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30后,有儿有女却独居养老,和68岁妯娌享受低消费田园生活
发布时间:2024-04-26 18:04 浏览量:9
#养老##养儿防老##孝顺父母#
这是我们讲述的第2013位真人故事
我是赵堂枝@山村小万,今年89岁。时髦点讲,我是30后。
都说包办婚姻结局很可悲,可能我是幸运的那个。和老伴3岁定亲,19岁成婚,养育两儿一女,是农村少有的恩爱夫妻。
2016年,我82岁,老伴81岁,这年夏天山里下暴雨,半夜睡觉时,房顶突然掉下来,毫无防备地砸在我们身上。第二年老伴离开人世,83岁的我成了单身。
也许,人生前半段收集来的幸福就是用来对抗孤独的武器。老伴走后,我想守着他的遗物,选择一个人独居石头房,没跟儿女住。
对于这事,很多人都替我抱不平,指责儿女们不管我,把我被遗弃了。但真是这样吗?农村老人能不能独居养老?看完我的故事,或许你就会有答案。
(89岁,独居第6年,石头凳上,老猫陪我做刺绣)
1934年,我出生于河北邯郸市的一个山村,家里条件好,是村里的大户,有田有宅。但我们这里只有青山没有秀水,通往田地的石头路高低不平,每年秋收的粮食都是装在麻袋里,靠人力一袋袋扛回家,种庄稼比平原地区艰难。
正是有了这样和粮食的深度接触过程,村里人都不浪费粮食,都明白“粒粒皆辛苦”不是妄言。
即使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我们大山里的农村人依然过着相对封闭的农耕生活,跟外界交集不多,村民之间显得格外亲热。
那时候女孩很少远嫁,在我3岁那年,家里就为我定好了娃娃亲。男孩是邻村的万家,比我小1岁,因为两家大人关系好,就觉得我们小辈也是青梅竹马。
(我们北方的山村,山多水罕见)
未出嫁前,我过着旧式大小姐的生活,很少抛头露面。大多数时间,都是在闺房与织布机为伴,学纺纱织布、刺绣等女红,青春少女心被绣进了一根根七彩线里。
我聪明耐心足,勤快能吃苦,十几岁就成了织布、刺绣的一把好手,出的绣品全村夸赞。
为什么女孩子要学手工活呢?因为那时候工业不发达,买不到成衣,全家人的从衣服到鞋子都是靠女人做。我的手工做得好,很多人都说我以后肯定是个贤惠能干的巧媳妇。
19岁那年,万家男孩18岁,两家老人就为我们操办了婚事,这段16年的娃娃亲终于喜结了连理。
(我们的石头房一角)
我和老伴虽然略过恋爱直接进入婚姻,但像认识多年的老友,我主内做后援,照顾两个儿子和女儿。他是主要劳动力,负责干农活经营磨坊,需要时我带着孩子们去帮忙。
老伴脾气好,他知道我是个对自己要求严格的人,只要他去地里放牛,不管多晚收工回来,我都是饿着肚子做好饭等他,当家人没回来怎么能开饭呢。
50年代闹饥荒那几年,每次做好饭,我都让家人吃,自己一连好几天都没吃上一口饭。有一次饿得心慌实在坐不住了,我就从村这头走到那头,靠着意志力熬过了饥肠辘辘。
都说贫贱夫妻百事哀,我们家没有,可能因为深山里,欲望也少消费少,邻里间没有攀比心,吃的是自己种的粮食,穿的是我做的衣服鞋子,花钱的地方不多,吃饱穿暖就很快乐。
(老伴81岁生日时,我们一家五口的合影)
老伴知道我事事都以他和孩子为主,常常很心疼我,从没和我吵过架红过脸。
他英俊我勤劳,婚姻幸福感很高,举案齐眉相敬如宾的日子虽然平淡无波澜,但我很安心。
而且,自从结婚后,我们夫妻俩就住在万家大家族的石头房大院,院子里最多时合住着5家人,小小的厨房靠角落垒着5个灶头,大家子人每天一起干活一起做饭,和气又热闹。
