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之困:信任与被骗的迷局

发布时间:2024-11-09 17:28  浏览量:1

父母年龄渐长,心智下降但自尊心却疯长,在儿女面前从权威变为需要被保护者,这种转变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随着年龄增长,大脑神经元减少,认知功能下降,父母的自我认知也发生改变,权威消逝,能力衰退,支柱价值流失,导致他们在子女面前越发卑微。老年人的认知功能变化是复杂动态的,不仅包括衰退,也包括发展和适应的过程。例如,随着年龄的增长,加工速度减慢,记忆力衰退,这使得父母在处理信息和做出决策时可能不如以前那么迅速和准确。同时,大脑功能的变化也会影响他们的情绪状态和人格特征。他们可能会变得更加焦虑、孤独和抑郁,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从而导致自尊心的变化。

受资历体系和尊老敬老文化等影响,父母年龄越大自尊心越强,同时可能因为过度溺爱、打击教育、攀比氛围等家庭原因,导致自尊心过强。

日本的一项研究表明,青年人自尊心较弱,50 随后自尊心随年龄增加而不断增强。在亚洲国家,如日本,尊老敬老文化使得老年人在社会中享有一定的地位和尊重,这可能导致他们的自尊心增强。此外,家庭因素也对父母的自尊心产生影响。父母过度的溺爱可能使孩子缺乏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会让孩子的自尊心变得过于敏感。父母信仰打击教育,可能会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地否定自己,从而在成年后表现出强烈的自尊心,以弥补过去的缺失。受攀比的氛围影响,父母可能会将自己的孩子与他人的孩子进行比较,从而产生焦虑和压力,进而增强自尊心。

自尊心过强的父母往往表现出自我为中心、缺乏灵动性、办事谨慎等特点。他们喜欢被尊敬和顺从,对自己的形象和地位非常在意。当他们的自尊心受到挑战时,可能会变得固执、敏感,甚至产生嫉妒心理。这种自尊心的增强可能会导致他们与子女之间的沟通障碍,使子女感到无法理解和接近他们。

我们在日常与同事、朋友沟通时,无论事情大小,往往能够就事论事,以达成共识或解决问题。然而,当我们与父母沟通时,情况却大不相同。很容易从讨论事情逐渐演变成 “人身攻击”,尤其是在意见不合时,我们可能会脱口而出指责父母,比如 “你怎么总是这样不理性”“你从来不考虑我的感受” 等话语。这就使得沟通从 “对事” 水平转变为 “对人” 水平。而父母呢,他们总把事情的对错和人的对错牢牢捆绑在一起。一旦我们的道理与他们的观念相悖,他们就会觉得我们是在否定他们,进而引发冲突,导致他们更加难以接受我们的意见。

当我们意识到父母更倾向于相信外人时,我们可以调整自己的策略。比如,我们可以扮演一个弱弱的子女角色。当我们想要提醒父母警惕某些骗局时,可以假装自己陷入了类似的骗局,向他们求助。这样一来,父母在帮助我们搜索信息、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就会了解这些行骗方式,从而避免自己上当受骗。或者,当我们假装身体不适时,父母会紧张地提醒我们、照顾我们,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自己也会更加注意健康问题。通过这种方式,我们既能让父母接近更安全、健康的生活方式,又能满足他们当一个强势角色的心理需要。

此外,万一父母已经受骗或生病了,我们一定要更加注意说话的方式。就像我们小时候受挫、闹情绪时很难听进道理一样,父母在这种时候也希望获得情绪的共鸣、安慰和包容。所以,我们要先站在他们的角度,安抚他们的情绪,而不是急于批评教育他们。

其实,无论我们用什么方法与父母沟通,最核心的是让父母感到被关心和尊重。这不仅在意见不同、有事沟通时需要注意,平时也应当如此。我们可以常常夸奖他们,就像他们曾经对待幼小的我们那样,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即使我们运用了这些方法,父母的观念可能也不会立刻改变,但每一次他们愿意听我们把话讲完,都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

老人被骗后不知悔改,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固执,不愿意轻易改变之前所形成的观点。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认知资源调用不足,一旦形成某种看法,就很难改变。而骗子正是利用了这一点,他们从送小恩小惠开始,如水果、锅碗瓢盆等,逐渐获得老人的信任。接着嘘寒问暖,关心老人的身体,带他们免费体检,再从老年人关心的话题切入,与他们掏心窝子聊天,最后拉他们进社群,以家人相称,每天分享心灵鸡汤,互相问候,学习生活小知识,分享正能量的故事。在这个过程中,骗子通过亲近关系、顺手推舟、多管齐下等方式行骗。一刚一柔的两种氛围相结合,很容易就让老人陷入这样的活动陷阱。例如,保健品诈骗犯罪中,被告人均以免费旅游为幌子,采取招聘人员假冒医学专家、教授等对老年被害人进行 “洗脑式” 宣讲、虚假体检和疾病诊断,夸大保健品的治疗功效,以此骗取被害人高价购买保健品。

面对老人被骗后执迷不悟的情况,可以采用拖字诀、迷字诀、限字诀、忙字诀等方法,从侧面迂回,避免老人受骗。拖字诀就是当老人要买保健品、捐香火钱等要花钱的事情时,说绝对支持,但手头紧,过一段时间一定办,拖着拖着就淡化了。迷字诀是老人迷信时,找个 “大仙”,先把情况告诉大仙,大仙 “算得准”,然后告诉老人哪些东西是害人的,赶紧断,弄走。限字诀是尽量抽出时间陪陪老人,在精神上沟通,看物质上缺什么,不要让老人身上放太多钱,避免被骗子惦记。忙字诀是让老人有事干,不能完全闲着,可以锻炼、清洁、看书、抄经等,参与社交,组织有益的社会公益活动等,这样老人就不会被乱七八糟的事情缠绕,也能开阔眼界,跟上时代。

