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岁和60岁,小心“断崖式衰老”!
发布时间:2024-11-19 01:38 浏览量:2
“衰”字的本义,是指遮风避雨的“蓑衣”。由于这种衣物是用草一层层编织而成的,因此“衰”进一步引申为层层递减之意,泛指弱化或退化。
人的衰老便是这样一个逐步弱化的过程。然而,无论是观察身边的中老年人,还是自身感受,仿佛存在一个临界点——一旦跨过这个隐形的门槛,身体状态似乎会突然大幅度下滑,差不多是“一夜之间白了头”。
这或许并非空想!近日,来自斯坦福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的科学家们发现,人的衰老确实不是缓慢、逐渐发生的,而是在44岁和60岁左右会经历两次“断崖式衰老”,并分别把我们带入中年和老年。
44岁和60岁
衰老的重要节点!
这项新研究发表在《自然》旗下子刊《自然·衰老》。
这项研究对来自美国的108名年龄在25岁至75岁之间的个体(其中51.9%为女性)进行了持续数年的随访跟踪,对单个参与者的最长监测期达到了6.8年。其间,采集参与者的血液、粪便、皮肤拭子、口腔拭子和鼻拭子等样本构成多组学数据集。
简而言之,这些全面又深入的生物多组学数据集,能够便于科学家分析人类衰老过程中不同分子发生的系列变化,并排除了因体重、性别、是否有糖尿病等差异所带来的干扰。
研究发现,仅有6.6%的分子在人类衰老过程中呈线性变化,而绝大部分分子(81.03%)会在某一个年龄阶段发生非线性的突然改变。更换其他分析方法,同样能够得出这一结论。这表明,我们并不是逐渐衰老的,而是会在某些特定年龄段发生较大变化。
随后,作者进一步分析了数千种分子在整个衰老过程中的变化轨迹,并绘制成曲线。结果显而易见——两个明显的波峰出现了,并分别指向44岁和60岁左右。这两个时间节点成为了人在衰老过程中的里程碑,依次把我们带入中年和老年。
值得注意的是,包括蛋白质组学、转录组、代谢组学、细胞因子、肠道微生物组等许多指标,都在类似年龄段出现剧烈波动。这暗示着45岁与60岁与衰老相关的变化不仅限于人类的分子、细胞层级,而是发生了从里到外全层次的、整体的、系统性的改变。
44岁和60岁
衰老的具体表现
这些改变体现到身体机能层面,则是身体状态和疾病风险的快速变化。
在心血管方面,研究团队发现在44岁与60岁的剧烈衰老变化中,诸如凝血级联反应、蛋白酶结合、蛋白活化、血液凝固,纤维蛋白溶解等心血管指标都发生了显著变化,这些指标参与维持血液流动等重要过程,其失调可能成为这一年龄阶段血栓和心血管问题频发的元凶。
此外,血浆苯丙氨酸水平的逐渐升高、支链氨基酸以及对高密度脂蛋白、甘油磷脂、α-亚麻酸等油脂代谢的变化,则与心脏肥大、纤维化和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脱不开关系。
皮肤和肌肉在这两个阶段中也会出现快速衰老。
细胞外基质主要由胶原蛋白、弹性蛋白和糖胺聚糖组成,能够为皮肤组织和细胞提供结构稳定性、机械强度、弹性和水分。在这两个快速衰老阶段,科学家观察到了细胞外基质的结构成分失调,以及细胞溶解加剧(会增加皮肤水分流失)、肌动蛋白失调(影响皮肤结构和功能)等使得皮肤迅速衰老的变化。
肌肉方面则观察到在44岁和60岁期间,会发生肌肉结构成分的失调。在60岁后,肌肉质量加速下降。
44岁与60岁的变化也存在一些区别。
在44岁左右,咖啡因、酒精、油脂的代谢能力等都会随着衰老而下降。特别是针对酒精的代谢能力,会在40岁后迅速下降。因此,过了40岁,最好适当调整酒精、油脂和咖啡因的摄入。
到了60岁,科学家则主要观察到免疫系统、肾功能以及碳水化合物代谢能力的快速衰退。与心脏衰老、动脉粥样硬化、2型糖尿病、血液携氧能力相关的指标变化也更加剧烈,这意味着更容易罹患相关疾病。这一点与先前的许多研究结果一致。
研究还发现,与DNA损伤修复、肽基赖氨酸乙酰化和组蛋白乙酰化相关的通路,在50岁之前会呈现增强趋势。但50到56岁后便会出现显著下降,此后会接近稳定,并且一直到研究中的最大年龄(75岁)都不再有实质性变化。这三个通路对维持基因组稳定、基因表达、保持代谢平衡至关重要。这表明人体的DNA修复能力在50岁之前增强,从而可以尽量修复突变,避免肿瘤的发生。而在50至56岁之间DNA修复能力显著下降,一直到75岁期间,基因突变相比于50岁前会更快积累,并提高肿瘤风险。
综合科普中国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