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睡早起”是错的?医生提醒:65岁后睡觉尽量做到这4点
发布时间:2024-12-20 18:30 浏览量:2
大家总是听说“早睡早起”是健康的秘诀,尤其是到了老年,很多人都会力求早早上床,试图在早晨迎接阳光,保持一颗健康的心态。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尤其是65岁后,老年人的生理变化可能让这一传统的“早睡早起”习惯不再适合他们。
你是不是曾经觉得,晚点睡觉、早起对老年人身体不利?或许你会觉得,长时间的早睡早起应该是有益的,但殊不知,这种常规的作息安排,对一些老年人反而可能产生不小的副作用。
那么,为什么说“早睡早起”对老年人未必是好事呢?随着年龄增长,人体生物钟、睡眠周期与睡眠质量均会有所改变,65岁之后,许多老年人常面临睡眠障碍,诸如夜间失眠、早醒、睡眠浅等问题。
过于强迫自己去“早睡早起”可能会加重这些问题,反而影响身体健康。除此之外,睡眠时间的抉择、睡眠环境的优化以及睡前行为,皆会对老年人的睡眠质量与整体健康产生直接影响。
随着年龄的递增,人的生物钟会产生变化,65岁以上的老年人大多早醒,研究表明,老年人睡眠周期短于年轻人,浅睡期长,深度睡眠时间少。
这种生理现象导致许多老年人到了晚上即便很早躺下,也可能会在晚上醒来数次,甚至很早就自然醒来,此时再强迫自己入睡,反而可能导致焦虑和不适。
这时候,强求“早睡早起”反而可能适得其反,老年人如果能根据自身的生物钟来调整作息时间,会更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
比如,有些老人可能在晚上9点钟就觉得困了,那么可以适当早些入睡,但若半夜醒来后再也无法入睡,也不要再强行待在床上,可以起床活动,做些简单的放松练习,帮助自己恢复睡意。
有位患者常常自己决定要按照年轻时的作息规律早睡早起,结果发现晚上常常一醒就是两三次,半夜很难入睡,第二天白天也感到困倦。
经过医生的建议,她调整了作息时间,早上不再强求自己六点钟起床,而是等自然醒来,这样改善了她的睡眠质量,睡得也更香了,生物钟的调整让她逐渐摆脱了困扰。
因此,65岁后的老人不必盲目追求“早睡早起”,而是应根据自身的生物钟来适度调整,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避免过度强求自己。
许多老年人惯于在中午或下午午睡,短暂午睡利于恢复体力、舒缓疲劳,然而,午睡若历时过久,则可能干扰夜间正常睡眠。
相反,适当的午休有助于提升白天的精力,使得夜间睡眠质量更好,理想的午睡时间控制在30至45分钟之间,能够有效提升夜间的睡眠质量,而过长的午睡则会使生物钟受到干扰,反而影响夜间的睡眠。
一位患者长期保持午睡习惯,时长依自身感觉而定,然而,其逐渐发觉夜晚入睡愈发困难,甚至会出现半夜醒来的状况。
后来,她尝试缩短午睡时长,未曾想晚上入睡愈发踏实,深度睡眠也有所增加,如此一来,便避免了午睡过长带来的不良影响。
因此,65岁以上的老人应尽量避免午睡时间过长,最好控制在30至45分钟之间,以确保晚上能有更充足的睡眠时间。
避免过度刺激对于诸多老年人而言,临睡前的活动常常关乎睡眠质量,睡前剧烈运动,或饮用含咖啡因的饮品,皆会加大入睡的难度。
此外,临睡前观看刺激性的电视节目,或者进行令人焦虑的思考,也会对睡眠产生负面影响。特别是65岁以上的老人,他们可能更容易受到情绪波动的影响,因此睡前的活动需要特别注意。
睡前两小时开展剧烈运动,会极大影响入睡时长,乃至致使深度睡眠减少。摄入咖啡因、浓茶等含刺激成分的饮品,亦可能令身体处于兴奋状态,从而影响入睡。
老年人应在睡前进行一些放松的活动,如阅读、听轻音乐、做简单的呼吸练习,避免观看激烈、紧张的电视节目或进行高强度的运动。
因此,65岁以上的老人应尽量避免睡前进行过度刺激的活动,尤其是高强度的运动、观看激烈的节目和饮用含咖啡因的饮品,以避免对睡眠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睡眠环境对于任何人来说,适宜的睡眠环境都是获得优质睡眠的基础,尤其是65岁以上的老人,睡眠环境更应注重舒适性和安静性。
研究显示,温度、湿度、光线、噪音等因素皆会直接影响老年人睡眠,对于老年人来说,床铺软硬、室温以及周边噪音与光线,均会对其睡眠质量产生影响。
保持一个适宜的温度(18至22℃),尽量避免环境中的噪音,创造一个安静的睡眠环境,有助于老年人获得更长时间的深度睡眠。
一位患者每晚都睡得很浅,常常会被外面的街道噪音吵醒。她调整了卧室的窗帘,增加了隔音窗,确保睡觉时没有噪音影响,结果,她的睡眠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深度睡眠时间增加,白天也更加精神。
过度追求“早睡早起”可能对老年人的健康不利,反而应该根据个人的生物钟来调整作息时间,适当控制午睡时间,避免睡前刺激,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这些小小的调整,将帮助老年人享有更好的睡眠质量,促进身体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