这座冬暖夏凉的石头房里,留着我最好的年华和最热闹的青春。
(我绣的老虎图案的肚兜)
再之后,石头房里老辈人渐渐地走了,孩子们也渐渐长大,大儿子结婚后就搬到老房子下面住了,二儿子婚后和我们一起住,我帮着儿媳妇一起照看孩子。
饥荒年代过来的我,觉得对孙辈最好的爱就是给吃食,只要孙子孙女放学回来,我就会把他们按住,非得舀一碗汤看他们喝完才放走。
没想到,就算再深的爱也还是发生了意外,有一次孙女差点“命都没了”。
山里人吃水难,要跑到很远的地方挑水,为了存水,家家户户都在屋子里挖一口深水井。我屋里也有一口井,一次冬天里我打开井盖挑水,三个孩子围在旁边玩,突然扑通一声,大孙女掉井里了。
(除了手工活,我和妯娌也会做农活,帮孩子们收小米)
我顾不上想井有多深水有多凉,一下跳进井里,用尽全身力气把孙女顶到头上救了出来。但我自己却出不来了,等邻居们闻讯赶来,我已经被冻得浑身直打哆嗦了。
大家都说,我是个拿命护犊子的刚烈奶奶。但我却很自责,开始隐隐约约地感觉到自己在衰老,怕给人添麻烦。
孙子孙女长大一些后也搬去新房住了,曾经热闹的石头房深宅大院变得冷冷清清,只剩下我们老两口,又开始过起二人世界,一起做饭,一起干农活,闲了我坐着听他拉段二胡,赶会时陪他听出戏,是农村少有的恩爱夫妻。
(农村老人没啥爱好,老伴就爱拉个二胡听个戏)
只可惜,人世间没有不散的筵席。
2016年,我们村里下暴雨,门前菜地都被冲塌了。晚上睡觉的时候,房顶掉下来砸在我们身上,老伴受到了惊吓,雨水一退就赶紧去医院输液。
往年夏天他生日,孩子们都会赶回来为他庆生。但这年生日,他没心情过,更不想去饭店,孙子就为他布置了寿席在家过。
第二年他就被查出得了很严重的肺病,生日那天全家老小齐聚一堂跪下给他拜寿,只希望他能早点好起来。
(老伴生前最后一次生日时,全家人为他庆生)
可惜几个月后,他还是走了。
临终前,他说孩子们都已成家,他谁也不担心,最担心的就是我。说我性格太为别人考虑,太节俭一辈子舍不得吃顿好饭,玉米面生虫苦得很我都不舍得扔还蒸窝窝头。他知道我的脾气,跌倒了都要自己爬,最不想麻烦人。
经历了才懂,人老了最难过的那关其实是生离死别,83岁的我自此失了少来夫妻、没了老来伴。
我们3岁就认识,在一起快80年了,他突然走了,我心里感觉前所未有的落寞孤独,只要一看到他以前用的东西就会心痛,就会忍不住地掉眼泪。
原来“睹物思人”“物是人非”,如此心酸。
(我在小厨房做饭)
孩子们都很好,他们不放心我一个人,替我规划未来的生活,让我跟他们住。但我拒绝了。
见识过幸福的人更能扛得住孤独,只要能自理自立的情况下,我都想自己住,一是性格使然,二是不舍得离开自己住了半辈子的石头房。这里上演过太多我和老伴的生活画面,我想守着他的遗物,也想自己种菜干活,老了也不想当废物。
我倔起来十头牛也拉不回来,孩子们没办法,只能顺着我。
老伴走后好长一段时间里,我对生活没了念想,每天机械地生活,睁开眼就是吃饭,天黑了闭眼上床睡觉。白天不出门,就一个人坐着刺绣,静静地想事。
(我的妯娌和她的老伴挖红薯)
孩子们离得近,没事就会上来看看我,留在本地工作的孙子(二儿子家的儿子,排上老三,都叫他三儿,文章里孙子都指的是他),知道爷爷走后我很孤独,就每天下班抽时间过来陪我说话聊天,帮我把水缸的水装满。
前一段时间,他和姑姑买了几个大收纳箱,把我的屋子收拾了下,想让我住得更舒服干净。冬天孩子们为我买炭烧炉取暖,夏天为我床头装吊扇驱蚊纳凉,他们这样用心我怎会视而不见?
