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不能吃羊肉?医生多次告诫:55岁以后,饮食要避免这3陋习
发布时间:2024-07-09 07:48 浏览量:6
67岁的李奶奶是个地道的北京人,一辈子没离开过京城。
前些天,李奶奶去医院做了个体检,医生发现她血脂、血压都有点高,便叮嘱她要少吃动物内脏、红肉,多吃青菜豆腐。
李奶奶听后直嘀咕:"我这把年纪了,还不让吃羊肉涮肉了?那还活着干嘛呀?"
回到家,李奶奶随手刷起了朋友圈,一篇标题党立马吸引了她的注意力:"55岁后不能吃羊肉,你知道为什么吗?"点开链接,李奶奶如获至宝:原来我这个年纪吃羊肉伤肾,难怪腿脚不利索呢。
从此,李奶奶戒掉了羊肉,一顿饭净吃白米粥、馒头片,生怕羊肉祸害身体。
三个月后,李奶奶觉得自己浑身没劲,头晕乏力,便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找周大夫看病。
"周大夫,最近怎么觉着自己像个要散架的人似的?是不是年纪大了,身体垮了呀?"李奶奶一脸愁容。
周大夫仔细看了李奶奶的化验单,皱起了眉头:"李奶奶,你这是轻度贫血,铁蛋白偏低。
我看你体重也降了不少,是不是吃得太少了?"
"哎呀,不敢吃呀。"李奶奶叹了口气,"前阵子体检查出高血压高血脂,医生不是说让少吃肉嘛。
再说了,网上还说我们老年人不能吃羊肉,伤肾呢。
我这不是怕了吗,天天就吃白粥馒头片,肉蛋奶一概不沾。"
周大夫忍不住摇头失笑:"奶奶,你这完全是断章取义啊。
适度吃肉没问题,关键看你吃多少、吃什么部位。
再说了,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原料,你长期吃素,会影响铁的吸收,当然会贫血了。"
"那到底该怎么吃呀?"李奶奶一脸茫然。
周大夫语重心长地说:"奶奶,老年人的饮食宜忌,不能简单地用几句话概括。
既要保证营养全面,又要避免诱发慢性病。
比如肉类,要少吃肥肉和内脏,适量吃瘦肉、家禽。
豆制品如豆腐、豆浆要多吃,它们的优质蛋白利于补钙、护心。
蔬菜水果要吃够,膳食纤维有助肠道蠕动、软化血管。
主食以杂粮为主,燕麦、糙米、玉米都是上乘之选。"
李奶奶如梦初醒:"是我被网上的小道消息给骗了。
光吃粗粮淀粉,哪有什么营养啊。
看来老年人吃饭,还真得讲究科学呢。"
作为一名医学博主,我认为"老年人不能吃羊肉"的说法有失偏颇。
诚然,羊肉富含饱和脂肪和胆固醇,过量食用可能加重心脑血管负担。
但将其妖魔化为"毒药",未免有以偏概全之嫌。
事实上,羊肉蛋白质含量高,氨基酸组成全面,对改善老年人营养不良大有裨益。
羊肉中的肌氨酸、牛磺酸等生物活性物质,还能增强免疫力、缓解疲劳,是老年人食补佳品。
关键是要把握好食用量和烹饪方式。
对于有高血脂、高血压风险的老人,建议每周吃2-3次瘦羊肉,每次50-100克即可。
最好选择腿肉、后腿这些瘦肉部位,避免吃羊腰子、羊脑等内脏。
在加工时,宜蒸、煮、炖为主,少油炸、煎、烤,以减少脂肪的摄入。
同时还要搭配蔬菜、豆制品,做到膳食平衡,才能吃出健康。
事实上,除了羊肉,老年人在日常饮食中还要注意其他几点。
比如少吃腌制品,因其含钠量高,易诱发高血压;少喝浓茶,因其影响铁的吸收,加重贫血风险;少饮浓酒,酒精会损伤肝脏、加重骨质疏松。
当然,饮食习惯的养成是个渐进的过程,我们不能期望老人一蹴而就。
关键要遵循循序渐进、因人而异的原则,在满足老人口味偏好的同时,潜移默化地优化其膳食结构。
对普通民众而言,我们也不必对羊肉谈"羊"色变。
适度食用瘦羊肉,能为机体提供优质蛋白、B族维生素、锌铁等微量元素,有利健康长寿。
当然,任何食物都不能偏食,羊肉再好,也要与其他肉蛋奶、蔬果杂粮搭配,做到五谷为养、七分饱,才是健康饮食的真谛。
对于老年慢病患者,除了合理膳食,规律作息、适度运动同样重要。
要合理安排一天三餐,做到定时定量、少食多餐;要保证充足睡眠,午休小憩皆有益健康;要坚持低强度运动如散步、太极,可延缓肌肉流失、改善心肺功能。
当然,药物干预也不可或缺。
对于重度高血压、高血糖患者,在饮食、运动的基础上,还要遵医嘱服用降压、降糖药物,必要时调整用药剂量,才能最大限度规避并发症风险。
总之,老年人的健康之道,在于遵循科学、因人而异。
与其迷信绝对化的饮食清单,不如用开放包容的心态去平衡膳食。
作为医学博主,我们更应扮演好科普先锋的角色,用通俗化、接地气的方式传播养生知识,纠正以讹传讹的谣言,让循环营养 深入人心。
只有抛弃标签化思维,用整体观审视老年健康,才能在饮食大国找到通往长寿的康庄大道。
本内容为虚构小故事,文中出现的任何人名、地名、或所涉及的其它方面,均与现实无关(不含任何隐射)。 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请理性阅读,切勿对号入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