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家庭最大的灾难,不是穷,而是父母70岁以后,出现这3种情况

发布时间:2024-12-08 18:27  浏览量:2

用“夕阳红”来指代“老年”,晚年花开,不仅是美的,而且是“最美”。

——路 迟,《读者》2022年第16期

听过这样一句话:

“人到了一定的年龄,真正决定你生活质量的,其实是家庭。一家人和和美美、其乐融融,比什么都要紧。”

细细品来,确实如此。

试想,一家人整天吵吵闹闹,鸡飞狗跳,那财富也只能增加烦恼和纷争。

所谓家和才能万事兴,人和才能常安宁。

年纪越大,越会发现:一个家庭最大的灾难,穷不占第一位,占第一位的是父母年老以后,出现这几种情况。

父母躺在病床上,儿女视而不见

曾看过这样一个案例,心里酸酸的:

一位父亲临终前,只留给亲生女儿一点钱,剩下的绝大部分财产留给了一个外人。

那么这个外人是谁呢?是女儿请来照顾他的保姆。

最开始父女俩感情很好,但随着女儿结婚,关系逐渐疏远。

女儿从一周打一个电话,到一个月打一个电话,再到后来几个月才打一个电话,甚至半年才来看父亲一次……

后来,父亲病倒了,一个人孤独地躺在医院的病床上。

老人日日夜夜盼望着女儿出现,但三个月内,女儿只来了两次,且来去匆匆。

后来老人出院,在家休养,依旧没有盼来女儿的陪伴,等来的只有保姆。

在生命即将走到尽头时,父亲心如死灰。

他感叹道,几十年不如三个月,自己的女儿还不如一个保姆。

最终,他决定将大部分财产留给保姆,以感谢保姆在自己生命的最后给予的陪伴。

毕淑敏说:

“每个孩子都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有衣锦还乡的那一天,可以从容尽孝,可惜人们都忘了,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

是啊,其实我们从出生的那天起,就已经走在了远离父母的路上。

当“儿行千里”成为常态,为人子女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以为父母永远都在。

所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在一切还来得及之前,请对自己的父母多一点关心,多几句问候,再多几分体谅。

来日方长的下一句往往是后会无期,睹物思人的后半句永远是物是人非。

兄弟姐妹离了心,家人争吵不断

前段时间,看了一部影片《姥姥的外孙》。

片中涉及的家庭情感关系也是许多中国家庭的常态,看完让人久久不能平复。

影片中的明珠姥姥,一共生有三个儿女,但令她难过的是,三个孩子一直不和。

姥姥的大儿子,生活过得还算不错,但整日忙于炒股,除了有时掏些钱外,很少关心母亲。

二女儿日子过得捉襟见肘,还独自抚养着辍学的儿子,但她每周都会回去照顾母亲。

被宠坏的小儿子不务正业,沉迷赌博,还经常找母亲要钱。

三个孩子生活差距之大,让他们很难真正团结一心。

这是明珠姥姥的一块心病,她能做的也只是每年以清明扫墓为由,将三个孩子聚在一起。

彼时,明珠姥姥查出癌症,家里顿时鸡飞狗跳,孩子们都在想着如何争夺明珠姥姥的财产。

而明珠姥姥自己却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给自己置办一个漂亮的墓地上。

两个儿子不理解她,就连二女儿都会嘲讽她几句。

每到这个时候,姥姥都不接话,只是自顾自地做自己的事情。

外孙曾问过姥姥,为什么那么想要那块墓地呢?

姥姥说:“我想要一块风水好的墓地,这样我的子孙就会繁荣兴盛。”

“而且看到墓地的每个人都会说,我的子孙多孝顺啊。”

“墓地风景好的话,说不定你们会比较愿意扫墓,多聚聚呢。”

原来姥姥最后的愿望,是在自己身故后,儿女们能再次聚在一起。

半世父母恩,一生手足情。

就像《礼记》中说的:“父子笃,兄弟睦,夫妻和,家之肥也。”

今生无论是做兄弟,还是姐妹,都是难得的缘分。

尽可能地彼此多关心、多走动,如此,大家兴旺,小家也有依靠。

子孙后代被惯坏,家风逐渐败落

《孟子》有言:“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

短短一句话,警示世人。

一个家族若没有深厚的道德根基,即便一时富贵荣华,也难以长久昌盛。

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

有一对父母,他们有一个聪明伶俐的儿子。

有一天,儿子兴冲冲地从学校跑回家,高兴地和母亲说,自己偷了一块写字的石板,母亲不但没有批评他,反而夸他能干。

没过多久,孩子又带回来一件价值不菲的皮外套。

母亲还是没有批评孩子,反而狠狠地亲了儿子,并夸赞他有出息。

就这样,几年过去了,孩子一天天长大,偷的东西也越来越贵重。

今天是一头牛,明天是一匹马,后天是金银珠宝……

最后,他在行窃时被当场抓住,并被判处死刑。

行刑前,他提出要和母亲说几句话。

哭天抢地的母亲走上前,他一嘴咬住母亲的耳朵,生生给咬了下来。

母亲痛得哇哇叫,对儿子的举动又震惊又恐惧。

儿子苦笑道:“如果我偷第一件小东西的时候,你毫不留情地教训我一顿,或许就不会发生今天这种事情了。”

厚德载物,厚道养家,此话不虚。

蔡元培曾在《中国人的修养》里写:“家庭者,人生最初之学校也。一生之品性,所谓百变不离其宗者,大抵胚胎于家庭中。”

千万不要像寓言中的母亲一样,只知道一味地纵容孩子,最终害了孩子,也害了自己,酿成大祸。

我们总说,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对于父母来说,对孩子最好的爱,并不是一味地宠溺,而是有节制、有分寸地教会他们如何应对人生。

俗话说:“家和万事兴。”

一个温暖、幸福的家,需要家庭成员共同经营。

人生啊,不过是居家,出门,又回家,愿我们晚年都能享受家人闲坐、灯火可亲的幸福时刻。

作者:浅岁墨余,愿所遇皆热爱,以欢喜之心,慢度不可知会的际遇。

标签: 墓地 父母 家庭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