间导弹要追上去炸它;它没动,空间导弹就地炸了它,反正嘛,来都来了。

电磁炮的反冲力可以用于躲避敌袭时的紧急变轨与调姿。

讲过了哪些不适用于太空“天战”,再来说一说哪些技术能力对于“天战”是有用的、最为重要的:(以下列表并非按重要性排名)

自由机动。未来的“天战”,战场肯定是整个地球的上空,绝不会只局限在某一块小的天域,各方飞行器也不会在固定轨道上“礼貌出招”、打“君子之战”。对于天军的战斗飞行器来说,变轨作战、全球到达是基本能力,所以必须有足够的机动能力。

现阶段,空间飞行器要想机动必须以消耗反冲工质为代价,没有工质就只能惯性飞行被动挨打

俗话说,打仗打的就是钱粮。类似地,天军飞行器的机动能力,靠的就是燃料工质的补给能力。靠什么补给呢?靠雪域天梯。雪域天梯几个阵位的投射天域,被取了个很有中国风的名字——昆仑泉,因为天军飞行器在这片天域能得到补给恢复战斗力。

全域信息。同样因为未来的“天战”将会发生在近地空间的全天域,不会局限于某一国或者某一方军事联盟领土的上空,所以不可能完全依靠地面及海面通讯系统来指挥作战。您看,右丘在本文中给“天战”加了个定语——五大善人之间的,为什么呢?因为“天战”要依赖近地空间全天域的侦、监、定、导、指、管、通、情体系,这样的体系,只有五大善人才玩得起。

玩过即时战略游戏的兄弟都知道,将兵力朝着被战争迷雾覆盖的地图某点盲攻过去会是什么结果

那么,靠什么实现全域信息能力呢?靠千手观音系统

精速调姿。这项能力可能是所有“天战”武器平台最重要的一项了,没有之一。以束能武器直瞄方式进行攻击的作战单位,都需要根据目标实时方位调整自身姿态,瞄射过程中还需要在高速运动中对目标维持足够的照射时间,以投射足够的能量。其难度之大,若以地面情况作类比,大概相当于:在时速120公里的车上,用激光笔照射20公里外(假设能看见)一列行驶中的复兴号高铁车厢里的乒乓球,并维持10秒。

在完成攻击转向下一个目标时,仍然需要精准调姿以瞄准并维持照射。并且这些调姿动作不仅要求精准,还要快速才行。在束能武器当主角的“天战”舞台上,每一次攻击时长都是以秒计的,谁能更快完成精准调姿,谁就能先敌开火。一秒之差,胜负之别。若不能一次歼敌,可能双方的飞行器渐行渐远,就错过了最佳的歼敌窗口。

“天战”中为什么不用导弹做主力?“天战”爆发时发射的导弹,到“天战”结束时还没度过加速段

除了攻击,在被攻击时也需要迅速调姿以躲避敌方的能量波束,并迅速还击。

总之,“天战”的节奏要远远快于陆海空战,跑得快,转身快,打得快。

AI超算。如前所述,“天战”的战场往往远离交战国的本土,并且战争一旦发生,分秒之间即可决胜负,其节奏之快,快到容不得等待人类指挥员的肉体做出决策。所以,未来的“天战”将会由AI自主作出大量决策,甚至是关键性的决策。这就要求天基作战平台有强大的算力作基础。

在交战时,天基武器平台如果自主搜寻敌目标、测定轨迹、决定攻击方案,就需要有快速且稳定的算力支撑可靠的人工智能;如果这些信息来自于千手观音系统,那么要快速处理大量的信息、快速精确调姿也离不开算力的支持。所以,天基作战平台都需要有超算能力——当然,这里所说的“超算”并不是指地面上超级计算机系统那样级别的算力,只是相对于传统的陆海空基作战单位,天基作战平台对算力的要求会高出几个数量级,不但要跑得快,转得快,打得快,更要算得快。

