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睡新研究:白天多睡1小时,老年痴呆风险或增加40%?真的吗?

发布时间:2025-01-23 08:00  浏览量:16

在追求健康生活的道路上,我们总是不断探索各种养生方法。而午睡,作为一种常见的休息方式,备受人们关注。有人认为午睡是恢复精力的 “法宝”,也有人对午睡心存疑虑。今天,就让我们深入探讨一下午睡的相关问题,揭开午睡背后的神秘面纱。

“中午睡一觉起来,感觉被人打了一顿,全身没有力气,头还晕,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 赵大伯满脸愁容,脚步匆匆地走进了医生的诊室,急切地向医生询问道。赵大伯的脸上写满了疲惫与困惑,眼神中透露出对自己身体状况的担忧。

赵大伯原本多年来一直没有午睡的习惯,生活节奏平稳而规律。然而,在他退休之后,周围的朋友常常向他提及午睡对健康的诸多好处,甚至有人说午睡可以延年益寿。赵大伯心想,自己已经退休,有了更多的闲暇时间,不妨尝试一下午睡,说不定真能让身体更加健康。于是,他开始强迫自己养成午睡的习惯。起初,他躺在床上,翻来覆去难以入睡,脑海中思绪万千。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逐渐适应了午睡的节奏,慢慢地进入了梦乡。

可是,赵大伯的午睡时间却有些 “失控”。他经常性一睡就是 3 个小时,仿佛沉浸在梦乡中无法自拔。有时候,他刚吃完午饭,肚子还饱饱的,就直接倒在床上呼呼大睡;而有些时候,因为上午的事情耽搁了,到下午 3 点、4 点才开始午睡。

然而,午睡并没有给赵大伯带来预期中的轻松与活力。每次午睡醒来,他不仅没有感觉身体得到了放松,反而觉得浑身疲惫不堪,就像被人狠狠地揍了一顿。他的四肢仿佛灌了铅一般沉重,每一个关节都在隐隐作痛,连抬一下手臂都觉得费劲。头部也晕晕乎乎的,仿佛有无数只小虫子在脑袋里乱撞,让他难以集中精力。

更让赵大伯苦恼的是,午睡还严重影响了他的夜间睡眠。原本他的睡眠质量还算不错,但自从开始午睡后,常常到了晚上,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望着天花板,他的脑海中思绪万千,各种念头不断涌现,却始终无法进入梦乡。这让他不禁开始怀疑:大家都说午睡对健康有好处,可为什么自己午睡后却出现了这么多问题呢?难道午睡真的不适合自己?带着这些疑问和困惑,赵大伯决定去医院咨询专业的医生。

医生耐心地听完赵大伯的描述后,温和地向他解释道,他之所以出现这些身体不适的症状,是因为午睡时间过长。当午睡时间超过半小时,大脑就会逐渐进入深度睡眠状态。在这个状态下,大脑中枢神经会让脑组织的毛细血管关闭时间过长。这样一来,当睡醒后,身体的血液循环不能及时恢复正常,就会出现一系列的不适症状,如浑身无力、头晕等。赵大伯听了医生的解释,恍然大悟,心中的疑惑也逐渐解开。

午睡与不午睡:长期差异大揭秘

午睡能有效缓解疲劳,为身体补充精力,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却并不喜欢午睡。那么,午睡和不午睡的人,长期下来究竟会有怎样的区别呢?

我国著名的钟南山院士,他的生活十分规律,堪称我们学习的榜样。每天早晨 7 点,当第一缕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房间,钟南山院士就会准时醒来,开启活力满满的一天。到了中午,他会给自己留出半小时的午睡时间,让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在央视的访谈节目中,他曾多次强调,午觉就像是身体的加油站,能够为下午的工作和生活注入新的能量。

众多科学研究也为午睡的好处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英国医学杂志》上曾发表过一项研究,该研究指出,规律的午睡对于预防老年痴呆、提高思维敏捷性均有一定的帮助。想象一下,在午后的时光里,小憩片刻,让大脑得到放松,或许就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上老年痴呆的风险,让思维更加清晰敏锐,这是多么令人向往的事情啊。

《自然-神经科学》上的一项研究则表明,白天小憩一会可以促进睡眠依赖的记忆。在早晨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会接触到大量的碎片化信息,而午睡可以帮助我们将这些记忆进行巩固,将其转换成长期记忆。同时,坚持午睡还可以让我们的心情更加舒适,仿佛给心灵带来了一场温柔的洗礼。

《精神病学与临床神经科学》上的研究也指出,午睡之后,人会变得更加清醒,快乐、放松成分的值会显著提高。此外,午睡还能够提高免疫力,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由此可见,养成午睡的好习惯真的是益处多多,它就像一位默默守护我们健康的卫士,为我们的身体保驾护航。

