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研究:老年人服用阿司匹林,小剂量更加安全

发布时间:2025-01-25 22:33  浏览量:16

62岁的老张,在一年前确诊了冠心病,在医生的建议下,老张接受了药物治疗,用老张的话说,长期服用的药物有两种,一种是阿司匹林,另一种是阿托伐他汀钙,可是让老张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仅仅只是吃了一年的时间,并发症就出现了。

一天早上上厕所的时候,老张不仅发现自己的大便变黑了,而且整个人大汗淋漓,头晕乏力,胸闷气短,老张以为是心脏病又发作了,可是到了医院才知道,原来是胃出血了。

医生说,导致老张胃出血的罪魁祸首就是长期服用的阿司匹林,医生一方面让老张立刻停用这种药物,一边给予积极的止血和输血治疗,万幸的是,通过积极治疗,老张转危为安。

医生,阿司匹林不是治疗心脏病的吗?也是医生开的,为什么会引起胃出血呢?老张特别不解。

的确,阿司匹林是治疗冠心病的一把利刃,但是医疗不是完美的,是药三分毒,阿司匹林同样也有副作用,而它最大的副作用就是伤胃。

阿司匹林对胃的损伤分为两种机制,第一种机制是阿司匹林对消化道黏膜具有直接刺激作用,可作用于胃黏膜磷脂层,破坏胃黏膜疏水保护屏障,在胃内崩解使白三烯等物质释放增加,刺激、损伤胃黏膜;第二种机制是阿司匹林还可抑制胃黏膜COX-1和COX-2的活性,导致前列腺素生成减少,而前列腺素能调控胃肠道血流和黏膜功能,可想而知,阿司匹林如果抑制了前列腺素,就会导致胃肠道血流减少,时间长了,胃粘膜自然容易受损。

其实,任何一个为患者开阿司匹林这种药物的医生都很无奈,在治疗冠心病上面,阿司匹林不可替代,但是一旦出现副作用,很多时候可能是致命的。

问题来了,对于那些必须要服用阿司匹林的人群,有没有什么办法能降低胃出血的风险呢?

有人认为,干脆一边吃阿司匹林一边口服护胃的药物,可也有人指出,护胃药物,像奥美拉唑等,同样有副作用,长期服用奥美拉唑,会过度抑制胃酸,不仅容易引起消化不良,还会增加胃癌的发病风险。

北大的一项研究,则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刘梅林等人在《中国循环杂志》上发表了一项研究成果,这项研究主要是针对服用阿司匹林的60岁以上的老年人。

这些人主要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165名患者,每天服用50毫克的阿司匹林,另一种是216名每天服用100毫克的阿司匹林。

最终根据相应的数据显示,如果每天服用50和100毫克的人都可以起到抑制花生四稀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但是每天如果服用100毫克的阿司匹林,会比50毫克的人群出现轻微出血的风险增加73.8%,总出血的风险率也会增加67.1%。

很明显,北大的这项研究,主要是减少阿司匹林的用量,不过这也引起了很多人的担忧,那就是减少阿司匹林的使用量,虽然安全了,但会不会降低它的治疗效果呢?

而且北大的这项研究,它的样本量实在太少了,如此少的样本,得出这样的结论,是否有可信度呢?

其实,目前医学界针对阿司匹林用法和用量的问题,医生和科研人员一直在想办法来降低它的不良反应。

比如阿司匹林诞生了肠溶片,这样就能减少在胃内直接溶解释放,降低直接损伤胃粘膜的风险,还有,目前诞生了铝镁匹林片,铝镁匹林片的主要成分为阿司匹林81mg、甘羟铝11mg和重质碳酸镁22mg。该产品主要适应症为需要使用阿司匹林抑制血小板粘附和聚集,但患者不能耐受阿司匹林的胃肠道反应时,包括不稳定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局部缺血性脑血管障碍等。

通俗点来说,其实就是把阿司匹林和一种胃粘膜保护药叠加在了一起,以降低阿司匹林的伤胃风险。

如果需要服用阿司匹林的人群,医生还会建议最好定期检查一下胃镜,有幽门螺杆菌的人群,可以根除幽门螺杆菌,这些都能降低消化性溃疡的发病风险。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