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研究揭示:老年人宁愿早上躺着不起,也千万不要多做这2件事

发布时间:2024-11-08 20:44  浏览量:2

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故事情节纯属虚构,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求医。

清晨六点,杭城的第一缕阳光透过纱帘洒进王芝兰的卧室。这位退休舞蹈演员习惯性地睁开眼,看了看床头柜上的闹钟,她轻轻叹了口气,翻个身继续躺着。

"妈,起床了吗?我给您买了热豆浆!"女儿小美的声音从门外传来。王芝兰闭着眼应了一声,心里暗自思忖:这么舒服的清晨,再躺一会儿多好。

"您怎么又赖床啊?以前您不是最爱早起跳广场舞的吗?"小美推开房门,将豆浆放在床头。

王芝兰睁开眼,看着满脸担忧的女儿:"最近总觉得浑身没劲,早上起来特别费劲。医生说我这是正常现象,让我顺其自然些。"

这番对话引起了小美的注意。作为一名资深康养顾问,她敏锐地意识到母亲的改变或许暗藏玄机。

浙江大学医学院老年医学研究中心张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在2023年发表的《老年人晨起活动模式与身体机能相关性研究》中指出,65岁以上老年人的晨起习惯与全天身体状况息息相关。

王芝兰今年67岁,从杭州歌舞团退休已有7年。以往她都是早起的金牌代表,每天五点半准时起床,领着小区的老姐妹们跳广场舞,活力四射。可近半年来,她越发留恋床铺的温暖。

小美决定带母亲去做个全面体检。检查结果显示,王芝兰的骨密度略低,血压偏高,这些都是常见的老年问题。让医生注意的是她的生物钟似乎发生了紊乱。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医院老年科李主任表示,老年人早晨体温调节能力、血压稳定性都较年轻人差,贸然早起剧烈活动反而会增加意外风险。

王芝兰的邻居刘大爷就是个典型案例。这位退休摄影师坚持清晨五点起床打太极,某天突然眼前发黑,差点摔倒。幸好旁边有人扶住,送医检查发现是晨起血压骤降导致。

中国老年医学杂志2024年2月刊载的研究表明,我国超过60%的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晨起不适。专家建议,老年人应该根据个人情况调整作息,不必过分强求早起。

王芝兰开始接受新的生活节奏,她通常七点多自然醒来,悠闲地做完床上伸展运动才起床。这种改变让她感觉轻松不少。

不过,小美注意到母亲仍保持着两个让医生直摇头的习惯:一是起床后立即喝水,二是马上去晨练。

北京协和医院消化科王医生解释说,空腹饮水会稀释胃酸,影响消化功能。建议老年人起床后先做几个简单的床上运动,等身体适应后再少量饮水。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张主任强调,老年人清晨心血管意外风险较高,这个时间段应该避免剧烈运动。他推荐在上午九点后进行适度运动。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2023年的调查显示,遵循科学作息的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明显低于作息不规律者。

听取专家建议后,王芝兰调整了生活方式。现在她每天自然醒来,先在床上做10分钟舒展运动,起床后漱口,喝一小口温水。早餐后散步20分钟,下午三点跟老姐妹们跳舞。

这样的节奏不仅让她睡眠质量提升,气色也红润了许多。同龄的张阿姨看到她的变化,也改掉了早起急匆匆去买菜的习惯。

浙江省老年医学研究所钱教授指出,很多老年人因循守旧,固守"早起是福"的观念。科学的晨起方式应该是循序渐进,充分尊重身体自然节律。

王芝兰的经历在老年医学界引起关注。她的案例被收录进《老年人健康生活指南》,成为科学养老的典型示范。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老年科主任医师陈教授表示,老年人作息无需盲目追求"早字诀"。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小区里,越来越多老年人接受了新理念。以前天不亮就热闹的广场,现在要等到太阳暖和些才渐渐热闹起来。

王芝兰在社区老年协会做了一次经验分享。她说:"以前觉得躺床上就是懒,现在明白了,顺应自然才能活得舒心。"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24年研究发现,科学的晨起节律能降低老年人跌倒风险40%,心血管意外风险35%。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老年病科吴主任建议,老年人晨起后的2小时是调整期,这段时间应该格外注意:避免空腹剧烈运动,循序渐进地开始一天的活动。

王芝兰现在每周都会去社区医院测量血压,记录身体状况。老年科医生夸她是个好学生,其他老人也经常向她讨教经验。

生活就这样悄然改变。小区里的老人们不再追求清晨五点的广场舞,改在太阳升起后再活动。退休计程车司机老李说:"现在这样多自在,人舒服了,心情也好。"

浙江省中医院的郑主任补充说,从中医角度看,人体阳气随太阳升起而升发,老年人更应该顺应这个规律。

王芝兰的故事在老年群体中传开后,带动了一股科学养生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设了老年健康讲座,专门讲解晨起注意事项。

《中国老年学杂志》2024年3月号刊登的研究表明,遵循科学作息的老年人,生活质量评分普遍较高。

随着科普工作深入,越来越多老年人意识到,与其早起勉强自己,不如听从身体自然指引。这种观念的转变,正在改善无数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王芝兰说:"年轻时总想争分夺秒,现在懂得了顺其自然的智慧。"这话得到了很多老年朋友的共鸣。

社区医生提醒,老年人作息调整要循序渐进,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最重要。

这个春天,王芝兰和老姐妹们约定,要把健康放在第一位。她们的故事,正在影响更多人的生活方式。

专家建议,希望更多老年人能够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拥抱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毕竟,快乐健康的晚年生活,才是最珍贵的财富。

文章参考来源:

1.《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24年第43卷

2.《浙江医学杂志》2023年第45卷

3.《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23年第57卷

4.《中国老年学杂志》2024年第44卷

5.《现代预防医学》2024年第51卷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