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心脑血管疾病风险激增,如何科学预防?

发布时间:2024-12-06 07:09  浏览量:3

随着冬季的到来,气温逐渐下降,老年人面临着一个严峻的健康挑战——心脑血管疾病,尤其是脑卒中的发病率显著上升。这一现象不仅让患者及其家庭承受巨大的痛苦,也给医疗系统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为什么气温骤降会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呢?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血管收缩与血压升高:天气骤冷时,为了保持体温,人体全身皮肤的小血管会收缩,导致血管内的血容量相对增加,回心血量也增加,进而引起血压升高。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显示,气温每下降10℃,收缩压平均会上升6.2mmHg。如果不能有效控制血压的升高,极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交感神经系统激活:冷空气刺激会激活交感神经系统,导致儿茶酚胺分泌增多,进而引起周围血管收缩、心率加快、心输出血量增加,血压进一步增高。同时,大动脉收缩可导致脑部缺血缺氧,小血管收缩则会使血流缓慢,加速血栓的形成。血压波动:冬季昼夜温差和室内外温差较大,如果不注意保暖,即使添加了衣物,也容易引起血管的收缩和扩张,造成血压波动。大幅度的血压波动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诱因之一。生活习惯改变:天气寒冷时,老年人户外活动减少,如果不注意控制饮食和加强运动,血脂容易升高,体重增加,这些也是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的因素。呼吸道感染:冬季是流行性感冒和上呼吸道感染的高发季节。对于原有心脑血管病的患者来说,每一次呼吸道感染都可能诱发心脑血管病急性加重,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

面对冬季心脑血管疾病的挑战,我们应该如何科学预防呢?以下几点建议或许能帮到你:

保暖:温度变化是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增加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预防心脑血管疾病需要从保暖着手。尽量保持室内外温度的恒定,出门时注意加穿衣物,避免身体受忽冷忽热温度的影响。监测血压:气温变化可能导致血压不稳定。因此,在此期间应多监测血压,及早发现血压升高并及时调整降压药物的剂量。健康生活方式:老年人应增加户内的活动量,避免长时间坐着看电视和手机。同时,注意控制饮食,减少油腻和含糖量高的食物摄入,控制体重的增加。预防呼吸道感染:老年人应尽量少往人多处去,坚持出门戴口罩、回家勤洗手等良好的卫生习惯,以减少病毒和细菌感染的概率。

总之,冬季气温骤降时,我们一定要注意保暖并维持动脉血压的稳定。做到了这两点,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一定会大幅度降低。让我们共同关注冬季心脑血管健康,为家人的幸福保驾护航!

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刘东波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