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中使用咪达唑仑对术后谵妄风险是否有益?中国学者最新研究

发布时间:2024-11-11 14:15  浏览量:1

术后谵妄(POD)是一种短暂且急性的神经认知障碍,通常在术后1周内出现,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意识水平紊乱和认知功能障碍等症状。一项涉及30家医院和超过2万例老年手术患者的研究表明,POD的总体发生率为12.0%,而在心脏手术后的发生率为13.7%~57.3%。尽管POD是暂时性的,但已被证实与长期的认知功能障碍有关,可能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再入院率增加和死亡率增高等严重后果,这给医疗资源、经济和整个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遗憾的是,目前为止尚未发现有效的POD预防性干预措施。因此,识别和减轻POD的诱发因素、确定POD的高风险人群显得尤为重要,这将有助于改善老年患者的术后恢复和整体健康状况。

咪达唑仑因其抗焦虑特性和预防术中知晓的有效性,成为围术期主要使用的苯二氮䓬类药物。然而,目前的临床指南建议老年患者在围术期内避免使用苯二氮䓬类药物,因为先前的研究显示,此类药物可能会增加POD的风险。尽管如此,近期的研究也提出了不同的观点。现有证据的不一致性突显了该领域对高质量临床研究的迫切需求。因此,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的研究团队开展了一项前瞻性、多中心分析研究,旨在评估老年非心脏手术患者术中给予咪达唑仑对POD的影响。这项研究结果将为临床医师在决定是否在老年手术患者中使用咪达唑仑提供重要参考。研究结果于2024年10月底在上发表。

研究方法

研究纳入了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在中国多家医院接受全身麻醉且年龄在65岁及以上的受试者。研究的主要终点是手术后7 d内受试者POD的发生率,通过广泛应用且经过验证的评估工具——3 min谵妄诊断量表(3D-CAM)在手术病房进行评估,每天评估2次,持续7 d或直至患者出院,早晚评估分别于上午10时及下午5时进行。研究护士在接受统一讲座培训后,向受试者发放3D-CAM问卷。记录谵妄的起始时间、持续时间和发作次数作为次要终点。谵妄持续时间按发作次数计算,从谵妄首次至末次发作记录谵妄的天数。另一个次要终点指标是术后焦虑,这在最初的方案中没有预先设定,是事后添加的。将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得分≥5定义为术后焦虑。其他次要终点包括心血管并发症、卒中、急性肾损伤、肺炎和住院时间,都予以记录并考虑进行分析。

表1 基线时受试者的临床特征

研究结果

研究共纳入5663例受试者,其中723例(12.8%)出现谵妄。基于不同医院的随机效应进行的单变量和多变量逻辑回归分析显示:在老年人群中,咪达唑仑的使用与POD之间无显著相关性(未调整的=0.96,95%:0.90~1.30,=0.38;调整后的=1.09,95%:0.91~1.33,=0.35)。Kaplan-Meier曲线显示,POD发病时间的分布无差异(=1.02,95%:0.88~1.18,=0.82)。术后焦虑的发生率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2 基于使用咪达唑仑与POD之间随机效应的Logistic回归分析

表3 使用咪达唑仑和不使用咪达唑仑受试者的次要终点比较

研究结论

总体来说,该研究表明,对于接受非心脏手术的老年患者而言,术中咪达唑仑的使用可能并不影响POD的发生。同时,咪达唑仑的使用还可能有助于缓解这一人群的术后焦虑情绪。然而,为了明确咪达唑仑与POD之间的关联,根据其风险-受益比来指导临床决策,还需要更多随机对照试验的数据支持。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