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痴呆有救了?纽约团队发现关键发病机制,解药或未来十年上市

发布时间:2025-01-02 17:41  浏览量:13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阿尔茨海默症,这个常被俗称为“老年痴呆”的疾病,多年来屡试无效的治疗难题,让无数患者和家庭深感绝望。

然而,近日,纽约市立大学(CUNY)的研究团队为这一困境带来了转机。未来或能研究出药物,惠及全球患者和家属!

阿尔茨海默症是一种复杂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大脑皮层和基底核的神经元及突触逐渐退化,导致大脑功能逐渐丧失,最终影响认知功能。

它是怎么出现的呢?简单来说,大脑内的某处,会逐渐出现异常蛋白质的积累。这些多余的蛋白质在细胞外沉积,形成斑块,阻碍了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

另外,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的大脑,还会出现神经炎症和突触丧失。

小胶质细胞作为大脑中的免疫细胞,本应负责清除异常蛋白质,但有时它们会过度激活,导致慢性炎症。长此以往,炎症因子会进一步损伤神经元。

纽约市立大学(CUNY)的研究团队此次创新性的发现,将焦点放在了大脑中的免疫细胞——小胶质细胞上。研究团队发现,通过抑制应激反应通路,可以阻止脂质的不正常合成,可以显著缓解阿尔茨海默症的症状。

这一突破性发现,为阿尔茨海默症的治疗开辟了新的视野。

小胶质细胞在大脑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负责清理神经元产生的废弃物和死亡的细胞。然而,最新的科学研究显示,在阿尔茨海默症中,小胶质细胞的功能远不止于此。它们还通过调节大脑的免疫反应,对疾病的进展起到关键作用。

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和动物实验,研究揭示了小胶质细胞在阿尔茨海默症中的双重作用。一方面,它们继续发挥保护大脑的功能,清理废物并抗炎;

另一方面,当受到压力激活时,小胶质细胞会释放有害的脂质,这些脂质对神经元和少突胶质细胞祖细胞造成损害,从而进一步加剧病情。

在最新的研究中,小鼠在服用了依据病理制造的药物后,记忆力测试中的表现提升了约40%,同时脑部毒性脂质减少了约50%,神经元的存活状况得到了显著改善。

这项研究成果,如果能够转化为临床药物,预计将能够延缓,甚至逆转阿尔茨海默症的某些症状。中国有超过1700万名阿尔茨海默症患者,新疗法的出现或许能为他们带来福音!

可惜的是,新药从研发到上市,平均需要十年到十五年的时间,还得投入大量的资金,通常要几十亿美元。

为了将这一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的临床应用,未来的研究还需从多个方面着手。首先,我们需要更深入地探究小胶质细胞在阿尔茨海默症中的作用机制,了解其在不同病程阶段的功能变化。

其次,寻找有效果的新药物,并进行深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是确保药物安全使用的关键。这需要科学家们付出巨大的努力,进行大量的实验和研究。

最后,进行大规模的临床试验是必不可少的。通过临床试验,我们可以评估这些治疗方法的长期效果和安全性,从而确定最佳的治疗方案和剂量。这将为阿尔茨海默症的治疗提供更加可靠和有效的依据。

在中国,阿尔茨海默症还面临着一个重要的挑战——公众对它的认识不足。许多家庭将老年人记忆力减退,视为自然衰老的现象,从而错过了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的最佳时机。

广州一位患者的家属曾感慨道:“我妈67岁时开始忘记家人的名字,我们起初以为只是年纪大了。直到她连基本的家务都无法完成,我们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这种延误诊断的情况在中国相当普遍。

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也是中国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的一大难题。在农村地区,专业的神经科医生稀缺,先进的诊断设备缺乏,患者大多只能在家中依靠家人照顾。虽然大城市医疗条件优越,但很多患者确诊时,病情已经相当严重,治疗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尽管阿尔茨海默症带来了诸多挑战,但我们并非束手无策。保持规律的运动、健康的饮食习惯(如地中海饮食)、认知训练和社交活动都能降低患病风险。此外,中国传统医学中的草药和针灸疗法也在研究中,希望能为阿尔茨海默症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遗憾的是,尽管过去多年里,全球各大制药公司相继投入大量资金,研发阿尔茨海默症新药,但大多数都以失败告终。不过好消息是,中国的药企也在积极研发新药。比如绿谷制药研发的甘露特钠(GV-971),就已经获得了中国药监局的批准上市了。

对于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及其家属来说,新药的研发不仅是科学技术的进步,更是他们生活的希望。就像北京的一位患者家属说的:“每个月的药费都快两万了,我们真的快负担不起了。就盼着新药能快点上市,价格也能更亲民一些。”

其实,药物并非解决所有问题的钥匙。它需要与社会支持相辅相成,共同减轻患者的重担。近年来,中国多个城市积极构建“认知障碍友好社区”,为患者提供了一站式的服务,包括早期筛查、心理支持、护理培训以及日间照料等。

在这里,患者既能得到了专业的照护,还通过参与丰富多彩的社交活动,重燃对生活的热爱,有助于延缓病情的恶化。与此同时,公益组织也在行动,他们通过举办各类活动和讲座,提升公众对阿尔茨海默症的认知,倡导对患者及其家庭的关爱与支持。

中国政府也在积极作为,和国家药监局共同推出了一系列政策,大幅缩短了新药的审批周期。对于临床急需的药物,更是开辟了优先审批的绿色通道,让它们得以更快地走向市场。同时,药物价格谈判机制的引入,使得部分新药在纳入医保后价格大幅下降,让更多患者能够享受到科技的福祉。

在基础研究方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疾病专项”等项目,每年投入巨额资金用于阿尔茨海默症的研究。这些资金为科研人员提供了坚实的后盾,还推动了新疗法的开发与应用,为患者带来了更多的治疗选择。

科技的进步为患者点亮了希望之灯;然而,要将这些实验室的成果,转化为惠及广大患者的解决方案,还需要我们所有人的共同努力。在这条漫长而曲折的道路上,科研人员、药企、政府、社会和患者家属,每一个角色都至关重要,他们共同携手,才能为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寻找一条通往康复的新道路。

参考资料:

阿尔茨海默症有救了 重庆出版社 2019

图解阿尔茨海默病 老年性痴呆症防治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7

标签: 上市 纽约 解药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