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仅29岁的她因这一疾病去世……为什么年轻患者越来越多?

发布时间:2025-01-09 08:00  浏览量:2

近日

网络博主“咖啡”的助理发布了讣告

宣布“咖啡因直肠癌离世

享年仅29岁”

她在视频中透露

自己是罕见的基因缺陷病症的携带者

医生曾告诉她

无论生活如何

都将不可避免地患上这种病

她还提到

癌症爆发前

因而忽视了一些警示信号

她曾因年轻而过于自信

对此

她呼吁大家

要珍惜并照顾好自己的身体

肠癌为何愈发偏爱年轻人?

结肠癌和直肠癌统称为大肠癌,又称为结直肠癌,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多见于中老年人,近年有年轻化趋势。早期发现是提高结直肠癌疗效的重要手段,但是由于人们对于直肠癌认识不足,在临床上发现的结直肠癌多数为中晚期肿瘤,治疗效果差,复发率高。

医生用数据揭示了结直肠癌患病率的严峻形势:以往多数结直肠癌新发及死亡病例集中于50至70岁中老年群体,然而《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数据来源》表明,1990至2019年的30年间,东亚地区15至49岁人群结直肠癌发病率从每10万人3.9例升至10.1例,增幅近3倍,增速超欧洲和中亚地区且死亡率更高。

研究显示,饮食习惯与结直肠癌发病率直接相关。”医生着重指出,红肉和加工肉类中的精氨酸等成分可能推动结直肠癌发展,而年轻人偏好此类食物,无疑增加了患病风险。

版权库图片

环境因素、遗传和家族史也对结直肠癌发病有影响。比如,接触有害化学品可能诱发该病;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黑斑息肉病综合征、林奇综合征等遗传性疾病,均为早发性结直肠癌的已知风险因素。

不良生活方式同样不容忽视。医生称:“吸烟、酗酒、缺乏体育活动等不良习惯均与结直肠癌发生密切相关。”

此外,不同年龄肠道菌群差异或影响结直肠癌发展与预后。医生表示,年轻人肠道由阿克曼菌和拟杆菌“主导”,主要起保护作用,但偶尔的菌群失调也会助推癌变,如严重肠炎等致菌群失调时,不产肠毒素的脆弱拟杆菌大量定植,会增加结肠中游离型胆汁酸含量,间接促进癌变。

而老年人肠道中芽孢杆菌、葡萄球菌和李斯特菌等有害菌相对较多,可能引发慢性炎症或分泌毒素,进而促进结直肠癌发展。菌群差异是导致年轻人和老年人结直肠癌发生机制不同的关键因素。

肠癌常见的“报警信号”

1. 排便习惯改变

对于一些肠癌患者来说,肠道内部肿瘤生长刺激肠道黏膜,就会引起排便反射,出现排便增多及排便不顺畅,排便总觉得排不干净,或者便秘和腹泻交替出现,持续出现粘液便、脓血便;大便形状也会出现明显改变。大便形状发生改变,变得很细、带有沟槽等等。

2.血便多

肠癌会侵犯患者的直肠黏膜血管,就会出现血便增多。便血是结直肠癌最早和最常见的表现,但这种症状又与痔疮相似,经常被患者混淆。痔疮便血颜色为鲜红色,且血迹与粪便不混合,多是排便后滴出。而大肠癌便血则颜色较暗,多与大便混合在一起,是暗红或者柏油色的大便。

3.放屁多

一些肠癌患者在一段时间内会出现放屁增多的情况,因为肠道功能受损,消化道内的正常菌群出现失衡,肠道内部会产生大量的气体,随着肠道蠕动排出体外。

4.腹痛

肠癌患者一般会有明显腹痛,表现为隐痛或胀痛,随着病情加重,腹痛也会越来越持续明显。

5.肛门痛

直肠癌患者在排便的时候会出现肛门下垂感、排便不尽及肛门疼痛,这是肠道癌变的一种前期表现。

如何远离肠癌?

第一,要强化筛查。定期筛查对结直肠癌早期发现意义非凡。针对有家族史或遗传性疾病的40岁及以上高风险人群,应提升筛查频率,并建议提前到30岁就开始进行肠镜检查。如果经常性出现腹痛便血、大便习惯的改变等不适,除了做大便隐血的检查之外,建议定期进行肠镜筛查。对于普通人群,建议将筛查起始年龄调至45岁,通过早筛查、早发现,进一步提高治愈率。 如果检查发现有肠腺瘤,并进行了内镜下切除,应定期进行随访。

版权库图片

第二,要调整饮食。健康的饮食习惯是预防结直肠癌的关键所在,医生建议人们减少红肉和加工肉类摄入,尤其应少吃“三高”食物,增加水果、蔬菜、豆类和全谷物等含粗纤维丰富食物的摄取,有助于维护肠道健康。

此外,还应重视控制体重。医生提议,在保持健康饮食的同时,人们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步走、慢跑、骑行、游泳等。

同时,减少吸烟并避免接触某些工业化学品环境。全社会应加大对有害化学品行业的监管力度,提升相关产业工作人员的防护水平。

医生特别提醒,对于有结直肠癌家族史或其他风险因素的人群,医生可依据其健康状况制定个性化筛查计划,助力早期发现结直肠癌。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