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美容肽” 蓄势“真创新”

发布时间:2024-04-26 17:56  浏览量:11

多肽成为“招牌成分”的背后,需要面对哪些现实?

《中国化妆品》杂志|张婷

“寡肽原液”这类以成分命名的产品上市,踩中了“成分党”的偏好,也将功效护肤理念进一步推广开来。

寡肽,是指应用于化妆品中的生物活性肽,主要为二肽至十肽。肽是由多个氨基酸通过肽键相连构成的一类化合物,比蛋白质分子量要小很多,二肽即含有两个氨基酸序列的肽。

当前,各大化妆品品牌都喜欢把肽类成分作为“招牌”,多肽在化妆品领域的实际应用情况如何?国产美容肽如今发展到怎样的水平,又将走向何处?


化妆品里的“黄金成分”


多肽物质在过去的一个世纪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1902年,伦敦大学医学院生理学家Bayliss和Starling发现胰泌素,这种物质能够刺激胰液分泌。胰泌素成为人类发现的第一种多肽类物质。从肽的发现到结构、功能的研究,从初步分离制备到产业化应用,“肽学问”日渐深入。

多肽在化妆品领域的应用起源于20世纪末,Sederma美容肽产品Matrixyl系列面世,刷新了人们对于多肽的看法。这些年来,化妆品多肽原料应用场景不断拓宽,美国个人护理产品协会2018年出版的《国际化妆品原料字典》(INCI)中,收录了超过1200个肽原料名称,化妆品行业对肽的认识逐渐深入。

华东师范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姜雪峰课题组发现,化妆品中的肽类通常具有分子量较低(小于500Da)、水溶性良好、极性中心较少甚至没有等特点,具备保湿补水、抗氧化、美白祛斑、抗皱、紧肤、祛水肿等功能。

化妆品中常见的活性肽/《化妆品中的肽化学》

不同功效的化妆品中含有的肽类物质化学结构不同,其对应的作用机制也各不相同。

浙江湃肽生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邢海英对《中国化妆品》杂志表示,多肽是一个具有百年应用征程的原料,作为生命物质,多肽在化妆品领域由最初的对抗表情纹和抗皱抗老化,扩展到为越来越多的肌肤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邢海英进一步指出,在表皮层,多肽具有刺激表皮细胞分化和新生的作用,能促进表皮修复和愈合以及抑制疤痕的形成;在真皮层,多肽可以起到提供皮肤养分、刺激成纤维细胞的活性、促进皮肤伤口愈合和功能再生,以及增强细胞外基质结构的作用。同时,多肽能够增强皮肤整体上对环境侵害、刺激物、紫外线照射、炎性物质和污染物的抵抗力,还可增加皮肤弹性、促进疤痕组织消退、延缓皮肤衰老和巩固加强皮肤的张力。

禾美生物科技(浙江)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CTO)李钧翔博士对《中国化妆品》杂志表示,化妆品多肽原料创新研究的热点主要有两个方向,一种是针对精准护肤需求,或是此前没有受到重视的皮肤问题,进行靶点研究,挖掘新的多肽原料,实现差异化的解决方案;另一种是对某些经典多肽进行结构层面的改造,比如做一些特色的氨基酸修饰。李钧翔博士谈到近期比较火的环肽类原料,其中有一部分是将原来经典的线性多肽经过环化修饰,提高它的功效或是稳定性。


国产肽在“补课”中前行


目前,我国多肽市场需求以药品制造为主,其次是保健品、化妆品等。国内多肽化妆品原料市场整体尚处于发展阶段,但保持着较高的增长势头。

普华有策2023年9月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多肽化妆品原料市场规模以17.22%的年复合增速从2017年的7.47亿元人民币增长到2022年的16.54亿元人民币,预计在2023年-2029年,中国多肽化妆品原料市场将以8.24%的年复合增速加速增长,到2029年达到30.30亿元。

邢海英坦言,目前对美容肽原料的研究和开发主要是欧美化妆品企业比较活跃,国内主要以仿制美容肽原料为主。同时,近几年国内仿制药行业受到政策影响利润空间有限,部分主要做药物肽的企业开始将其在多肽制药领域的能力延伸到美容肽领域“降维参战”。

