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老年健康宣传周丨如何守护老年听力健康?专家这样支招

发布时间:2024-06-28 04:40  浏览量:6

6月24日至30日是全国老年健康宣传周,今年主题为“维护听力健康,乐享幸福晚年”。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老年性耳聋已成为我国第三大老年性疾病。老年人如何科学爱耳护耳,养成健康的用耳习惯?6月27日上午11时,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北省新华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张肖做客极目新闻《名医来了》直播间,为网友们支招如何做好预防,本场直播吸引25万网友观看。(点击链接看回放:【https://jms.ctdsb.net/jmythshare/#/live_detail?contentType=4&id=4639&contentCode=ecdc5307-888e-4322-8817-f04bd81a7e82&cId=2177941】)

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张肖(右)

老年人听力损失早期有这些表现

什么是老年人听力损失?直播一开场,张肖表示,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会出现听力减退,重者可致全聋,这主要是耳内感受声波刺激的听觉毛细胞逐渐“衰老”。

“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不断加剧,老年性耳聋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张肖表示,从发病情况来看,城市高于农村,工业人口高于农业人口,心血管疾病患者高于一般居民;从年龄上来看,男性听力减退比女性更为显著,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听力减退也越明显。另外,相关疾病、遗传及环境等因素也可影响老年性耳聋的发生。

直播中,张肖还介绍了老年人听力损失的四种早期症状,需要引起注意。一是听力下降,老人对手机铃声、电话铃声、门铃声等声响不敏感,经常将电视音量开到超过正常声音,习惯将头转向讲话者一侧,同时身体向前倾;二是语音分辨率降低,也就是经常听错话,或常要求别人重复刚说过的话,跟他(她)说话,要么没反应,要么答非所问,且说话嗓门越来越大。或者听得见声音,却听不清楚别人的讲话内容,尤其在嘈杂场合更为吃力。与人交谈,不时发出“啊啊”声;三是高频声耳鸣,多数患者伴有一定程度的蝉叫样耳鸣,开始时为间歇性,在夜深人静时出现,而后逐渐加重变为持续性,白天也能听见。但随着年龄增长,其对耳鸣形成“习惯”,到最后可自动消失;第四是听觉重振现象,部分患者有“别人说话声音小时听不到,而大声讲话时又觉得太吵”,因此常常会被别人误解为装聋作哑。

《名医来了》直播间

老年性耳聋需尽早中西医结合干预

张肖提醒,家中如有老人出现老年性耳聋,应引起重视并科学对待,尽早进行中西医结合干预。

“中医认为‘肾主耳’‘肾开窍于耳’,此病需结合临床症状,根据不同证型辨证论治。”张肖表示,若老年人耳聋耳鸣声小、症状夜晚明显、精神不振、形寒肢冷、小便清长,一般属于肾阳虚证;若耳聋伴有疼痛或刺痛、舌紫暗,一般属于气滞血瘀证;若虚火上炎,头眩目赤,多属肝肾阴虚证。

除了西医的常规用药治疗,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耳鼻咽喉科对于耳聋的诊治主要采用中药辨证论治,根据患者证象论治,多以补益肝肾等方法。中医外治手段包括针灸、耳穴、艾灸、脐灸、火龙罐、刮痧、足浴等,此外还推荐气功导引健身,如鸣天鼓、八段锦等。以上方法都能起到一定补益肾精、延缓听力衰退的作用。

张肖建议,老年性耳聋需做好七个方面的日常防护:一是注意饮食营养,一日三餐要注意合理搭配,在保证营养均衡的前提下,可适当多吃一些新鲜蔬菜、水果和海产品,以满足机体对各种维生素、矿物质及微量元素的需求。但应限制高脂肪类食物(如肥肉、动物内脏、油炸及奶油制品等)的摄入,以免引起血脂过高,造成动脉(包括内耳血管)伤害而危及听力。

二是戒烟控酒,烟草里含有尼古丁等毒性物质,在体内不断积蓄可损害听神经及神经中枢,同时引起血管硬化,血黏度增加和血流变慢,导致内耳供血不足,耳蜗末梢组织衰退,使听力受到影响。还要尽量少喝酒,过多的酒精进入体内,对耳部血管和听觉细胞造成不良刺激,也会不同程度的伤害听力。

三是远离噪音环境,老年人长时间受到噪音刺激,使得本来已开始衰退的听觉更容易感到疲劳,内耳的微细血管常处于痉挛状态,造成内耳血氧缺少,听力就会迅速减退,甚至发生噪音性耳聋。

四是适当运动锻炼,经常进行适合自身的各种有氧活动,如郊游、快走、游泳、骑自行车、做健身操、打太极拳等,既能增强心肺功能和提高身体素质,又能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加强内耳器官的血液供应,改善内耳组织的新陈代谢,从而维护应有的听觉功能。

五是保持良好心态,老年人的血管弹性比较差,若是长期处于紧张和焦虑状态,会造成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容易引起耳内血管痉挛,使内耳组织发生缺血、缺氧和听神经营养障碍,最终导致听力锐减甚至耳聋。因此,老年人平时更应修身养性,做到随遇而安,少生气、不恼怒,积极参与有益的群体活动,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态,有利于保障内耳健康和良好听力。

标签: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