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岁以上人群,1/3有听力障碍
发布时间:2025-01-13 11:55 浏览量:13
现代快报讯(记者 刘峻)“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中,有三分之一的人听力达到残疾程度,这一情况亟待引起全社会的关注。”近日,华东地区首家“峰力旗舰听力中心”一站式体验中心落户南京。活动中,江苏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医师、世界卫生组织防聋工作组专家卜行宽教授表示,守护老人听力刻不容缓。保护听力,可遵循“六六六原则”。
听力健康是全球共同面临的健康挑战。世界卫生组织预计,目前全球有15亿人经受着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到2050年预计将有7亿人患有需要干预和康复的中重度听力损失,其中大部分是老年群体。江苏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医师、世界卫生组织防聋工作组专家卜行宽教授表示,用耳机听歌、听书已成为很多人的日常习惯。但是,与他人共用耳机、音量过大等行为都会对耳朵造成伤害。卜教授针对这些问题,向大家推荐了“六六六原则”。
第一个“六”,戴耳机时,尽量处于音量不超过60分贝的舒适环境中;第二个“六”,看电视、听耳机时,音量要控制在最大音量的60%;第三个“六”,每次戴耳机听音乐等的时长不要超过60分钟。
听力损失不仅直接导致沟通交流障碍,影响生活质量和社会参与度,还会增加心理疾病和老年痴呆的患病风险。卜行宽教授强调,老年人接收和处理外界信息的能力减弱后,可能会对周围事物不感兴趣,久而久之便会出现社会隔离、抑郁等心理和精神问题。“那些听力轻度减退的人,发展成为阿尔茨海默病的概率是听力正常者的近2倍;中度听力丧失的人,患阿尔茨海默病的几率则高3倍;而严重听力丧失者,这一几率会高出5倍之多。”
怎样才能及早发现老人的听力异常呢?“老人听力的问题往往出在内耳,他们自己嗓门很大,显得中气十足,但恰恰这暴露了他们‘听不见’。”卜行宽教授表示,如果家人发现与老人沟通出现困难,老人经常“听岔”信息、需要大声喊着说话,或看电视、手机时需要把音量调到很大,这些都可能是老人听力受损的表现,需要及时带老人就诊以明确病因。
老年人在什么情况下需要佩戴助听器呢?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指南,当平均听力损失超过40分贝时,就应该考虑佩戴助听器了。
在我国,听力损失问题普遍存在,受影响人群数量巨大。然而,听力损失对健康的影响被大大低估,这导致听力损失治疗不足,听力服务水平也有待进一步提高。我国助听器的应用率不到5%,相比其他发达国家平均20%的应用率,还有很大差距。不仅如此,面对庞大的听力损失人群,到目前为止,我国专业的听力服务人员只有一万多名,无论是从数量还是质量上看,都无法满足我国听损人士的需求。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听力健康问题已引起政府和全社会的高度重视。近些年来,助听器行业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同时也存在着地区发展不平衡、服务不到位的问题。”卜行宽教授表示,希望通过专业的社会机构能够解决更多听损人士的困扰,满足社会的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