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知识】预防呼吸道疾病——这些人群应注意

发布时间:2025-01-02 08:01  浏览量:4

冬季是呼吸道疾病多发的时段,预防外感很重要。“一老一小”人群、职业人群在预防呼吸道疾病时,各有其侧重点。

冬季是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时期。老年人随着身体机能老化,免疫力较成年人低,呼吸道感染后可能诱发慢性病。因此,老年人要注意预防呼吸道疾病,更要注意科学就医。

老人感染后更容易出现重症,如出现高烧不退、胸闷、心慌情况,需及时就诊。有些老人呼吸道症状不典型,患者或陪护可能放松警惕。精力明显不足、食欲不振或饮食障碍、嗜睡、步态不稳等情况都可能是老人呼吸道感染的表现,应仔细观察老人的症状,及时就诊。

患有基础疾病需长期服药的老年人就医时做好自身防护,也可由家属代取药物,避免交叉感染。

冬季是呼吸系统疾病的高发时期。3岁以下婴幼儿免疫力相对较低,因此做好科学防护很重要。家长、监护人或看护人应培养孩子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包括勤洗手、不乱摸、不吃手、不挖鼻孔、不揉眼睛等。婴幼儿日常生活用品单独使用。尽量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和密闭空间,减少感染的风险。无接种禁忌症的儿童按要求接种相应的疫苗,预防传染病。家长要注意合理喂养,避免食积。当家长、监护人、看护人以及服务婴幼儿的工作人员出现发热、干咳、咽痛等症状时,应尽量避免与孩子直接接触。儿童房间保持整洁,通过适时开门和开窗保证足够新风量;避免长时间停留在空调房间中。

小儿外感热病的卫气营血转化很快,家长要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如果发热持续时间超过72个小时或体温超过40°C,或频繁咳嗽以致影响正常生活,或出现胸痛、喘憋、咯血、呼吸急促或呼吸困难、精神差、频繁呕吐等症状时,要及时去医院就诊。

学龄儿童外感容易“夹滞”,要注意食积因素在小儿外感热病发病中的作用。小儿自身识别力和控制力不足,不能自我调控饮食量和饮食种类,喜食奶制品、水果、甘甜、油炸、肥腻之品。小儿“胃常有余,脾常不足”,多食而不能运化,进而食积化滞,化生痰湿。因此日常饮食应按照《学龄人群膳食指南2022版》合理配餐。急性感染期间,饮食宜清淡,避免过咸、过饱、过丰美,以免病情反复。

学生平时注意体格锻炼,多做户外活动,多晒太阳,增强体质。还要注意随气温变化注意增减衣服,尤其是气温骤变时,更应重视。学生户外运动后、在室内着厚实外套久坐都可能汗出湿衣,要及时更换衣物,避免着凉诱发感冒。呼吸道感染迁延不愈者也易出虚汗,更要注意根据自身情况及时增减衣物,避免将愈时又“复感”。

还要保持充足的休息。按照青少年防控近视的相关要求,幼儿和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10小时,初中生不少于9小时,高中生不少于8小时。实际上,合理安排课业时间,保持充足睡眠,不但能提升学习效率,也让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因此职业人群要注意提高免疫力,做好必要的健康防护,避免呼吸道病原体的侵袭。

年终岁尾,职业人群外出就餐多,要注意合理膳食,按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版》合理配餐,避免过于油腻诱发中焦湿热,或过于清淡引起营养不良,这些都可能引起或加重外感症状。感染后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生冷、油腻、辛辣、发物,避免“食积化热”加重病情,也避免“食复”引起病情反复。

部分因外感就医的职业人群主诉中有“劳累”“休息不好”的描述,职业人群在加班、照顾家人之外,更要注意规律作息,给自己留出较为充分的休息时间,避免休息时间不够导致免疫力下降。可在工作中采取适宜的运动方式,如办公室健身操等,改善心肺功能和肌肉耐力,改善身心状态。

“气郁化火”可能加重风热外感的症状,还可能引起往来寒热的表现,因此职业人群还要注意积极正向心态,平稳对待工作和生活中的情绪波动。避免用烟酒来“怡情”,烟草会导致上焦湿热,饮酒会导致中焦湿热,不利于呼吸道疾病的康复。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