美容肽样品/湃肽生物

21世纪初以来,乙酰基六肽-8和棕榈酰五肽-4等美容肽原料陆续在国内投入应用。经过二十多年发展,国内企业陆续开发了许多短的、稳定的合成多肽,用于促胶原蛋白生成、促进伤口愈合、抗氧化、抗菌、美白等。

这其实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取得的成就。我国多肽化妆品原料格局还相对分散,且同质化竞争加剧。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以出厂价口径计算,2021年,排名前五的企业在中国多肽化妆品原料市场的占比为19.3%。

《中国化妆品》杂志了解到,国内不同多肽化妆品原料企业目前还没有拉开“质”的差距,往往运用相似的工艺、生产着相同的产品,使美容肽原料的竞争异常激烈,价格成为主要的竞争手段。

“国内多肽原料的产业化发展,最终还是需要回归到原料本质创新和产品工艺的稳定上来,只有优质和创新的核心产品和技术才能推动产业化稳步发展。”邢海英认为,原料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意味着拥有“实现中国自主创新并且能够突破产业化”的好原料。

谈及国产美容肽和国际顶尖水平的差距,李钧翔表示,国内外多肽原料的生产、检测、应用层面并不存在明显差距,但一些国际厂商经过多年积累,在多肽原料的研究靶点选择以及基于靶点的原创结构设计上更有经验。


生物计算带来的创新机遇


目前很多本土企业借助数据资源、信息手段,大力发展生物信息学、计算生物学、合成生物学,以实现原料创新。那么,国产美容肽原料及相关美容产品有机会实现“弯道超车”吗?

李钧翔认为,对于市场趋势的把握和洞察,是本土原料企业需要补的“课”,只有精准把握趋势,才能实现提前布局。“这确实需要时间积累。随着国内企业对生物信息学、计算生物学前沿技术的应用及发展,国产美容肽原料也许在接下来的10年逐步能与国际水平并驾齐驱。”

目前,禾美生物与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联合成立了衰老科学创新研发中心(简称ACRDC),正在利用最新的生物学和信息学技术,挖掘全新的多肽原料。李钧翔介绍,ACRDC已经开始用一些生物信息学、计算生物学的最新手段,筛选一些国内外企业尚未布局到的新靶点来开发多肽。

“这些工作成果在数据资源、信息技术的利用方面,在国际市场上都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领先性。一方面,我们建立了生物活性肽智能深度数据库,同时,我们也有针对化妆品中短链多肽的 AI 计算生物学的算法,用以支持基于目标和靶点的研究,加速新原料的开发进度。”李钧翔说。

湃肽生物在“生物+信息”技术方面也有相应布局。在化妆品多肽原料创新上,湃肽生物配备了高精尖精密仪器及自动化合成设备,并建立了原料前沿研究及AI智能筛选的创新原料研发平台。

目前,湃肽生物正在针对功效原料开展“技术包装”,提升原料的“市场独特性”,对复配多肽、天然多肽的创新结构和创新技术方面已有完整的战略部署,相关技术成果均在申报中。

在李钧翔看来,化妆品原料从开发到产业化是一个很长的链条。对于本土原料产业来说,发展和形成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在很多链条上不能存在明确的“短板”,而且在部分链条环节,需要有自己的“长板”。

具体而言,李钧翔认为多肽原料企业可以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关注最新的科学研究机理和动向,针对特定的皮肤问题,找到开发新原料的切入点,弄清楚具体的靶点和机理,这有助于原料企业在原料开发的趋势和定位上实现引领。

第二,利用最新的技术,通过 AI、计算生物学、生物信息学加速原料的开发,提高开发的精确性,降低试错成本。

第三,实现绿色环保规模生产。绿色化是化妆品的大趋势,原料生产的绿色化将很大程度上决定产品的竞争力,因此多肽原料绿色化生产技术应该成为持续投入的方向。

第四,在下游的应用环节,应该提高原料的递送效率,提高皮肤对于多肽的生物利用度,或者更好地实现靶向性产品的剂型研究,这也是建立竞争壁垒的重要节点。

《中国化妆品》杂志注意到,目前国内多肽原料保持着较高的创新活跃度。《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2021年实施以来,截至2024年3月,通过备案的131种化妆品新原料中,肽类新原料达14种。

标签: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