那么,靠什么实现AI超算能力呢?靠九尾系统

电磁防御。从前述几点来说,天基作战平台是高机动、高信息、高精密、高智能的,打击手段也主要是针对性地破坏敌目标的电子能力,所以对天基作战平台来说,电磁安全是重中之重。至于兔家的天基作战平台具体应用了什么电磁防御技术,右丘不知道

各位看官老爷不必担心哈,本系列文章不涉密,都是科幻涉什么密嘛

能源直补。前述各项技术要求都是非常耗能的,所以,对天基作战平台进行能量在轨补充就非常有必要。在初期,这样的补给只能依靠雪域天梯射往“昆仑泉”天域的燃料工质模块。

但是,让燃料工质兼职提供能源是比较浪费的,前文已述,对于天基作战平台来说,反冲工质是非常重要的,工质就意味着动力,意味着机动性,意味着变轨调姿能力,总之,工质就是战斗力。所以,长期来说,在轨供能方式必然要由弹射工质模块的方式向电磁波直供方式转变。未来,承担在轨飞行器能源直供任务的,将是天峡工程。

体系冗余。“天战”是体系的对抗,体系对抗最怕有薄弱短板,一旦薄弱环节被摧毁则可能导致体系崩溃。所以,保证整个天基作战体系各部分的适当冗余度也是极为重要的。

那么,怎么保证天基体系各部分各环节的冗余度呢?靠足够的科技树支撑,靠强大的高精高质工业生产能力,靠雪域天梯的低成本高效发射能力。

雪域天梯是很多阳谋级工程的基础科技点

有的朋友可能会关心,兔家的天军究竟会有哪些型号的装备呢?其实右丘想说的是,重要的是前述的“天战”理念,有这些理念作为指导思想,则研发出来的装备当然也会尽可能地贯彻这些思想,至于某个具体装备的名称、型号、外形、结构、技术、性能、定位、数量、造价是什么,就不是特别重要了。

简单举几例:(以下所列名称型号均为化名代号)

⑴罡风一丙,型号GF-1C,楔锥乘波体。无乘员。低轨部署,可变轨,可降入大气上层超高速机动突防,并利用冲地效应*增加敌方天基单位直瞄照射的难度。主要装备动能弹头,用于“天战”后期的收割补刀,以及抵近突刺敌方难以被束能武器毁伤的高价值目标。

*冲地效应:飞行器降低高度进入大气上层,可以置身于地球及大气层复杂的光学电磁环境背景中,增加敌方天基单位发现自己的难度。来源于传统目视空战中的“冲日效应”——即在空战中,被敌方从后面尾随锁定的战机飞行员拉升飞机飞向太阳,增加敌方飞行员目视追踪的难度,从而寻机逃脱。

目视空战时代,前机冲向太阳,后机飞行员睁眼跟会亮瞎双眼,闭眼跟又会让前机逃掉

⑵飞廉二甲,型号FL-2A,椭球双环体。无乘员。低轨部署,可变轨,可升至中轨,不可进入大气层。四快一通高智能,去中心化,全息补位,可实现同伴补给。主要装备束能武器,用于“天战”初期迅速攻击敌方体系的薄弱环节,以及在中期大量地杀伤敌方主力作战单位。

⑶应龙一乙,型号YL-1B,球碟状重型飞行器。(当然所谓重型也只是相对于其他天基作战单位而言,远不是“航天母舰”那样的大型单位)无乘员。低轨部署,可变轨,不可进入大气层。四快一通高智高防,能以电磁波直瞄授受供能。装备有高功率束能武器、电磁炮以及空间导弹,在“天战”中扮演首领而非母舰的角色。

⑷金镝一甲,无乘员,战场电磁压制中型单位。

⑸饕餮一丙,无乘员,太空垃圾清理专用飞行器。

等等。

篇幅所限,讲到这里。有关太空战力的其他部分,本系列的后续文章会再讲。

本系列将持续更新。看本系列其他内容请移步右丘不明的主页。

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鹰酱未来可能会落魄,但现在没有任何理由轻视之。未来也不可轻视。

标签: 罡风 阳谋 天战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