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医附属二院全科医学科提醒您:这样的疼痛可能是骨质疏松

发布时间:2024-10-27 20:54  浏览量:1

提到骨质疏松,很少人知道这种病还会引发各种疼痛。近日,《老年骨质疏松性疼痛诊疗与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发布,特别指出应重视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的疼痛识别与管理。

什么类型的痛是骨质疏松的危险信号?不同年龄段的人“养骨重点”又是什么?

骨质疏松之所以会引起疼痛,主要是因为长期的骨量丢失、骨吸收增加,当骨量减少到一定程度,通常骨密度检查标准T值-2.5左右及以下,骨组织细微结构就会发生明显退化,松质骨骨小梁变细、断裂、数量减少,皮质骨变薄,骨骼的强度降低,脆性增高,就像一根完整的木材,如遇轻微的碰撞就会发生断裂。

骨质疏松的临床表现

由于全身微结构骨小梁长期骨折,骨质疏松疼痛是最常见、最主要临床症状;身体承重器官发生明显变化,身高缩短;驼背;骨强度降低,如遇轻微碰撞会发生骨质疏松脆性骨折,支撑肺部及心脏的胸廓不断骨折,就会造成呼吸系统障碍,临床表现憋气、胸闷。患骨质疏松的人群,在身高明显变矮前,全身上下就已经开始通过疼痛“预警”了。临床中有不少患者因疼痛前来就诊,但很难让人想到骨质疏松。

半夜痛

骨质疏松常伴有骨骼系统畸形,会引发疼痛,常发生于后半夜或凌晨,难以确定具体位置。清晨醒来时疼痛最为严重,因为,清晨醒来时身体肌肉僵硬,骨骼疼痛感加剧,而经过缓慢的活动后,增加血液循环,疼痛会有所缓解。对于无法查明原因的全身痛,临床常建议进行骨密度相关检查。

半腰背痛

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结构会发生明显病变,即使是轻微外力就可能引发损伤,尤其是负重较大的腰背部、活动较多的肩颈部,是患者经常疼痛的部位,活动时会加重。

翻身痛

骨质“松散”后,骨骼形状可发生细微改变,周围肌肉难免会受影响,引发疼痛。这种痛多与体位相关,比如翻身、起坐时疼痛或某种体位下静息痛。

急性痛

当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发生骨折时,相应部位会出现急性重度疼痛,比如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可引发胸腰骶部或臀部疼痛,在翻身时加重,要引起重视,尽快就医。

不同年龄段各有“养骨重点”

骨健康贯穿了人的一生,骨骼会随着年龄悄悄发生变化,每个年龄段的养护各有侧重点。

20岁前,避免不良姿势:成年人90%以上的骨量是在青春期结束前积累的,脊柱侧弯是最易出现的一个问题,可表现出明显的脊柱、体态变形。此阶段要保证充足的睡眠、营养和积极的体育锻炼,学习期间注意杜绝不良姿势。

20-24岁,减少骨量流失:这一阶段,骨骼生长发育达到顶峰期,要警惕由不良习惯导致的颈肩、腰椎类疾病。多晒太阳、适度运动、饮食多样化、注意补钙,是保持骨骼健康、减少骨量流失的关键。

40-60岁,重视定期筛查:随着年龄增加,骨量开始逐渐丢失,骨骼也慢慢“变脆”,更容易出现骨质疏松,甚至发生骨折。除了继续注意骨骼的保健、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外,还需重视骨质疏松的筛查,定期体检。

60岁后,注意预防跌倒:由于骨骼的退行性变化,跌倒成为老年人“头号杀手”。因此,老年人要预防跌倒,避免高冲击(高处跳跃、碰撞)、过度旋转(转腰)、仰卧起坐等动作,运动中若有明显疼痛或不适,应及时终止并就医。

通讯员:张秉全

编辑:闫冬

标签: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