午睡时长:并非越久越好

既然午睡有这么多好处,那么是不是意味着睡的时间越长越好呢?答案是否定的。事实上,午睡时间过长,不仅不会给身体带来益处,反而可能会对健康造成威胁。

美国旧金山大学分校与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联合进行了一项研究,该研究的结果在《阿尔茨海默病与痴呆症:阿尔茨海默病协会杂志》上发布。研究人员对 1401 名受试者的午睡时间和频率进行了长期的追踪分析。结果发现,每天午睡超过 1 小时的人相较于午睡时间在 1 小时以下的人群,罹患老年痴呆的风险会上升 40%。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加,午睡时间越长与老年痴呆的发生之间的相关性越来越强。这一研究结果无疑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提醒我们要合理控制午睡时间。

无独有偶,广州医科大学的研究人员也曾进行过相关研究。他们对 20 多个研究涉及的 31 万余名受试者的数据进行了荟萃分析,旨在评估午睡与全因死亡风险、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之间的关系。通过详细的分析后发现:相较于不午睡的人群,午睡时间超过 1 小时的,全因死亡风险与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分别上升了 30%、34%。这些研究结果都清楚地表明,午睡时间并非越长越好,我们必须要科学合理地安排午睡时长,避免因长时间午睡而对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特殊人群:午睡需谨慎

需要提醒的是,午睡并不是适合所有人的。有四类特殊人群在午睡时一定要格外注意。

失眠患者:这类人群本身就饱受失眠的困扰,入睡困难、睡眠浅、易惊醒等问题常常伴随着他们。在白天午睡的话,很容易打乱他们原本就不稳定的睡眠节律,让夜间入睡更加困难。因此,失眠患者在考虑午睡时要慎重,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来决定是否午睡以及午睡的时长。

体重超标者:体重过重的人群,身体内的脂肪含量相对较高。午睡时,身体的新陈代谢速度会相对减慢,容易导致体内脂肪进一步囤积,使身体更加肥胖。所以,体重超标者在午睡时要控制好时间,避免因午睡而加重肥胖问题。

血压偏低的人群:人在午睡时,身体处于放松状态,血压会相对降低。对于本身就患有低血压的人群而言,午睡时血压的进一步降低很容易诱发呼吸困难等症状,给身体带来不适。因此,血压偏低的人群在午睡时要密切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如有不适,应及时调整。

血液循环系统可能存在严重障碍的人群:这类人群的血液循环系统存在一定的问题,在午饭后午睡,由于身体姿势的改变以及血压的变化,很容易出现血压降低、大脑供氧量减少的情况,进而诱发头晕等症状。所以,血液循环系统可能存在严重障碍的人群在午睡时要特别小心,最好在饭后适当活动一段时间后再进行午睡。

健康午睡:掌握四大要点

想要拥有健康的午睡,每个人都需要掌握一些正确的方法。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健康午睡的四大要点。

时间要精准把控:建议大家不要在午饭后马上入睡。因为刚吃完饭,胃部充满了食物,此时立刻入睡会影响食物的消化。最好在饭后活动半小时之后再睡,这样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同时,午睡的时间也不要太久,保持在半小时左右即可。这样既能让身体得到适当的休息,又能避免让身体进入深度睡眠,从而不影响夜间的正常睡眠。

姿势要正确选择:对于上班族来说,午睡时可以使用折叠躺椅、U 型枕等物品,为自己创造一个舒适的睡眠环境。不建议趴着睡,因为趴着睡容易让眼睛、颈椎受到压迫,还会影响呼吸和血液循环。如果实在没有条件,只能趴着睡的话,可以抱个抱枕,这样可以缓解前臂的压力,让身体稍微舒适一些。

减少外界干扰刺激:在午睡的时候,建议大家可以备着耳塞、眼罩等物品。耳塞可以有效地隔绝外界的噪音,眼罩则能阻挡光线的干扰,让我们更快地进入睡眠状态。此外,睡着后,身体的抵抗力会相对下降,容易着凉感冒。所以,冬天要注意保暖,可以盖上一条薄毯子;夏季要注意别让空调或电扇直吹身体,以免引发不适。

午睡后适当拉伸:午睡后,很多人可能会感觉身体很僵硬,这是因为在睡眠过程中,身体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这个时候,适当的拉伸一下身体,可以让肌肉得到放松,促进血液循环。同时,喝一杯水,补充身体所需的水分,有助于让自己以更好的状态进入到下午的工作和学习中。

午睡,作为一种简单而有效的休息方式,对身体能起到一定的修复作用。适当的午睡对于健康而言确实是有好处的,但我们也要明白,凡事过犹不及。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正确认识午睡,避免过长时间的午睡,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需求,科学合理地安排午睡,让午睡真正成为我们健康生活的助力。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