你看,孝顺也不一定非得是给钱或者住一起这两种形式,真心总能被感应到,孩子们的爱让我心里又有了盼头,脸上也有了笑容。
家人都很爱我,我也要开心起来,好好活,让他们放心。
(孙子给我修厨房屋顶)
和我一墙之隔的堂妯娌也一直在帮助我。她和我一样,也是独居老人,原本她女儿嫁了我们本村人,后来2006年下大雨把路冲断了,修路时女儿家的房子被征用就搬去县城了。
比我幸运的是,她身边还有个老伴,老两口不愿意去城里,也选择留守石头房。
她比我小21岁,我们关系一直都很好,年轻时共用大厨房,现在老了饭后一起坐在石头墩上唠家常。
她还是我的生活情报员,每天早上都会来看我,把我的情况随时汇报给孩子们。
她腿脚也利索,有时候我不想下去买东西了,都是让她帮忙捎上来。我经常说是我拖累了她,但她笑着说不怕拖累,我们是最亲的老闺蜜。
(左边是妯娌老夫妻,右边是我,平日里我们仨作伴)
能治愈孤独的唯爱而已。现在的我,每天都会提醒自己好好做饭,虽然常年不买肉不买菜,但吃的都是自己房前屋后的菜,烧的是自己捡来的柴火,不出门不远行,一年到头不花钱,白天拿着锄头干会儿农活,年纪老不怕,心不老就要好好活。
跟很多农村独居老人一样,我一辈子没出过大山,活动范围就是方圆几公里,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但这两年因为孙子的视频,我跟外面的世界链接上了。
每当我做了香喷喷的葱油饼时,都会收到很多点赞;每当我刺绣时,都会有人夸我能干;还有人说我生活清贫,特意从海外买了营养品寄来……
我没想到,远隔千山万水却还有这么多陌生人关心我,老妯娌也感慨说原来觉得自己长得丑见不得人却还有人喜欢,我两经常被感动得落泪。
(我没贵重东西,只好拿做的手工鞋子作回礼)
我是个一辈子都讲究礼节的人,好心人送的东西,我不能白要都想着要回礼,却不知道该拿什么回。想想,也只有自己一针一线绣出来的衣物、女儿一梭一梭织出来的棉线床单了。
独居养老的这6年,我也更好地认识了自己,感受着身体和心态的变化。
腿不好了就放慢脚步,按照自己的节奏慢慢走;刨地力气变小了就多停下来歇一歇,不跟身体较劲,接受自然而然地衰老,尽力照顾自己,虽然偶尔还是会让孩子们担心。
去年我去房后萝卜地拔草,结果草里有个马蜂窝,刚把草拔出来,一群马蜂就冲我头上扑来,头被蛰了七下,消炎不及时头上留下七个硬包。眼睛也怕风,要戴帽子挡风遮光。
好在,意外并不常有,只要身体允许,我都会坚持做独居老人。
(左边是我妯娌,右边是我,中间是我孙子)
我知道,在城市化高速前进的时代,农村几乎成了老弱病残的滞留地和代名词。
像我一样的农村独居老人全国还有很多,我们选择独居,不是不服老,只是想尽量老得体面,老得有尊严。做个有骨气能自立的老年人,没什么收入那就低消费,不想完全寄生在后辈身上。
我今年89岁,已是耋耄之年,我是幸运的人,年轻时享受过婚姻的幸福,晚年享受着后辈们的关心。家人的爱,是我敢于独居的底气。
现在,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所有亲人都平安健康、安然无恙,其他的别无所求、别无所愿。
【口述:赵堂枝】
【编辑:林南芳】
我们不能走过不同的人生,却能在这里感受别人真实的故事,而且,每个故事都有真实照片噢!如果你也喜欢这样真实的故事,请关注我们吧!@真实人物采访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