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必备知识,您了解多少呢?千万别忽视这几点
发布时间:2025-01-07 16:13 浏览量:2
在这个快节奏的现代社会,我们常常为了梦想和生活奋力拼搏,却在不经意间忽略了身体的承受能力。你是否曾想过,那个默默支撑我们日常活动的腰椎,也可能会因为种种原因发出 “抗议”?腰椎间盘突出症,这个曾经多见于中老年人的疾病,如今却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年轻人的身上,给他们的生活带来诸多困扰。今天,咱们就来好好聊聊腰椎间盘突出症,看看它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又该如何应对。
一、腰椎间盘突出症究竟是什么?
腰椎间盘突出症,简单来说,就是腰椎间盘的某个部分出现了问题,导致其突出并压迫到了周围的神经或硬膜囊。想象一下,腰椎间盘就像是一个柔软的垫子,位于相邻的腰椎椎体之间,起着缓冲和稳定脊柱的作用。一旦这个 “垫子” 出了状况,比如纤维环破裂,里面的髓核就可能跑出来,进而对周围的神经结构造成压迫或刺激,引发一系列不适症状。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根本病机在于肝肾不足,筋骨不够强健。肝肾就像是身体的 “根基”,如果它们的功能不够强大,筋骨就容易受到损伤。再加上日常生活中可能遭遇的扭挫,或者受到风寒湿邪的侵袭,使得经络痹阻,气血运行不畅,最终导致疼痛的产生。
二、如何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
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将症状、体征以及影像学检查有机结合起来,绝不能只看重其中某一项。
症状方面,患者通常会出现腰痛,有的还会伴有一侧或双侧下肢的放射痛,就好像有一根筋从腰部一直扯到腿上一样。这种疼痛可能会在弯腰、咳嗽、打喷嚏等动作时加重,严重影响日常生活。
体征检查也很关键,医生会通过一系列专业的测试来判断是否存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能。比如直腿抬高试验,如果患者在抬高腿部时出现下肢放射性疼痛,且角度小于正常范围,那就可能是阳性体征;加强试验、屈颈试验、仰卧挺腹试验等也都是常用的检查方法,它们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判断病情。
影像学检查则像是医生的 “透视眼”,能够直接看到腰椎间盘的情况。X 线可以初步观察腰椎的整体形态和结构;CT 能更清晰地显示椎间盘突出的位置、大小和形态;核磁则在软组织成像方面具有优势,对于椎间盘、神经根等结构的显示更为清晰,有助于发现早期的病变。
三、腰椎间盘突出症有哪些症状?
腰痛及下肢症状
腰痛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但也有部分患者可能不伴有腰痛,而是直接出现下肢的问题。一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疼痛就像无数小针在扎一样,让人坐立不安。同时,下肢肌力也可能下降,比如走路时感觉腿部发软,上下楼梯变得困难,甚至连简单的抬腿动作都变得吃力。
马尾综合征表现(严重情况)
如果病情严重,可能会出现马尾综合征。这时候,患者的大小便功能会出现异常,比如排尿困难、便秘或者失禁;会阴区感觉也会变得异常,就好像有一块区域不属于自己了一样。这种情况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及时就医治疗。
发病部位特点
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不同的椎间隙发病率有所差异,其中以腰 4 - 5、腰 5 - 骶 1 椎间盘发病率最高,大约占了 90% - 96%。这是因为这两个部位承受的压力相对较大,在日常生活中活动频繁,更容易受到损伤。
四、哪些人容易患上腰椎间盘突出症?
职业因素
重体力劳动者,如搬运工人,他们每天需要搬运沉重的物品,腰部承受的压力巨大;久坐工作者,像长时间坐在办公室的白领、长时间开车的司机以及长时间伏案学习的学生,他们的腰椎长时间处于一种姿势,缺乏活动,椎间盘承受的压力不均匀,容易导致椎间盘退变;运动员,尤其是那些从事高强度对抗性运动的运动员,如足球、篮球运动员,腰部容易受到外伤,增加了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风险。
年龄与性别
一般来说,本病多发生在 20 - 40 岁的青壮年。这个年龄段的人通常活动量较大,腰部的使用频率高,而且腰椎间盘已经开始出现一定程度的退变。男性比女性更容易患病,这可能与男性从事更多重体力劳动以及相对较少关注自身健康有关。
体型因素
过于肥胖的人,腰部承受的重量更大,就像给腰椎加了一个沉重的负担,增加了椎间盘的压力;过于瘦弱的人,腰部肌肉力量相对较弱,无法有效地支撑和保护腰椎,也容易受到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困扰。
工作环境影响
长期在寒冷潮湿环境中工作或生活的人,风寒湿邪容易侵入人体,阻滞经络气血运行,影响腰部的血液循环和营养供应,使得腰椎间盘更容易发生病变。
遗传因素
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属于多基因遗传。如果直系亲属中有椎间盘突出患者,那么本人患此病的几率相对较高。但这并不意味着父辈发病,子辈就一定会发病,只是发病的可能性会有所增加。
发育异常
一些先天性发育异常的患者,如腰椎骶化、骶椎腰化、骶椎裂、峡部裂等,会导致腰椎结构不稳定,脊柱的生物力学发生改变,从而增加了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风险。
身体素质差异
经常适度锻炼的人,腰部肌肉发达,能够更好地分担腰椎承受的压力,维持腰椎的稳定性,所以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相对较少。而缺乏运动的人,腰部肌肉力量不足,对腰椎的保护作用减弱,患病的可能性就会增加。
