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和爸爸家的亲戚,哪边更亲?年轻人与老年人的回答截然不同
发布时间:2025-01-06 16:02 浏览量:2
在开始今天的话题前,先做个小调研:从小到大,你觉得自己是跟爸爸那边的亲戚更亲?还是跟妈妈那边的亲戚更亲?
作为一名85后,我先来回答下这个问题,妈妈那边的主要亲戚是四个姨妈一个舅舅还有姥姥姥爷,爸爸那边的亲戚主要是三个姑姑,一个叔叔,还有奶奶。
因为家是农村的,所以这些亲戚都距离我们家不远,不存在地域上的隔阂因素影响,虽然这些亲戚距离我家都比较近,但彼此走动的频率却明显不一样。
比如,从小到大,我去四位姨妈家的次数多得都数不清,但三个姑姑家却很少走动,甚至到现在我二姑姑家具体住在哪里,我都不是很清楚。
还有姥姥姥爷和奶奶,也是一样,虽然我们家跟奶奶家挨的更近一些,但从小到大我还是跟姥姥姥爷比较亲,平日里也经常跟妈妈去姥姥姥爷家玩,奶奶家只是逢年过节偶尔走动,并且就算去了,也都是说上几句话就匆匆走了。
所以,对于我来说,妈妈那边的亲戚比爸爸那边的亲戚更亲一些。
01 老年人的回答
妈妈和爸爸家的亲戚,哪边更亲?
关于这个问题,曾看过几个博主的采访,其中几个采访的对象都是农村的老年人。
不过,他们的回答都与我不同,而是一致认为与爸爸那边的亲戚更亲,并且谈到这个话题,他们都会不自觉的提起一句在民间流传甚广的俗语:“姑表亲辈辈亲,打断骨头连着筋,姨娘亲,死了姨娘断了亲。”
为什么老年人普遍认为爸爸家的亲戚更亲呢?
按道理来说,从血缘上来看,无论是妈妈还是爸爸这边的亲戚,双方各占一半,远近亲疏应该没有什么差异。
但从事实来看,这两边的亲戚远近还是有差别的。
为什么会这样呢?主要还是跟我们接受的传统观念有关。
在传统文化中,爸爸这边的亲戚被称为“堂”,比如你叔叔、伯伯家的孩子,比你小的叫堂弟或者堂妹,比你大的叫堂哥或者堂姐。
而妈妈这边的亲戚被称为“表”,比如,你姨妈舅舅家的孩子,比你小的叫表妹表弟,比你大的叫表哥表姐。
在古代,“堂”是指除皇帝外普通老百姓家住的房子,“堂亲”的意思是生活在一个房檐下的一家人,比如“四世同堂”、“儿孙满堂”等类似成语,表达的都是密切的堂亲关系。
而“表”字在古代则是指上衣、外套、外表,后泛指“外衣”,比如成语“衣表光鲜”,就是形容人的穿着外表整洁、光鲜亮丽。
通过古人对两个字的不同释义,我们可以看出“堂”是同一屋檐,有“里”“内”“一家人”的医生,而“表”则有“外”“远”的意思。
此外,传统社会中,男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比较高,姑姑是父亲的姐妹,与父亲有着直接的血缘关系,而姨妈是母亲的姐妹,虽然也是亲戚,但受制于母亲的家庭地位和话语权,关系自然相对远一些。
所以,很多家庭,尤其是受传统文化影响比较深的老年人,都会认为爸爸那边的亲戚比较亲。
02 年轻人的回答
既然老年人觉得爸爸家的亲戚更近,是受“血缘”“宗族”等传统文化思想影响,那受传统文化影响较小的年轻人,又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
关于这个问题,也有不少博主曾采访过不少年轻人,不过,年轻人的回答虽然都很统一,但却与上一批被采访的老年人完全不同。
比如,下面这两位小伙子,则都一致表示自己与妈妈那边的亲戚更亲一些。
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普遍跟妈妈那边的亲戚更亲?
是不是博主为了获取流量,故意断章取义,将采访到回复一致的答案拼接在一起,组成了这个视频?
怀着谨慎求真的态度,对于这个问题,我又调研了身边一些年轻的亲朋好友,进行求证。
结果发现,这些博主的街头采访还并非无中生有、故意误导。
我调研了公司五位95后年轻同事,还有女儿的五位00后同学,结果发现,其中八位都明确表示跟妈妈这边的亲戚更亲一些,只有一位觉得两边都差不多,还有一位把票投给了爸爸那边的亲戚。
03 现在的孩子,为啥普遍跟妈妈这边的亲戚更亲?
老年人之所以认为自己跟爸爸那边的亲戚更亲,是受传统文化的影响,那么,受传统文化影响较小的年轻人,认为自己跟妈妈那边的亲戚更亲,是因为什么呢?
通过调研,我发现原因虽然很多,但总结下来,无非以下几点:
第一,妈妈那边的亲戚更有钱
俗话说,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人都有“趋利”的本能,如果你有个富贵的亲戚,很难不在需要帮助的时候,或者危难之际,想求助下他。
深谙此理的人,有个富亲戚,难免会在日常交往中就有意识地去拉近关系,以便在关键时候能够顺理成章地开口求助。
就像《红楼梦》中的刘姥姥,跟贾府没有任何血缘关系,都能借着祖上一丝微弱的关系,三进贾府,让自己和家人的生活得以改善 。
所以,如果你妈妈那边的亲戚,比如姨妈、姥姥,比较有钱的话,就算你妈妈不愿意多来往,你爸爸也难免会时不时地找些由头去拜访。
当然,如果两家都比较富有,或者有生意交集往来,更是会经常走动。
第二,妈妈在维护人际关系上更敏感
傅雷曾在写给儿子傅聪的家书中提醒说,亲朋好友间的关系需要花费时间维护才能亲近。没事多给他们写写信、去他们家串串门、交流交流感情,才会让彼此的感情更稳固。
亲戚不走不亲,不管是亲戚还是朋友,想要维护好关系,就是要多走动。
无论是从生理、心理还是情感上来看,相比男性,女性在维护人际关系上,都比男性更敏感、更具有优势。
就像我小的时候,虽然爸爸那边的亲戚经济状况比妈妈那边的更好一些,但爸爸每天忙于工作,极少与他们走动。
而妈妈,平时主要负责照顾我们,平时没事就带着我们去姨妈或者姥姥家玩,彼此走动的多了,我们自然跟妈妈那边的亲戚更近一些。
第三,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
在古代,嫁出去的女儿往往会被形容为“泼出去的水”,意在表达女儿嫁出去后与娘家的联系也因此变得疏远。
可现在与以往不同了,女性的地位不仅提高了,而且变得越来越受重视,尤其是只有一个独生女的家庭,更是对女儿呵护备至。
我一个朋友的哥哥,还有我老公叔叔家的弟弟,大学毕业后,都是在远离山东的外省找了工作,并在当地找女朋友结婚定居了。
生孩子后,自然也都是由姥姥姥爷帮趁着照顾,其中一个婚后生的第一个孩子甚至还跟着妈妈姓。
这种文化背景下,孩子自然就会跟更加重视与妈妈这边的亲戚关系。
【写在最后】
你家孩子是跟爸爸这边的亲戚更亲?还是跟妈妈这边的亲戚更亲?你觉得现在的孩子普遍和妈妈这边的亲戚更亲的说法靠谱吗?
欢迎评论区留下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