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寒潮,这几类重点人群需注意
发布时间:2024-12-24 17:27 浏览量:3
随着冷空气入侵、气温骤降,老年人、孕产妇、婴幼儿,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慢病患者,以及长时间在户外工作或活动的人群,容易受到寒冷天气影响,需要特别关注。为指导公众科学应对寒潮,提升自我防护意识,降低寒潮天气可能造成的健康损害。在此,江西省卫生健康监测评价中心为大家解读《寒潮公众健康防护指南》,为敏感人群、有慢性基础性疾病的人群和户外作业人员提出防护措施。
《寒潮公众健康防护指南》
01
寒潮的基本概念
寒潮为高纬度的冷空气大规模地向中、低纬度侵袭造成剧烈降温的天气活动(根据《冷空气等级》 GB/T 20484-2017的标准,寒潮指日最低气温24小时内降温幅度大于或等于8℃,或48小时内降温幅度大于或等于10℃,或72小时内降温幅度大于或等于12℃,而且使该地日最低气温下降到4℃或以下,48小时、72小时内降温的日最低气温连续下降)。
02
寒潮健康风险
气温下降可导致人体血管收缩,呼吸频率加快。寒潮期间,寒冷天气易造成浅表皮肤损害而形成冻疮,加重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等患者的疼痛。
易诱发气道痉挛、呼吸系统免疫功能异常,引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急性呼吸道感染等呼吸系统疾病。
易引发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如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急性心力衰竭、短暂性脑供血不足、脑卒中等。同时还可能加重泌尿系统疾病和内分泌系统疾病,如慢性肾病、糖尿病等。
03
重点防护人群
人群主要有三类:第一类为敏感人群,如婴幼儿、儿童、孕妇、老年人等;第二类为有慢性基础性疾病的人群,如患有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人群;第三类为户外作业人员,如交警、环卫工人、建筑工人、快递员、外卖员等。
04
寒潮气象预警信息
按照《寒潮预警信号及防御指南》规定,寒潮预警信号分四级。
05
分级防护措施指南
针对寒潮预警信号等级,我们提出分级人群防护措施建议。
此外,各类人群都应注意饮食调整
1.保证充足的能量
能量推荐摄入量可以提高10%-15%,通过适当增加脂肪摄入来满足机体能量的需要,提高耐寒能力。
2.选择优质蛋白质
鱼、禽、瘦肉、蛋、奶及大豆类食物是优质蛋白质的良好来源。
3.摄入充足的B族维生素、维生素C和维生素A
与常温下比较,低温环境中人体维生素的需要量约高30%-50%。在提高耐寒力方面,抗氧化维生素(如维生素C、维生素E和胡萝卜素)同膳食脂肪具有协同作用。户外活动减少,日照短而使体内维生素D合成不足,每天还应额外补充维生素D。
维生素B1含量丰富的食物有:谷类、豆类及干果类。
维生素B2在动物肝脏、肾脏、心脏、乳汁及蛋类中含量丰富。
维生素B6含量最高的食物为白色肉类(如鸡肉和鱼肉)。
维生素C的主要来源是新鲜蔬菜和水果。
维生素A在动物性食物中含量丰富,最好来源是动物肝脏。植物性食物中,最好的来源是深色蔬菜,如菠菜、胡萝卜、韭菜。水果中的杏、柿子、香蕉等维生素A含量也很丰富。
4.保证矿物质摄入
通过平衡膳食摄入充足的钙、铁、碘、镁等矿物质对抵御寒冷特别有益。奶及其制品是钙的最佳来源,大豆制品和海产品含钙也较高。含铁丰富的食物则主要为动物血、蛋黄、动物肝脏、芝麻、黑木耳和红枣等。含碘丰富的食物有海带、紫菜、菠菜、大白菜、玉米等。坚果、豆类、全谷物和水果是食物中含镁大户。
5.充足饮水
冬天,大家往往容易忽视饮水。水在调节体温,维持身体各项功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即使是在冬天,也应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
供稿:洪梦娜
编辑:赖 敏
审核:徐泽玄 熊 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