五、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非手术治疗
非手术治疗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治疗方式,尤其适用于初次发作、症状较轻、体征不明显的患者。
中医治疗
中药调理:在疾病初期,以气滞血瘀、风寒湿邪为主时,医生会开具一些活血化瘀、祛风通络祛湿的药物,帮助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消除炎症,缓解疼痛。到了后期,症状缓解但肝肾不足时,则会使用补益肝肾、宣痹活络的药物,以巩固疗效,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针灸治疗:针灸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来调节身体的气血流通。医生会根据经络学说,选取循经取穴和局部取穴相结合的方法,比如腰阳关、肾俞、环跳、委中、阳陵泉、承山等穴位。这些穴位就像是身体上的 “开关”,通过针刺的刺激,可以疏通经络,缓解疼痛和麻木症状。
中医手法治疗:中医手法治疗是一种独特的治疗方式,医生会运用揉法、按法、点压法以及斜扳法等手法,巧妙地改变突出的椎间盘组织和受压神经根的位置关系。比如说,揉法可以放松腰部紧张的肌肉,按法和点压法能够针对痛点进行精准刺激,斜扳法则可以调整腰椎的关节位置,纠正脊柱的微小错位,从而达到缓解临床症状的目的。
牵引疗法:牵引疗法就像是给腰椎做一个 “拉伸运动”。通过专业的设备对腰椎进行牵引,可以减轻椎间盘内的压力,让突出的髓核有机会回纳,同时松解粘连的组织,解除肌肉的痉挛。患者在进行牵引治疗时,需要躺在专门的牵引床上,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调整牵引的重量和时间,一般每次牵引时间在 20 - 30 分钟左右,每周进行 2 - 3 次。
西医治疗
药物治疗:西医常用静脉滴注 125ml 20%甘露醇以及 5mg 地塞米松注射液来缓解椎间盘与神经根之间的炎性水肿。甘露醇具有强大的脱水作用,可以快速减轻神经根周围的水肿,减轻压迫症状;地塞米松则是一种糖皮质激素,能够抑制炎症反应,缓解疼痛。此外,还可以使用消炎止痛药,如非甾体抗炎药洛索洛芬钠等,这些药物可以抑制体内炎症介质的产生,减轻局部的炎性水肿,从而缓解疼痛。患者在服用消炎止痛药时,需要按照医生的嘱咐按时按量服用,避免自行增减药量,以免影响治疗效果或引起不良反应。
神经根阻滞治疗: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以压迫神经根出现腰腿疼等相关表现的患者,神经根阻滞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医生会在 C 臂机的引导下,将药物精准地注射到神经根周围,阻断疼痛信号的传导,同时减轻炎症反应。这种治疗方法具有创伤小、见效快的特点,但需要专业医生操作,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手术治疗
对于病程较长、反复发作,经过系统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或者急性髓核突出、初次发作但症状严重,如出现马鞍区麻木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患者,手术治疗可能是更好的选择。手术的目的是解除突出的髓核对神经根和硬膜囊的刺激,从而减轻患者的腰腿疼和麻木症状。目前常用的手术方法有椎间盘切除术、椎间融合术等,手术技术已经相对成熟,安全性较高。但手术毕竟存在一定的风险,患者在决定手术治疗前,应与医生充分沟通,了解手术的利弊,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选择。
六、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小贴士
保持良好的姿势
无论是站着、坐着还是躺着,都要注意保持正确的姿势。站立时,双脚与肩同宽,挺胸收腹,头部保持正直;坐着时,选择合适高度的座椅,使脚能平放在地面,腰部挺直,不要弯腰驼背或跷二郎腿;睡觉时,选择硬度适中的床垫,仰卧位时可在膝盖下方垫一个薄枕头,使腰部保持自然的生理曲度,侧卧位时则应保持脊柱在一条直线上。
适度锻炼
加强腰部肌肉的锻炼可以有效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像游泳、瑜伽、小飞燕等运动都是不错的选择。游泳可以让全身肌肉得到锻炼,同时减轻腰部的负担;瑜伽中的一些体式,如猫牛式、下犬式等,能够伸展和强化腰部肌肉;小飞燕则是一种简单有效的锻炼腰部肌肉的方法,患者趴在床上,双手放于身体两侧,双腿伸直,然后将头部、上肢和下肢用力向上抬起,离开床面,形似飞燕,每次保持 3 - 5 秒,然后放松,重复进行 10 - 20 次为一组,每天进行 3 - 4 组。
注意劳逸结合
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工作或学习一段时间后,要起身活动一下,伸展腰部和腿部肌肉,缓解疲劳。同时,要保证充足的休息,让身体有足够的时间恢复和修复。
控制体重
保持合理的体重,避免过度肥胖给腰椎带来过大的压力。通过合理饮食和适量运动,将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注意保暖
在寒冷潮湿的季节或环境中,要注意腰部的保暖,避免风寒湿邪的侵袭。可以佩戴腰围,增加腰部的温度,促进血液循环。
腰椎间盘突出症虽然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但只要我们了解它的成因、症状和治疗方法,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就能够有效地降低患病风险,保护好我们的腰椎健康。希望大家都能重视自己的身体,远离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困扰,拥有一个健康、活力的生活。
- 上一篇:健康元玛帕西沙韦:单次服药见效,抗流感新星崛起
- 下一篇:老年人如何来补充维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