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波集采看下来,医药是彻底没指望了?
发布时间:2024-12-16 22:22 浏览量:4
最近集采出了3分钱一片的药——阿司匹林肠溶片,中老年三高患者预防血栓心梗的必备药品,在这一轮集采中报价达到3分钱一片。是的,你没有看错,不是3毛钱一片,而是3分钱一片。平日大家都是按盒买药,可能对一片的价格没概念,咱们换算一下,一盒30片的阿司匹林肠溶片,在这一轮药品集采之后,出厂价只要0.9元,够吃一个月。
医药界流行的一种说法:第一片药成本是5亿美金,第二片药成本是5美分。
医药研发是门槛极高的生意,基本都是发达国家大厂才玩的转。我们在生物医药行业相对于欧美的差距巨大,对比芯片行业的差距简直是小巫见大巫。对于新药来说,最大的成本是研究出这个药的分子式并通过各种验收上市;而当分子式摆在面前,大家照抄时,成本就低到难以想象了。
原研药卖的贵并不是因为生产成本高,而是新药研发风险巨大,一旦失败项目犹如石沉大海,大型药企往往立项10个项目,而最终能上市赚钱的可能只有1个,那这1款药就必须承担其他所有失败项目的成本,同时还要能加倍赚钱回来,所以创新药在上市时就要尽可能的收回成本并赚钱。所以对于天价药现象应该客观看待,不能说这些药企都是黑心商人,他们只是在做正常的商业行为而已。
与天价药相比,无药可医岂不是更绝望?
医药行业也是商业的一种,有赚钱的动力才能驱动药企研发新药,反过来也是造福人类。
仿制药完全不需要研发成本,只需要抄作业就可以了,只需要通过一致性评价,仿制药基本都是可以达到原研药的效果的,现在各个国家都在创新药和仿制药之间找平衡,既需要让创新药企业有利润,又要尽可能的普惠大众,其实很难平衡,经常是左右得罪人。
仿制药说白了是耍流氓的行为,想培养出辉瑞这种药企,只能鼓励创新药企,但是我们这种灵魂砍价,真的能培养出领先世界的药企吗,我国生物医药行业的未来又在哪里呢?
aiplus
微博上的@伊洛牧 分析得很好,他也是资深的制药行业观察者,推荐大家关注
十批国采拟中选结果公示,降价幅度,远远超出了我的认知范围。已经不再是打脸我的预测,而是彻底改造我,让我重新做人。
竞争最激烈的间苯三酚注射液,我预测是6毛钱,中硼硅玻瓶+胶塞+标签+小包装+大包装+原辅包直接成本,咋的也要2-3毛钱吧,在加上厂房、设备、水电、研发分摊,即使6毛钱中选,也很难挤出足够的利润。
结果,9家中选,最高价只有5毛8,最低价仅2毛2分,这是在卖药,还是卖包装?
10ml的氯化钾小水针,我预测是5毛钱,结果,最低价只有1毛6,最高中选价仅2毛8。
500ml一瓶的乳酸钠林格注射液,最低价只有1.63,比不上最便宜的矿泉水。
报量最大的阿司匹林肠溶片,集采前,原研的价格也不高,5毛钱一片,国产3毛钱。
我乐观估计,这次集采,国产会大跳水,单片中个8分钱,每家还能留点利润,可以收回研发投入。
可最终大家还是杀红了眼,最低中选价只有3分钱,60片装,也只有2块钱。一个月费用只要1块钱,全年12块钱搞定,不到一杯奶茶的钱。
复杂注射剂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注射液,原价3800多,限价800多。
我当时预测,非医保产品,制剂有难度,研发成本也不低,给个200的价格已经很大胆,结果,石药报价98,比不过一瓶20ml的红花注射液。
报量仅有20万支的地高辛,我很慷慨,给到10块钱,中选后全年还有200万元的销售额。
结果,企业最低报价只有1.55,最高1.76,算下来全国只有30万元,每家分到10万,还不够交给CDE的仿制药上市申请注册费用。
佩服中选企业的勇气,也致敬主动放弃企业的志气。这次,原研全部放弃了。也有多个企业战略性放弃了,甚至复活的名额都不要。
国采,已经不再是一场理性的游戏,而是一场杀戮。是一场你死我亡的野蛮角斗场,失败者很快死去,幸存者遍体鳞伤。
只有坐在看台上的规则制定者,洋洋得意,享受围观残酷厮杀带来的快感,并自称取得伟大胜利,为民服务。扪心自问,真有人认为,这是一场胜利吗?
没有利润,还有资本、还有企业家、还有人愿意生产仿制药吗?
最守规矩,按最高标准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仅得到如此卑微、低贱的价格,还会有人认真做高质量的药吗?
我们是吃不起5毛钱一批的阿司匹林吗?还是不配?
我算了下,按各企业最终中选价和首年约定采购量基数算,这次集采所有品种总金额,仅25亿元左右。
省下的钱,都花到哪里了?哦,原来给了某某某瘟,一年30亿;给了某某酞,一年80亿。虽然绝大多数仿制药企业和创新没有半毛钱关系。
但是这样无底线的低价招标策略,还是触及仿制药企业的成本底线了。应该担心的是集采体制还能不能持续。
低价中标后企业违约怎么办?怎么惩罚?企业供货的质量无法达到及格线,怎么办,如何惩罚?
