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大学办得咋样?向您报告

发布时间:2025-01-02 05:25  浏览量:2

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不再单纯满足于“老有所养”,开始更多地追求“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据统计,过去5年里,我国老年大学的数量年均增长速度达4.7%。12月18日,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和中国老年大学协会发布《我国老年大学发展状况调查报告》。这是我国首次对老年大学发展状况进行调查。(摘编自《光明日报》、央视新闻)

当前,我国老年人学习需求呈现多元化趋势,不少城市的老年大学课程设置从传统走向时髦,更具时代特色。

调查报告显示,老年大学开设的课程中,传统的舞蹈、书法、声乐、健身、乐器、美术类课程仍占主流。超过50%的老年大学开设了信息技术、思政、戏曲类课程,超过40%的老年大学开设了医学、文学类课程。此外,不少老年大学在尝试开设语言类、生活艺术类、社会科学类、历史地理类及农学类等课程。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老龄调查和统计研究所所长翟德华表示,老年大学中,实用性操作性课程逐渐成为新趋势。

与此同时,很多“90后”“00后”加入老年大学的教师队伍中。年轻教师让“夕阳红”更“青春”。

老年教育发展的难题

1.公办老年大学“一座难求”

2.社会力量办学较为艰难

3.线上教育参差不齐,缺少监管和评估

4.教学待规范、发展不平衡

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县级及以上老年大学以政府办学为主,约占老年大学总数的85.36%。近年来,国家层面“扩大老年教育资源供给”“支持社会力量举办老年大学”等一系列举措出台,激发了多种主体的办学积极性。与此同时,一批“新老人”乐于学习新知识,也愿意为提升自己而投资,由此催生了一大批市场化老年教育机构与公办老年大学错位发展。我国老年教育也从单一模式走向政府办学、公办民助、民办公助、社会办学等多元化办学模式。

相较于公办学校,民办老年教育机构的课程更灵活,更贴合学员需求。同时,各地除办好线下学校,还兼顾线上市场的开发,拓宽了老年人的学习渠道。

如今,老年大学已不仅仅是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平台,更是开发老年人力资源、实现老有所为的重要阵地。

调研发现,老年大学鼓励学员们发挥作用的传统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发挥学员中退休党政工作者、党校教师理论水平高的优势,组织他们在校内或走出校门开展红色宣讲、党课讲授等活动;二是将优秀的老年学员培养成传播文化的师资力量,向社区老人、少年儿童“传经送宝”;三是开展献爱心行动,送文艺演出、书画作品等进社区、学校和养老机构。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