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片,终于好起来了!
发布时间:2024-04-16 05:00 浏览量:1
清明节的电影,本来我是计划看的,但是没想到我清明节生病了,外加上我对那几部片子完全没有兴趣(具体上篇观影指南有写),想了下,就放弃了。
不过上个周末,上映了一些电影,我都看了,可以说是出乎意料的好,这几天我会和大家慢慢聊,推荐给大家。
今天我们先聊第一部
白日之下
In Broad Daylight
我也不知道咋回事,4月份临时定档了一批在电影节表现不错的电影,给人的感觉和之前《周处除三害》都有点类似,是一些看样子就不会在院线播的片子。
只是这几部对比起《周处除三害》都没有爆款相,甚至是在我观看前,我对这些电影也都没有很高的期待。
不期待的原因也很简单,当香港电影的主要票仓转为内地后,北上的港片大多数是又烂又土的商业流水线制作,偶尔来的文艺片也都是一些“安全作品”,讲着一些没有普遍性的湾区故事。
但是《白日之下》却不太一样,令人非常意外的是,它并不是一部电影演完后会在银幕上打上“截止XX日,有关部门已经介入,XX事情已经出台XX法案,事情已经得到解决“的合家欢现实作品。
恰恰相反,它讲述的故事至今并没有得到妥善解决,这部电影想要告诉大家的不是这个社会曾经发生过这样的事,而是告诉大家在“白日之下”,这些事正在发生。
那什么事正在发生呢?电影分成了3个层次来讲述这件事:
1.私立养老院的老年人、残疾人被护工虐待,养老院院长也经常性侵院里的残疾女性。
2.社会福利资源分配不均,公立养老院床位紧缺,至少排队8年,才有可能有床位给到需要的人。所以政府默许一些不够正规的私立养老院运营,因为这样可以让更多的人有地方住,更有利于社会稳定。
3.对于有正义感的新闻工作者来说,很多不公正的社会现象被曝光之后并不会得到妥善解决,久而久之,正义感换来的只是工作中的麻木。
昨天正好香港金像奖,这部《白日之下》拿下了最佳女主、最佳男配、最佳女配三个奖项,和我看完电影之后的感触差不多,那就是故事表现力偏弱,但是角色都还OK。
女主是一个颇有正义感的记者,但是她并不是完全的满腔热血,很有意思的是她整个人有着浓浓的“班味儿”,有着一些能力强的老员工,面对重复工作的疲惫感。
在整个事件当中,她并非一个完全守规矩的记者形象,相反,她用了很多违背新闻伦理的方式来调查取证,这是老手的经验,但也是老手容易犯错的地方。电影塑造了这样一个角色,但是并没有利用这个角色该有的角色惯性来推动故事,这是比较让人遗憾的地方。
同样,在反派方面,角色也不是完全的非黑即白。
性侵院友的变态院长,并不是完全的变态设定。他也是残疾人,一方面他确实在想办法尽可能多的照顾和他一样的人群;但是另一方面他也利用这些人从他们身上攫取他想要的一切。
一个疲惫的愤怒打工人,遇到一个真的在帮助人的弱势变态,这一场舆论战似乎很难有理想的结果。
电影面对这样的矛盾,也选择了更符合社会事实的结果,那就是不了了之,没有结果。
作为旁观者,看到这样的社会现象多少会有些无奈,现有的社会资源不可能让每一个老年人、残障人士都老有所依,那遇到这样的情况,假如你是政府你会怎么办呢?
杀一儆百,关停这一家养老院,然后用更加严格的条款来约束其他私立养老院?
那是不是意味着会有很多不符合要求的养老院出现,到那个时候,你是选择继续关停,让更多的残障人士流离失所,还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呢?
我们会发现,在这个社会中的许多恶性事件,的确能换来舆论的关注和愤怒。
但是在当下的快餐信息时代,所有的信息生命周期又极其短暂,大家的愤怒也越来越没有价值。
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好好活着已经非常不容易。
年轻的时候,没钱买房养娃,一旦买房养娃,就进入了生命的死循环。
可如果不买房养娃,老了可能也没几个钱,就会进养老院挨打。
我们该如何好好地度过此生?好像我们自己都没有答案,更别说管这个社会怎么样了。
电影给7.5分吧。整体来说就是类型电影加入了一些反高潮,比较遗憾的是电影没有用好角色背后会有的逻辑和力量,把这样一个可以很复杂的社会现象,用最简单的方式讲了出来。
我总认为,对于一部现实题材来说,故事背后的复杂才会让人更加的绝望,不过对于一部能够在内地院线上映的电影来说,已经够好了。
在虚假油腻的创作环境下,至少这是一部够直接够清爽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