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的隐形杀手——慢性硬膜下血肿

发布时间:2025-02-04 09:15  浏览量:7

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些老年人会出现莫名原因的头痛、头晕、反应迟钝、行动迟缓、大小便失禁等症状,比如,你刚跟他说话转头就忘了,或者要做什么却半天没有动作。

很多人不以为意,想当然地认为是年纪大了,或者是阿尔茨海默病,也就是老年痴呆。

当出现肢体无力或偏瘫时才会引起重视,到医院就诊,做CT检查提示是慢性硬膜下血肿。

一、什么是硬膜下血肿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是指头部外伤发生3周以上才表现出症状的位于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的具有包膜的血肿,是老年人常见的神经外科疾病。

好发于老年人,多数病人年龄超过50岁,且多数明确外伤也是轻伤,如偶尔被门角伤过。

二、为什么慢性硬膜下血肿容易被忽略

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脑萎缩,大脑在头颅内的移动空间增大,脑表面的桥静脉受到牵拉,哪怕是很轻微的外伤都可能造成破裂出血,虽然当时没有明显的颅内出血迹象,但很可能此时颅内毛细血管已经破裂,随着血液的不断外渗、集聚,就形成了硬膜下血肿。

又由于颅内空间较大,只有出血量达到一定程度才会产生症状,故而病程长,起病隐匿,颅高压症状被掩盖,可能只以精神意识障碍表现为主,所以容易被忽略。

三、慢性硬膜下血肿有哪些表现

(1)头痛、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

(2)记忆力减退、痴呆、淡漠、智力迟钝。

(3)失语、偏瘫、肢体麻木、局灶性癫痫等。

四、慢性硬膜下血肿有哪些治疗方式

(1)保守治疗:目前被认为是一种简便易行且痛苦较小的治疗手段,还可用于防治术后复发,并可为高龄体弱、难以耐受手术或手术治疗失败的患者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2)手术治疗:①钻孔引流术具有冲洗彻底、引流通畅、脑组织膨胀恢复快、疗程短、花费少的优点,是目前公认的不符合药物治疗指征的患者的首选。②开颅血肿清除术适用于血肿壁较厚、血肿腔内为血凝块、血肿已出现钙化者、血肿腔有分隔不利于钻孔引流者、闭式引流术未能治愈者。③内镜下血肿清除术可通过内镜一次性清除血肿,对出血点止血,术后无需外引流,既避免了开颅去除骨瓣,又减少了复发概率。

五、老年人应如何预防慢性硬膜下血肿

(1)避免头部外伤:老年人应尽量避免头部受到撞击,若有外伤后,建议受伤时及伤后1个月左右,做头颅CT检查,鉴别有无慢性硬膜下血肿出现。

(2)注意体位:日常活动或者锻炼时,改变体位要缓慢,避免头部磕碰、猛烈甩头。

(3)控制血压和血脂:高血压和血脂异常是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重要诱因,保持血压和血脂在正常范围内,有助于降低患者发病的风险。

(4)定期检查:老年人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包括头颅CT等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并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

(5)当我们的家人出现慢性头痛、视力下降、情感淡漠、嗜睡、肢体进展性无力等应立即科学就医。

作者:山西白求恩医院(山西医学科学院) 宁晶 史淑芳

编辑:唐蔚 李硕然

审核:姜峰 李雅琴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