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潮|对症下“补”

发布时间:2024-11-13 11:45  浏览量:1

潮新闻客户端 朱国良

人世间,岁月最是难敌。进入老年,我也隐隐感到神情有些恍惚起来,做力气生活尤其感到力不从心。去年冬天,挡不住“冬令不忘进补,来年打煞老虎”的吆喝,我也第一次吃了一株还算上品的人参。不知是精神作用,还是心理感觉,或许药力影响,今年的精神感觉似是足了一些。

国内的滋补品花式繁多,有点山阴道上,目不暇接的感觉。今见在各类补品中,或神宝素,或参鹿精,或东北三宝,或回春玉液,往往总是人参挑大梁、唱主角,在林林总总的补品中,人参这劳什子的确是被列为上品的。而自古以来,在我国还流传着人参能“起死回生、返老还童”的神奇传说,听起来还真觉得有些玄乎。在拉丁文中,人参这两个字还有“包治百病”的意思。想来这种妙用,还不独国人相信,老外们也很崇拜的。据说宇航员上天,是如嚼口香糖般嚼着人参“巡天遥看一千河”的,不知道他们吃的是别直参还是西洋参。

毋庸置疑的是,人参的确具有明显的抗疲劳、增气力、活精神和增免疫的功效。但最近翻阅权威的科普资料,又着实使我吃上一惊,那上面明明白白地写着滥用人参,增高了血压,使人萎靡,导致了神经衰弱等种种病例。于是医学上就出现了一种新病症:人参滥用综合症。高价钿的好东西吃过了头,却产生了相反的结果,这就是物极必反效应。没有找准根子的病因,只对叶子大动干戈,这是愚睐愚蠢,没有对症下补,往往就会虚不受补!

医学我本外行,常识略知一点。对症下药,辩证施医,这本是科学的方式方法。而对症下补,也是因人而异的“方法论”。这一番道理在生活中想来是为人所熟知的,但有的人则常常把它遗忘在角落里。人若多喝水,可能有好处,但花草多浇水就会烂根,施肥勤了,花儿反而蔫了。好心办错事,好事办坏事,这种荒唐荒谬事是常常发生的。

手绘水彩人参。视觉中国。

爱喝酒的人知道:一杯两盏老酒,慢慢喝,微微醉,诗也说说,文也谈谈,快乐的确如神仙。但狂吃猛喝,忘了年纪,过了量,超了度,翻江倒海起来,也是极伤脾胃的。甘言醉人,糖食坏齿,尽管人们都知道这个道理,但有的人终究经不起甜、香、美的诱惑,久而久之就损坏了牙齿,加入了“糖友”行列。如今都市高楼林立,进出空调,办公舒适,但也会出现头昏眼花之类的“大楼病”。吃甲鱼、吃黄鳝成了寻常之事,上馆子、吃酒楼变成推不了的应酬,“三高”这些“富贵病”也会顺势爬上身,与你成为莫逆之交。

舒适的环境,完善的条件,上佳的生活,极品的吃穿,的确是令人赏心悦目,享受非常,于人“善莫大焉”的,但是沉湎其中,缠绵温柔富贵乡,也会磨灭大志壮志,泯灭勇气锐气。不少人认为食不厌精是一种福份,而巴尔扎克则认为:烹调的技艺水平越高明,越精明,越会消磨人的意志。这话意思如何,也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人在某种环境中,真正是条“变色龙”。唐太宗曾对魏征说:我现在夏天住在宫里还感到热,以前在战场上怎么感觉不到呢?韩国老总统全斗焕,以前在青瓦台日理万机时,总觉得桂花一点不香,待到退居山野,才感受到这小精灵竟然芳芳四射。大学问家王充幼时家贫且勤而好学,每天中餐以冷粥打发,为的是有更多的时间读书。他的一位富家同学见他如此,一次送去一桌酒席。可是几天后他去拜望王充,只见那桌酒席一动未动。对此王充说,我吃了丰盛的酒席,以后吃粥就难了。

可见事物总有两重性,事情总具多面性,环境可以改变人,而时过境迁、物是人非,人的感觉感受到也会大相径庭,产生的实际效果也会云泥之别。况且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甘蔗没有两头甜,人间没有万能药,世上没有一种高级糖,可解生活诸般苦!

水激则鸣,志激则宏。按常理说,一个人在顺利的环境中,优越的条件下,正该发愤努力,更进一步,不图“青云有路终须到,金榜无名誓不归”,但也得一笔一划写个人,一点一滴学做人,持之以恒做些实事,踏踏实实干点正事。

在这个世界上,事物都是有比较地存在,健康和伤残,顺境和逆境,优越和困乏也无不具有两重性:即可以成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条件,也可以成为无所作为、消极颓废的温床。鸟儿挂上金子铸成的项链意味着什么?大鱼养在汉白玉铺成的池子中又会有怎样的结局?好的东西未必有好的效果,苦难又有可能是引航人们的导师呢!

“转载请注明出处”

标签: 晚潮 对症 王充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