同时,多陪陪老人,占据他们心中 “信任圈” 的内圈位置。子女要常回家看看,多和老人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给予他们更多关爱。当老人遇到问题时,多和他们商量,提供建议,让老人感受到被关心和尊重。例如,可以把一些邻里邻居同龄父母上当受骗的例子,讲给爸妈听,引起他们的关注。还可以从正规渠道获取科学的保健常识,告诉老人就医看病请相信正规医院,养老相信子女和政府才是正途,投资请选择正规金融机构。

网络交友类诈骗利用老人的情感需求,通常骗子会伪装成温柔体贴的形象,在网上与老人频繁互动,嘘寒问暖,让老人感受到久违的关怀。正如今年 7 月份,市民张大爷报警称,有一女子通过 “附近的人” 加其好友并发展恋爱关系,后以各种借口向其借款实施诈骗,涉案金额高达 18 万余元。老人在孤独的时候,很容易被这种虚假的情感所迷惑。

神医神算类诈骗利用老人的迷信心理。骗子一般在 3 人以上,先套出老人家庭情况,再搬出所谓的 “神医”,声称老人家庭成员有血光之灾,需要钱财 “破灾”。比如史老太太在早市买菜时,被骗子以百岁老神医之名骗走 40 万现金。

免费赠送类诈骗利用老人对健康的渴望。诈骗分子打着免费送鸡蛋、水果、小家电的幌子,租用专门场地向老年人宣传 “保健产品” 和 “治疗药品”,夸大产品功效诱惑老年人。很多老人为了健康,容易陷入这种陷阱。

高额收益类诈骗利用老人的理财需求。不法分子打着 “投资养老” 等名义,承诺高利率回报且提供预留养老床位、预定养老房间等服务,向老年消费者非法筹集资金。或者伪装成 “投资导师”,通过安排 “托儿”,让老人以为能获得高额收益,实则被骗取大量钱财。

突然中奖类诈骗利用老人的贪念。不法分子以热播电视节目组的名义向老年人发送短信,称对方已被抽选为节目幸运观众,以获得奖金需交手续费、保证金等为由实施诈骗。老人往往因为对意外之财的渴望而掉入陷阱。

网络交友需谨慎,“真情” 陷阱终为钱。子女要提醒老人在网络交友时保持警惕,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的甜言蜜语,更不要随意向对方转账汇款。

鬼神之说为迷信,拿钱消灾不可信。要让老人破除封建迷信思想,生活中一旦遇到 “大仙”“神医”,一定要提高警惕,谨记打着神的名义要钱,就是骗局。

凡声称保健品能包治百病的不要购买。面对保健品诈骗时,要相信科学,身体不舒服时,要及时去正规医院就医诊治,不要从非法来路不明的渠道购买保健品。

对高额回报的投资项目要冷静分析。理财有风险,守好 “养老钱”。投资理财需谨慎,特别是号称 “零风险”“稳赚不赔” 的项目,都是诈骗。投资理财,一定要通过正规途径,不要盲目相信所谓的投资专家、荐股大师。

天上不会掉馅饼,让先汇款的必定有诈。遇到以中奖等理由要求先汇款的情况,老人一定要保持警惕,不要轻易相信,及时与子女商量或向相关部门咨询。

情感主播们在直播间里上演着一场场看似真实的情感大戏。他们以调解情感纠纷为诱饵,吸引着众多中老年观众的目光。当直播剧情逐渐推向高潮或接近尾声时,主播便会巧妙地号召粉丝购买商品。这些商品往往被吹嘘得神乎其神,声称能解决各种情感问题或者带来好运。而直播间里那些与主播连麦的人,很多都是托儿。他们按照事先准备好的剧本,配合主播演戏,制造出一种商品很受欢迎、很有效果的假象。

例如,在一些情感直播中,主播会接到一位 “求助者” 的连麦,讲述自己悲惨的情感经历,如被伴侣背叛、家庭矛盾重重等。主播则会义愤填膺地为 “求助者” 打抱不平,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当观众的情绪被调动起来后,主播就会适时地推出一些所谓的 “情感修复神器”,如特制的首饰、护肤品等,声称这些商品可以帮助人们挽回感情、改善家庭关系。而那些托儿们则会纷纷表示自己曾经购买过这些商品,效果非常好,从而诱导观众下单购买。

在家庭关系中,过度索取情绪价值会带来一系列不良后果,导致情感关系失衡,甚至引发家庭不幸。父母对孩子过度索取情绪价值,可能会过度干涉孩子的生活,不给孩子自主空间,让孩子感到压抑和束缚。比如,有些父母总是希望孩子时刻陪伴在自己身边,满足自己的情感需求,这会影响孩子的独立成长和社交发展。

夫妻之间过度索取情绪价值,可能会导致双方关系紧张。如果一方总是期望另一方不断给予情绪上的安抚和支持,而不考虑对方的感受和需求,就容易引发矛盾和争吵。比如,案例中的夫妻,妻子希望丈夫理解自己作为家庭主妇的不易,多给自己一些情绪上的安抚;丈夫则希望妻子关心自己累不累、身体要不要紧。双方都只顾及自己的需求,一旦依赖成瘾,而对方不再给予,痛苦便随之而来。

对于孩子来说,过度依赖父母的情绪价值也不利于自身的成长。孩子应该学会独立和自我成长,而不是一味地从父母那里索取情绪支持。如果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过度依赖父母的情绪价值,可能会变得缺乏自信和独立思考能力,难以应对生活中的挑战。

总之,在家庭关系中,我们应该保持适度的情绪价值索取,建立平等、尊重、理解的关系,共同营造一个和谐幸福的家庭环境。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