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纪大了,运动不可过量!老年养生的正确打开方式,终于找到!

发布时间:2025-01-15 12:14  浏览量:15

你有没有发现,随着年纪越来越大,身体的各项机能逐渐衰退了,连走个路都觉得没力气?是不是感觉自己越来越怕累、越来越不想动?一方面是担心运动过多会伤身体,另一方面又总觉得不运动就更虚弱,怎么办?

其实,年纪大了,运动是必须的,但要“慎动”,千万不要把“多动”误解为“越多越好”。这里面有很多细节,今天就和大家聊聊,为什么上了年纪,尤其是身体虚弱、术后康复或者有慢性疾病的人,运动一定要“适度”。

很多老年朋友总觉得自己越动越健康,尤其是看到周围的人都很活跃,觉得自己如果不多走动、锻炼,身体就会越来越差。其实,过度运动的确是对身体有害的,特别是体质较弱的人。

有些老年朋友,尤其是有过肝病、脾胃虚弱、术后恢复期的朋友,可能没有足够的体力去应付过量的运动。如果运动量超过了身体的负荷,反而容易导致疲劳积累,造成身体不适。比如,心跳加快、气喘、关节痛甚至受伤等问题,都是过度运动的常见后果。

如果你已经上了年纪,体质较弱,想要恢复健康,最好的方法其实是“慢运动”。你或许会觉得,这种运动好像不够“过瘾”,但实际上,慢运动才能给身体提供恰到好处的刺激,帮助恢复体力,促进血液循环。

比如说散步吧,这是一项特别合老年人心意的运动。不用去做那种剧烈的运动,身体也不会承受太多的负担。散步不光能帮着老年人保持身体的灵活劲儿,还能让他们睡得更好,胃口变好,免疫力也能增强。特别是对那些做完手术正在康复的朋友来说,散步是个特别理想的运动选择。

慢跑也能是一种不错的选择,不过要根据自己的体力来决定,刚开始可以从走路开始,慢慢过渡到小幅度的慢跑,逐步增加运动量,切勿一开始就冲刺式的训练。

如果没有科学控制运动强度,运动过量的危害非常明显。年纪大啦,骨骼和关节可不像年轻时候那么灵活了,要是运动过度,很可能会让关节和软组织受伤,甚至还会让一些慢性病变得更严重。

随着年龄的增长,关节的韧带和骨骼逐渐变得脆弱,过度的剧烈运动,特别是跑步、跳跃等高冲击性运动,容易导致膝关节、踝关节的损伤,甚至引发老年性关节炎。

虽说适量运动能让心脏功能变强,可要是运动过量,心脏的负担就会加重,特别是那些有高血压、心脏病之类基础病的老年人。在运动的时候,如果太剧烈了,有可能会让血压大幅波动,甚至引发心脏病突然发作。

运动要是过量了,可能会让体内的免疫系统反应过头,这样反而容易造成免疫力降低。对于年纪较大的朋友来说,免疫力已经本身较弱,如果过度运动,可能会增加患病的风险,尤其是感冒、流感等传染性疾病。

年纪大了,身体恢复能力较差,过度运动会加剧身体的疲劳感。如果不及时休息,疲劳会累积在体内,导致身心的长期衰弱。反而起不到增强体质的效果。

很多老年朋友可能会有一个疑问:如何判断运动量是否适度?其实呀,判断运动是不是适度有一些挺简单的标准。运动过程中,最好保持以下几个原则:

心率控制在合理范围
对于年纪大的朋友来说,运动时的心率不应过快。一般来讲,可以用“220 减去年龄”这个公式来估摸最大心率,运动的时候,心率最好保持在最大心率的 50%到 70%之间。能说话但不喘
运动的时候应该保证自己能正常说话,别把自己弄得喘不上气来。要是运动过量,呼哧带喘的,连话都说不利索,这就意味着运动强度已经超过身体能承受的限度了。注意恢复期的休息
每次运动完了以后,得让身体有足够的时间去恢复。要是觉得累得慌,那可一定要多注意休息,让身体有时间缓一缓。要是感觉不舒服,那最好马上停下运动,去找医生瞧瞧,可别让伤害变得更严重了。

对于中老年朋友们来讲,运动这事儿可不是越多就越好。真正能够保持身体健康、延缓衰老的,是“适度”的运动。不急于追求高强度的运动,而是保持合理、适量的运动量,确保身体有足够的时间去恢复,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我个人的建议是,如果你已经上了年纪,不妨试着每天坚持30分钟的散步,保持心情愉悦,放慢步伐,不要有太多负担。记住,养生不是短期的努力,而是长时间、坚持不懈的过程。

运动的目的是为了保持健康,而不是让自己过度疲劳。适度的运动,能够帮助我们延缓衰老、提高免疫力、增强体力,最终达到真正的健康和幸福。所以,不必担心“运动过量”的问题,掌握适度,享受健康的每一天。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