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出伏,提醒老年人有空没空,记得:1坐、2不丢、3要吃、4不问
发布时间:2024-08-23 19:36 浏览量:4
在阅读之前,温馨提醒您,本文仅供参考娱乐,不可迷信!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古人的这句诗,恰好描绘了时间的流转与季节的更迭。
随着夏日的酷暑悄然消退,秋意渐浓,8月24日我们迎来了出伏的时节。
此刻,正是“暑去秋来收获忙,遍地金黄谷满仓”的丰收景象,不仅大自然的果实累累,人们的心情也随之愉悦。
在这气温起伏不定的换季时刻,老年人尤其需要细心呵护自己的健康。
一坐
“一坐”,这不仅是一个简单的动作,更是一种深远的养生之道。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这句古人的教诲,实则也隐含了静坐的养生之秘。
追溯古籍,《黄帝内经》中早已明示我们:“静则神藏,躁则消亡。”此言不虚,它告诉我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寻求一刻的静谧,是何等的重要。
对于年长者而言,每日里觅得一时辰,安心静坐,实乃修身养性之良方。
遥想当年,诸葛亮于空城之上,一曲琴声退司马,那种泰然静坐的气度,不仅震慑了敌军,更显现了静坐的威力。而今日之老年人,虽无需退敌之策,但静坐养生之道,却值得借鉴。
当选择静坐时,可寻一幽静雅致之地,或室内或户外,只要心能静下来,处处皆是修行场。
闭目凝神,深深呼吸,将五感六识都收敛于呼吸之间,体会那气息的流转与身体的每一个细胞交融。这样的静坐,不仅能让纷乱的心神得到安抚,更有助于身体的和谐与健康。
正所谓心静自然凉,静坐时的那份宁静,仿佛一股清流,能够洗涤心灵的尘埃,降低世间的纷扰。而现代医学也证实,这样的静坐方式,有助于血压的稳定,焦虑的缓解,真可谓是古老智慧与现代科学的完美结合。
所以,“一坐”之间,蕴含了千年的养生智慧,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与实践。
二不丢
“一不丢是‘不丢慢走’”
这不仅是一句劝诫,更是对古代养生之道的传承。《黄帝内经·素问》中早已有云:“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这其中,“起居有常”便暗含了规律运动的重要性。
老年人若能坚持每日慢走,便是践行了古人的养生之道。慢走之益处,不仅在于身体的舒展,更在于心神的宁静。它如细雨润物,无声中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让老年人在悠悠步伐中感受生命的韵律。
“二不丢是‘不丢老友’”
这句话则是对人情世故的深刻洞察。《荀子·儒效》所言“居必择乡,游必就士”,便是告诫我们,人际交往的环境与对象对个体的影响深远。老年人历经沧桑,更应珍视那些陪伴自己走过风风雨雨的老友。
保持与他们的联系,时常相聚,不仅能愉悦心情,更能有效预防孤独感。在欢声笑语中,感受人间温情,这对身心健康都是莫大的裨益。
俗话说得好,“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老年人不妨在饭后闲暇之余,与三两老友相约,一同在公园、河畔慢走,既能锻炼身体,又能增进情谊,何乐而不为呢?这便是“二不丢”的真谛所在,既养生又养心,实乃智慧之道也。
三要吃
“三要吃”,这不仅仅是关于吃的三种建议,更是融合了古今养生智慧的体现。当我们谈及老年人的秋季饮食,这“三要吃”可谓是金秋时节的养生宝典。
一要吃温润食物。
想象一下,秋风渐起,气温逐渐走低,这时,一碗热腾腾的糯米红枣粥或是银耳羹,不仅能够暖身,还能滋阴润燥,何乐而不为呢?正如古人所言,“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在这个时节,气候由热转凉,人体也需要适时地调整。温润食物如糯米、红枣、银耳,它们就像秋天的使者,为我们带来滋润与养护。特别是银耳,被誉为“菌中之冠”,其滋阴润肺的效果在秋季尤为显著。
二要吃酸味食物。
说到酸味,你可能首先想到的是柠檬、山楂这些常见的食材。但你知道吗,酸味食物在中医理论中,有着“收”的作用。正如《素问·脏气法时论》中所说:“肺主秋……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这意味着,在秋季,酸味食物可以帮助我们的肺部更好地适应干燥的气候,同时,它还能刺激胃酸分泌,提高我们的食欲,助力消化。所以,不妨在秋天多吃一些酸味食物,让身体更加健康。
三要吃新鲜蔬果。
这一点,其实与古人的饮食观念不谋而合。在古代,人们就深知蔬果的营养价值。《本草纲目》中详细记载了众多蔬果的药用功效。比如,梨能“润肺凉心,消痰降火”,而葡萄则能“益气倍力强志,耐饥忍风寒”。现代的蔬果,如苹果、梨、葡萄、菠菜等,不仅口感鲜美,更重要的是,它们富含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是增强免疫力、预防秋季常见病的佳品。
在中国古代,养生之道深受人们重视。诸如“药补不如食补”等俗语,都体现了古人对饮食养生的独到见解。
而今,这“三要吃”正好融合了古今的养生智慧,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简单而实用的秋季饮食指南。
所以,出伏之后,老年朋友们不妨按照这“三要吃”来调整自己的饮食,让身体更加健康、充满活力!
四不问
“四不问”,这一智慧的箴言,仿佛在古老的卷轴上轻轻展开,向我们传递着深邃的生活哲理。对于步入晚年的长者们,这是一份温馨的提醒,教导他们如何在人生的秋冬之际,调整内心状态,远离无谓的纷扰。
一问不问过去
是因为孔子在《论语》中早已有云:“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历史的尘埃已落定,过去的岁月无论是辉煌还是遗憾,都已化作不可更改的定局。过分沉溺于过去的回忆,无论喜悲,都无助于身心的和谐与健康。老年人应学会释怀,让往事随风,专注于当下与未来。
二问不问未来
老子在《道德经》中阐述道:“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对未知未来的过度探求与担忧,只会增加心灵的负担,使人在纷繁的思绪中迷失方向。未来如同雾中的风景,模糊而神秘,我们无需强行揭开它的面纱,更应以平和的心态迎接每一个未知的明天。
三问不问结果
这是因为古人有言:“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在人生的征途上,我们尽管努力前行,但结果如何,往往受诸多因素影响,非人力所能完全掌控。只要尽心尽力,结果自然会随时间显现,无需过分焦虑与强求。
四问不问人心
常言道:“知人知面不知心。”人心的复杂与多变,远非表面所能窥见。与其耗费心力去揣摩他人的心思,不如转而内观,照顾好自己的内心世界。毕竟,真正的平静与满足,来源于对自我内心的了解与掌控。
出伏之际,老年人要特别注意养生。通过静坐、适当运动、合理饮食和调整心态,可以帮助老年人度过这个气候多变的时节。
希望老年朋友们能够记住这些养生要点,“1坐、2不丢、3要吃、4不问”,健康快乐地迎接秋天的到来!
最后,以一句民间谚语作为结尾:“出伏不贪凉,健康伴身旁。”愿所有老年朋友都能健康长寿,安享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