更重要的是,“一致性评价”到目前为止都是个一锤子买卖,做完之后就不再对企业持续监管监控其生产的仿制药质量和一致性,所以“一致性评价”一直以来有“一次性评价”的别称
叶纸
看了好几次这个文案了,看来医疗资本是真的急了哈哈。我记得之前还派了个大学教授的独立董事出来鼓吹全民免费医疗和医疗私有化呢。
原来3毛的药,变3分,有什么问题?以前一万多一个的心脏支架现在99,术后并发症的概率也没有升高啊?
君不见,前几年医药代表嘴上的肥油还没擦干净呢,就来哭穷了?套用一句流行的话,你不干有的是人干,等最后实在没人干了,我再涨一分钱收购价呗。
xmn2468
两件事情不要扯一起说就国内这些医药公司,成本全用在给医院院长,主任送红包,开年会,自己拿回扣上面。就算把整个医保预算全给他们,也不会良心发现,去开展医药创新的,只会更贪婪。与其如此,3分钱一片还是高了些,明年可以再低一点。
让这些只会靠医药销售代表搞公关,分肥医保的公司倒闭清理一批,不是什么坏事,以前新能源车也是一样的套路,整天嚷嚷着美国特斯拉来了后,国产车要倒闭。现在特斯拉更加强大了,老百姓吃亏了吗?倒是一批只会发爱国财的垃圾车企倒闭了好。这帮只会骗补贴,满口谎话,打着国产的旗号恐吓诈骗老百姓的垃圾早该倒闭了车企如此,药企也如此。
我不叫小梁
最合理的做法是把中成药搞掉,再给现代医药的,集采价格提一提,让真正干实事的药厂得以生存。
德州
药物的辅料和制造工艺是核心技术,不光知道分子式就行了。简单例子,国内制造生产的青霉素,可能每一批次的杂质成分及含量都不一样,这就是使用不同批次青霉素都要重新皮试的原因。
月海
@海敏说钱号
创新药不是给了专利保护期了吗?还有就是有钱你就买原研药呗,难道穷人得病就只能等死。仿制药本来就是保障底层的。原研药1粒100元,仿制药1粒1分钱。如果仿制药产品质量是过关的。那医保买仿制药有什么问题,医保是给底层托底的。你有钱,美国天价医药费,你都可以用。首先一点,你有钱就能买到原研药这个是不存在的,利润太低人家就不进目录,你都不知道有那玩意儿,你买什么?再退后一点说,你能自己买原研药,你能买注射液和耗材么,引流管,吻合器,等等等等。再退后一部说,就算所有的自研产品都完全等效,稍微有点风吹草动的意外发生(比如早几年的布洛芬),这个供给弹性怎么保证。
再谈谈穷人得病等死这个问题,我们知道心肌梗塞是一个排前几的死亡病因,但是我们中国,只要上一点规模的医院就可以做支架手术,为什么普及率这么高?
因为当年这玩意儿确实赚钱,即使做这个手术的医生要常年吃辐射,但是真的来钱,技术也就下沉的很快,如果真的说就给个成本价 。那大多数地市还有兴趣去学习推广嘛,给你弄两瓶丹鲹看看运气得了。医疗技术进步不是无本之末,有钱未必说真能推进,但没钱,肯定不能推进,这个逻辑关系明白嘛
最后再谈谈你说的美国,英美医疗非常毒瘤,某种程度上说在公共医疗方面属于发达国家反面教材,不要好的不学学坏的。东亚医疗保险制度总体来说领先他们一个身位。
路林
这个新闻的小编不专业啊,举的这个集采的例子很不恰当,这是来给病人增加焦虑的啊,我来科普一下:阿司匹林肠溶片,是拜尔的老老老老老产品了,100多年了,这个药的关键词是肠溶二字,溶早了非常的伤胃,溶迟了效果差,这么多年了,中国还没有产家能做出和拜尔一样的肠溶效果,这个真的是不服不行,你集采就是1分钱100片也不行啊,保命的玩意谁会在意那点钱呢,家里有老人的,还是建议吃拜尔的。
另:辅料和工艺在专利里是不公开的,这个是和药物主要成份一样重要的存在啊,也是很多药厂的看家本领,所以建议大家分散片、缓释片、肠溶片这些尽量吃原研厂的,健康问题不要在乎那一点钱,如果药效不行导致病程长了或重了反而要多花N多倍的钱!
任何东西都有质量高低好坏之分,不是分子式一样就可以代表一切的。用化学品罐车装的花生油难道就不是花生油,分子式跟花生油难道就不一样,为啥你不愿意吃。走鬼摊的肉难道不是猪肉,米难道不是大米,为什么大人都教育小孩,走鬼摊的东西不卫生不健康。
如果你选择东西的唯一标准只有价钱,价钱越低你就行,那我无话可说,因为你的消费观念就是这个层次,只要有就行。
连医院的医生都反感超低集采的药物,说再也见不到好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