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压药饭前还是饭后吃?专家提醒:牢记2个原则,否则等于白吃”
发布时间:2025-02-06 11:42 浏览量:10
在如今这个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美食选择越来越丰富的时代,健康问题却如影随形。不管是白发苍苍的老人,还是朝气蓬勃的年轻人,都可能被各种病症盯上。其中,“三高” 的问题愈发普遍,以前可能更多出现在老年人身上,可现在却越来越年轻化,血糖问题就是其中之一。
血糖异常的症状
正常情况下,人体空腹血糖的正常值范围在 3.9 - 6.1mmol/L ,餐后 2 小时血糖应低于 7.8mmol/L。一旦超过这个范围,就可能面临血糖异常的问题。
就拿我家楼下的小张来说,他今年才 25 岁,平时工作忙碌,经常点外卖,饮食不规律。前段时间,他总感觉浑身没劲儿,每天都特别疲惫,工作时注意力也很难集中。起初,他以为是工作太累没休息好,就没太在意。可渐渐地,他发现自己变得特别容易口渴,一天能喝好几大杯水,上厕所的次数也明显增多。晚上睡觉还老是感觉腿发麻,有时候甚至会被麻醒。
有一次周末,他和朋友一起去打篮球,没打一会儿就气喘吁吁,累得不行,而且还心慌得厉害。朋友看他状态不对,就劝他去医院检查一下。到了医院,一测血糖,空腹血糖竟然高达 7.5mmol/L,餐后 2 小时血糖更是超过了 10mmol/L,医生告诉他,他这是患上了糖尿病前期。
小张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回想起自己平时的生活习惯,总是熬夜加班,饮食上也毫无节制,喜欢吃各种甜食和油炸食品,很少吃蔬菜水果,几乎不怎么运动。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慢慢侵蚀着他的健康,让血糖悄无声息地升高。
血糖异常的危害
血糖一旦出现异常,对身体的危害可不容小觑。长期高血糖会像一个隐形的杀手,慢慢损害身体的各个器官。
首先,它会影响血管健康。高血糖会使血液变得黏稠,血管壁受到的压力增大,时间长了,血管就会变硬、变窄,导致血液循环不畅。这就好比家里的水管,时间久了被污垢堵塞,水流就会变小甚至断流。血管出问题后,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就会大大增加,像冠心病、心肌梗死、脑卒中等,这些疾病都可能危及生命。
其次,血糖异常还会伤害神经。很多糖尿病患者会出现手脚麻木、刺痛、感觉异常等症状,这就是高血糖损伤了神经。神经受损后,身体的感觉和反应都会变得迟钝,不仅影响日常生活,还可能导致伤口难愈合,容易引发感染。
另外,高血糖对眼睛、肾脏等器官也有很大的影响。可能会引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严重的甚至会导致失明;对肾脏的损害则可能发展为糖尿病肾病,最终引发肾衰竭。
降糖药饭前吃还是饭后吃
对于血糖异常需要服用降糖药的人来说,药物的服用时间也是个关键问题。不同类型的降糖药,服用时间也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磺脲类降糖药,像格列本脲、格列齐特等,它们的作用是刺激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从而降低血糖。这类药物通常需要在饭前 30 分钟左右服用,这样在进食后血糖升高时,药物刚好能发挥作用,有效降低血糖。
双胍类降糖药,比如二甲双胍,它主要是通过抑制肝糖原输出,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来降低血糖。二甲双胍对胃肠道有一定的刺激作用,所以一般建议在餐中或饭后服用,可以减少胃肠道不适。
α-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像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等,它们的作用是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从而降低餐后血糖。这类药物需要在吃第一口饭时嚼服,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抑制碳水化合物在肠道的吸收,有效控制餐后血糖的升高。
还有胰岛素增敏剂,如吡格列酮、罗格列酮等,它们主要是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这类药物可以在饭前或饭后服用,每天固定时间服用即可。
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血糖波动情况都不一样,所以具体的服药时间最好根据医生的建议和个人的血糖监测结果来确定。比如,有些人的血糖在早上起床后较高,那么就需要调整药物的服用时间,使其在这个时间段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牢记两个原则,否则等于白吃
面对种类繁多的降糖药,很多人会感到迷茫,不知道该如何选择。其实,选择降糖药要牢记两个重要原则。
选择适合自己的药物:不要盲目听从药店的推荐或者他人的建议,更不要在网上随意购买降糖药。不同的人血糖异常的原因和程度都不同,适合的药物也不一样。比如,有些年轻人的血糖异常可能是由于肥胖、胰岛素抵抗引起的,那么选择胰岛素增敏剂可能更合适;而有些老年人可能是因为胰岛功能衰退,选择刺激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药物可能更有效。药店的推荐可能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不一定适合每个人。所以,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血糖监测结果以及其他健康问题,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降糖药。
坚持每天定量服用药物:血糖异常是一种慢性病,需要长期的治疗和控制。降糖药的作用是帮助控制血糖,但如果不按时按量服用,血糖就会像坐过山车一样忽高忽低,这对身体的危害更大。有些人为了省事,有时候会忘记吃药,或者觉得自己血糖好像控制得还不错就自行减少药量,这些做法都是错误的。如果漏服药物,血糖可能会突然升高,增加并发症的风险;而药量不足则无法有效控制血糖,病情可能会逐渐恶化。所以,一定要养成良好的服药习惯,每天在固定的时间服用药物,不要随意增减药量。可以设置闹钟提醒自己,或者把药放在显眼的位置,避免忘记服用。
为了更好地控制血糖,家里备一个血糖仪是很有必要的。这样可以随时监测自己的血糖变化,了解药物的治疗效果。如果发现血糖波动较大,或者出现心慌、出汗、手抖等低血糖症状,要及时调整饮食和药物剂量,必要时尽快就医。
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因为不良的生活习惯,面临着血糖异常的问题。可千万别不当回事,等到真正被疾病缠上,才后悔莫及。从现在开始,改变生活方式,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定期体检,重视血糖问题,为自己的健康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