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岁女子突发心梗猝死,医生呼吁中老年人,晨起注意这4件事
发布时间:2024-12-12 15:20 浏览量:3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属于“艺术加工”,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刘桂英今年63岁,是个退休小学老师,平时生活有条不紊。她是小区里出了名的“晨练达人”,每天清晨五点起床,到公园绕湖跑步三圈,风雨无阻。
然而,最近一段时间,她总觉得身体不太对劲,总是咳嗽不停,尤其是清晨起床时更为严重。家人建议她去医院检查,但刘桂英心想:老毛病了,多喝点水就能好。
然而,咳嗽的频率一天比一天高,甚至开始伴有胸口发闷和乏力。终于在一次晨练回来后,刘桂英觉得气都喘不上来,家人连忙将她送往医院急诊。
经过全面检查,医生的诊断让全家人目瞪口呆:刘桂英的冠状动脉已经严重狭窄,属于典型的冠心病患者,如果再不注意控制,她可能随时会出现急性心梗。
这个消息对刘桂英无异于晴天霹雳。
冠心病是我国中老年人群中的高发病,尤其是像刘桂英这样退休后生活规律、看似健康的人,也并非完全安全。
事实上,冠心病的早期症状常常表现得极为隐匿,比如晨起咳嗽、胸闷或气短,但这些信号往往容易被忽视。
医生解释,刘桂英的晨起咳嗽并不是感冒,而是由心源性咳嗽引起的。
心源性咳嗽是冠心病的一种典型表现,它的根源在于心功能减弱导致肺循环不畅,从而引发类似气道炎症的症状。
清晨时分,人体血压升高、交感神经活跃,心脏的负担最大,因此早晨往往是冠心病症状最明显的时候。
刘桂英在医院接受了冠脉造影检查,结果显示她的冠状动脉血管狭窄程度已达到80%。
医生警告她,如果再不调整生活方式,突发急性心梗的风险极高,而清晨正是心梗的高发时段。
医学研究表明,清晨6点至12点是心梗的“魔鬼时间”,因为这个时段人体处于生理应激状态,血压、心率和血液黏稠度都达到了全天的峰值。
一旦冠状动脉中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这些生理变化可能导致斑块破裂,从而引发血栓,堵塞血管,导致心梗。
《American Journal of Cardiology》的一项研究显示,约50%的急性心梗发生在清晨时段,而中老年人群尤为高危。
刘桂英的生活习惯表面上健康,但过于剧烈的晨练反而成为了触发心梗的“导火索”。
医生进一步分析了刘桂英的病史,发现除了晨起剧烈运动,她的其他生活习惯也为心梗埋下了隐患:
刘桂英患有轻度高血压,但她觉得自己平时精神很好,就没按时服药。长期不稳定的血压导致她的血管内皮受损,增加了动脉硬化的风险。
高血压是冠心病和心梗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根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约60%的冠心病患者合并有高血压。
虽然刘桂英平时讲究健康饮食,但她特别爱吃腌制食品和油炸小吃。
高盐饮食会导致血压升高,加重心脏负担,而高油饮食则会加速血脂异常,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这些都为心梗的发生提供了条件。
清晨的胸闷和咳嗽早已是冠心病的“预警信号”,但刘桂英并未引起重视,反而坚持高强度晨练,进一步加剧了心脏的缺氧状态。
许多中老年人都有类似的“误判”,以为晨练越早、越剧烈越好,殊不知,这种做法可能事与愿违。
医生提到过一个类似的案例:一名58岁的男性患者李先生,平时身体不错,每天清晨五点半跑步10公里。然而,一天早上他突然在跑步时倒地不起,抢救无效后被诊断为急性心梗。
经调查发现,他长期血脂异常却未进行干预,加之清晨高强度运动引发了冠状动脉斑块破裂,最终酿成悲剧。
这个案例与刘桂英的情况如出一辙,说明了晨起心梗高发的危险性,以及中老年人对晨练认知的误区。
为了帮助刘桂英调整生活方式,医生总结了晨起预防心梗的四大要点,这些建议不仅适用于冠心病患者,也适用于普通中老年人。
清晨刚醒时,身体处于低血压状态,突然起身可能引发血压波动,增加心梗风险。建议醒后先在床上躺两三分钟,缓慢坐起,再下床活动。这种做法可以有效避免因姿势变化引发的血压骤升。
晨练虽好,但并非越早越好,更不能盲目追求高强度。建议晨练时间安排在早上七八点,运动强度以中低强度为主,如快走、太极拳或瑜伽。
运动前还应进行充分热身,避免突然剧烈运动对心脏的冲击。
对于有高血压、高血脂或糖尿病的中老年人,晨起按时服药至关重要。规律用药不仅能控制基础疾病,还能有效降低心梗的发生风险。
[1]马秀兰.老年朋友高发心梗的注意事项[J].人人健康,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