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岁后,体重维持在什么范围才算好?太胖太瘦都不好,对照参考
发布时间:2024-11-15 16:37 浏览量:2
现代人啊大多饱受身材焦虑的困扰,似乎追求一个骨架身材才是最终目的,但这样真的对身体好吗?特别是对老年人来说,难道过于孱弱就会保证长寿吗?年过五十的人,对身体也该格外注意了,究竟是瘦更好还是胖点更好?医生借助林大爷的故事来给大家解读。
林大爷今年68岁,自从退休之后,林大爷就爱好看养生相关内容,自从偶然听说千金难买老来瘦的说法之后,几个月来,他已经将每日三餐减到极少,每天只吃少量清淡的菜和几片粗粮面包,饮食上几乎不碰油腻和甜食。林大爷还会在小区的健身器材区进行一些简单的力量训练,他认为这样能够减轻身体负担,活得更加健康。
那天清晨,林大爷依然如往常一样早早起床,沿着小区的步道快步走着,呼吸显得有些急促。
由于长时间节食,林大爷的身形越发消瘦,脸颊凹陷,手腕上的皮肤松弛,显得骨感十足。然而,身体的疲惫似乎并未因他日复一日的锻炼而减轻。就在林大爷准备绕花坛走回家时,他忽然感到一阵眩晕,他站在原地扶住树干,闭了闭眼,希望不适的感觉能够过去。
然而,晕眩感并没有缓解,反而越来越强烈,他的手指开始发麻,握不住树干,整个人往一旁倾倒。
“哎呀!”林大爷的身体重重地摔在地上,左腿磕在了硬硬的水泥地面上,剧烈的疼痛瞬间传遍全身小区里的几个邻居听到声响纷纷跑了过来,围着林大爷查看情况。
一位好心的邻居小李拨打了急救电话,另一位邻居则赶紧蹲下来,握住林大爷的手安慰道:“林大爷,别担心,我们已经叫了救护车,很快就到。”
救护车赶到现场,医护人员迅速将林大爷抬上担架。他的脸色苍白,额头上渗出冷汗,显然已经失去了力气。到了医院后,护士们立即为他进行了初步检查,并将他送入拍片室进行X光检查。
检查结果显示,他的左腿骨折,需要尽快接受治疗。医生得知林大爷近期体重下降明显,还曾有节食和过度锻炼的习惯,便安排他做了血糖和其他体能检测。
在病床上,林大爷的脸色依然苍白。
医生走进病房,将检查结果告知他:他的骨密度偏低,患有骨质疏松症,长期的低血糖状态让他出现头晕,进而导致了这次意外摔倒。
医生让护士在林大爷的手背上插了输液管,注入葡萄糖溶液,以此来缓解他的低血糖状态。
这时,林大爷的家人也赶到了医院,看到他虚弱地躺在病床上,急忙询问情况。医生耐心地向家人解释林大爷的情况,并详细说明了他因为过度节食、体重过低而导致的骨折风险。这一摔不仅让他腿骨受损,还引发了血糖波动。医生建议他调整饮食习惯,并保持合理的体重,否则再发生类似情况,身体将承受更大的负担。
林大爷在医院住了下来,医生安排他接受一系列的康复治疗,并在空闲时向他和家人详细解释了老年人体重对健康的重要性。
在病房里,医生拿出一张人体健康指数表,向林大爷和家属们展开了关于老年人体重控制的讲解。
“林大爷,这次摔伤不仅是因为您不小心,”医生平静地说,“更主要的原因在于您的体重过低,身体有营养不足的迹象,骨密度也偏低。这些因素都增加了骨折的风险。”
他指了指健康指数表,继续解释道,“对于老年人来说,过度节食减重是不可取的。‘老来瘦’虽然有一定的道理,但并不意味着追求极端的瘦弱。”
医生开始介绍老年人常见的体重问题。他提到,体重过低的老年人通常容易出现低血糖、头晕乏力、贫血和骨质疏松等问题。尤其是林大爷这样的情况,因为长时间的营养摄入不足,导致肌肉力量减弱,平衡感下降,所以才会在头晕时摔倒。
医生还指出,过瘦的老年人往往免疫力较低,容易受到感染和病毒侵袭,伤口的愈合能力也比正常体重者要慢。
他接着提醒,体重超标同样不行,体重超标会对老年人的身体带来负担。
肥胖的老年人,尤其是腹部脂肪多的人,容易患上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代谢性疾病。这些疾病会增加心脏和血管的负担,增加中风和心肌梗死的风险。尤其是对于膝关节、髋关节负担较大的老年人来说,体重过高会引发关节疼痛,导致活动受限,甚至需要手术治疗。
那么,50岁后,体重到底在什么范围才算好?
有一个很简单的办法,用体重数(kg)除以身高(m)的平方得到一个数值,如果这个数值在18.5~27这个范围之间,对于50岁后的人群来说都比较好。
随后,医生特别提到肌肉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
他告诉林大爷,老年人不仅需要关注体重,更需要保持适当的肌肉量。肌肉减少会导致体能下降,甚至可能引发“肌少症”,一种因肌肉大量流失导致的慢性健康问题,表现为行走不稳、容易摔倒、活动能力下降等。医生建议林大爷在康复后增加适当的蛋白质摄入,通过饮食和适当的运动来维持肌肉量。
医生还特别提醒林大爷的家人,不要在老年人饮食上盲目节食或追求“清淡”过头。老年人需要均衡的营养,包括优质蛋白质、健康脂肪和适量的碳水化合物,以此来满足身体机能和能量需求。
他建议林大爷的日常餐食中应包含鸡蛋、鱼肉、豆制品和蔬菜等,并保持适量的坚果和牛奶,以帮助维持体力和肌肉健康。
医生的详细解释让林大爷逐渐了解了适宜体重的重要性。
出院后,林大爷在医生的指导下,开始逐步调整生活方式,家人们也陪伴着他,帮助他逐步适应这些新的生活方式。
首先是饮食方面。
林大爷以往的饮食习惯较为清淡,以素食为主,而在新的饮食计划中,医生建议他适当增加蛋白质的摄入,每天要吃一到两个鸡蛋,还要增加鱼、鸡肉等优质蛋白质的食物。为了方便他咀嚼和消化,家人每天会将鸡胸肉煮熟后切成小块,比如做成手撕鸡肉或者鸡肉粥等形式。
接着是运动方面的调整。
医生建议林大爷不要过度快走,而是以适量的力量训练为主,所以林大爷还坚持每天下午到小区花园散步,但不再追求速度。每次他会绕着花园走两圈,步伐缓慢。家人叮嘱他不要过度锻炼,尽量保持均衡的运动量,林大爷也逐渐养成了慢走、适度运动的新习惯。
此外,家人还定期陪同林大爷进行健康体检,关注他的体重和其他健康指标的变化。
每隔一段时间,林大爷会去医院做血糖、骨密度等检查,确保他的身体指标稳定在医生建议的范围内。检查结束后,家人会把医生的建议整理成简明的日常注意事项,贴在家里的冰箱上,提醒林大爷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健康的习惯。
通过这一系列的日常调整,林大爷的体重逐渐回升到健康范围。他的身体状况比出院时更为稳定,行动也更加灵活。维持健康体重的努力成为林大爷生活中的一部分,而这些细节性的习惯也让他在日常生活中获得了更好的生活质量。
家里有老人可也要注意了,过高过低的体重对老年人身体健康可都不太友好,身为亲人我们是最应该关心家中老人身体健康的,所以看到这的大家应该知道怎么做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