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的故事》之“大学往事11”

发布时间:2024-04-22 16:45  浏览量:6

学校边上的八里庄,隔壁村的兄弟在那立足并发展

1988年秋天,我来到北京上学,不知道是通过什么途径认识了在学校一路之隔的老家邻村的兄弟,他的一个弟弟在我们中学当老师,跟我哥他们是同事。

记得有一个周末,我没啥事就去他们的工场玩玩、吃饭和喝酒。他们那时已经到北京有两三年了,在一个很大的单位(似乎是某军队下属一个医院的家属院)里做点有关家具修修补补的事情,后来他们就开始帮别人做沙发,慢慢地积攒资本和人脉关系,现在一家老小都在北京。有一回他来厦门,约了一起聊聊天,听他说后来他们开始在北京搞装修生意,做得还不错。八十年代末的时候孩子还小,后来通过关系在当地读小学初中,再到后来要高考必须得回本省才行。他们想办法在北京的郊区县买房落户了,孩子就理所当然成为了北京人,可以参加北京的高考了。

有一回在他们做木工的工场里,也来了几位老乡,好客的他们让我跟着一起吃饭喝酒。喝得是高粱酒,应该是喝了不少吧,记得是他小弟送我回学校的。直到第二天晚上才吐出来,整个白天都昏昏沉沉的,应该是喝了太多了有点酒精中毒了吧……

改革开放后不久就背井离乡的人,今天差不多都六十多岁了。大部分的人凭着自己的吃苦耐劳,多数也都有所成就了。这证明了,只要有一个相当开放的体系,相当自由的环境,凭借着中国人特有的勤劳和吃苦能力,劳动致富的可能性还是很大很大的。

今天,有些人出于各种目的吧,时不时贬低勤劳致富的本质,而片面强调“付出的劳动对得起得到的工资”的论调,是一种本末倒置的思维。把自己的不如意归入社会造成问题的人和把取得的成就归入自己能力的人,本质上是一类人——没能正确地看待自己的人。劳动创造财富的根本不会因为有些人的不劳而获而改变。我相信,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的人,都是依靠自己的劳动创造了价值而获得了相应的收入和财富。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