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大学学习的愉悦感弥补了我青少年时期求学无果的遗憾
发布时间:2024-12-11 17:43 浏览量:11
陈国益
老年大学能否弥补没有上过高等学院同学们的遗憾呢?我认为,弥补这种遗憾,应该说上老年大学学习是不错的选择,因为老年大学能够满足老年朋友们求学的欲望,能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老年大学不但是老年朋友们安度晚年的乐园,而且也是老年人终身学习的教育阵地,是德 、智、体等全面稳步健康发展的乐园;也是增长知识、陶冶情操、余热生辉、服务社会的舞台。
一、 感悟人生路漫漫,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人生如梦,几十年历程一晃而过,回忆我的童年,一路走过艰难的求学之路,让我情不自禁的陷入深思,人生总有许多遗憾而且又无可奈何的事情。
1、“文化大革命”开始,我失学务农。
老一辈人都不会忘记1966年在全国掀起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运动”,导致学校停课等等,我们这一代人年纪轻轻就失学了,那年我12岁小学毕业就成为小农民,去生产队干农活赚工分,直至16岁那年才有机会上初中。
2、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去东北铁道兵部队。
1974年参军去大兴安岭当铁道兵,那里人烟稀少,除了军人和“知青”,看不到当地老百姓,我们铁道兵住帐篷、吃高粱米、建铁路、盖房子,冬天零下40~50度特别辛苦,冰天雪地本该在军营里学习,可是,我们还要外出施工,为的是可以在结冰的河面上开汽车去对面森林里,用炸药炸沙子,再运回来作为来年开春后建房屋的建筑材料(那时候河上没有桥梁,只等河面结冰后,现成的冰路就可以开车了)。
辛苦是辛苦了点,但是,越是艰苦的地方、越是艰苦的环境,越能锻炼我们年轻一代军人的坚强意志,我们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牺牲,总是任劳任怨地为祖国建设而默默奉献,我们能担负起祖国和人民所赋予的历史使命!
1984年铁道兵部队集体转业,改为铁建企业,铁道兵部队35年来牺牲了8314名烈士(而且铁道兵烈士不是牺牲在战争年代,却是和平年代为了祖国繁荣昌盛的建设事业而牺牲),其英勇事迹可歌可泣!
3、 考上中专,却没有收到录取通知书。
1976年“四人帮”下台,“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运动”结束了,1977年恢复了高考制度。
我退役之时,高高兴兴的报考了中专;并且努力参加学校组织的复习班认真地复习,本村一起参加复习的上、下届同学20多人都名落孙山,唯独我达到录取分数线,高兴了好几天,通过体检、政治审查等等,最终还是没有收到录取通知书。
刚刚恢复高考制度的1977年,许多制度还不完善,一些地方仍然保留部分根深蒂固的推荐上学的理念,所以,只公布上线考生名单,不公布考生分数,同时上线考生录取率只有80%左右,我就是20%左右没有被录取的考生之一。
求学之路希望渺茫,命运再一次捉弄了我!
4、 春天来了,我终于圆了大学梦。
春暖花开、鸟语花香的季节,党和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好政策为我们打开了求学之门,在职工作人员通过函授等途径可以取得毕业证书;通过努力,我总算敲开了高等学院的大门,相继取得了武汉.中国地质大学“经济管理”大专毕业证书以及北京大学“行政管理”本科毕业证书。
二、初次访问永嘉县瓯北老年大学,形象分满满。
瓯北老年大学创办于2001年,二十多年过去了,我于2024年春天才第一次去过这所公立的老年大学新校区。
这还是校委会郑秀平(我老婆的同学)推荐我去的,她说如果天天在家看电视,不如去老年大学看看,报几门适合自己的功课学习,既有利于提高知识,也有利于身心健康。
那天,我尝试着去看看瓯北老年大学,一幢四层大楼屹立在眼前(大约建筑面积有4000左右平方米吧),到这里好像来到了小公园,鸟语花香、闹中取静,环境十分优美;走进一楼大厅,感觉这里环境卫生不错,管理井井有条。
我单独一人从一楼坐电梯到四楼,又从四楼层层往下参观,四楼有舞蹈班、交谊舞班、模特班、太极班等等;三楼有会议室、学员书画作品陈列室、乒乓球室、台球室等等活动场所,二楼有书画班、音乐班、诗词班、京剧班、电脑班、二胡班等等,在二楼二胡班教室外碰见了老家邻村的卢老师,八旬高龄的他在这里担任二胡班长(可见特别敬业),他让我也来二胡班学习,我说看看再说吧!
真是无巧不成书,偶然在二楼碰见了戴成玉校长在办公室值班,戴校长是我旧相识,是三十多年前认识的老朋友了,那年,他是三江乡政府的党委书记,我下乡到三江卫生院督促工作时,有幸见到了来卫生院检查工作的当地父母官戴书记,他也是退役军人,我们一见如故;他是一位有魄力、善良、敬业、责任心强、工作踏实的好领导,我想在他的领导下,这个学校的管理一定十分出色。
戴校长闻听我有上老年大的意向,就详细介绍了老年大学的基本情况。
瓯北老年大学开设了16门功课,22个班级,拥有学员1029人,学校办学理念是:尊老、敬老、爱老、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共创和谐社会。
学校实行多媒体教学,重视教师队伍、选聘优秀老师、选配优秀班长,有序开展校内外活动,如诗词班、摄影班、书画班等每学期外出采风活动。
瓯北老年大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取得了成功的经验,同时也赢得了上级领导的高度好评,老年大集体以及学员个人分别获得省、市、县颁发的许多荣誉证书等。
我听后十分羡慕这所家门口的老年大学,现在不来这里学习,还等待何时?
三、我今年首次来瓯北老年大励志学习,又一次圆了大学梦。
虽然尝尽了人生的酸甜苦辣,可还是苦尽甘来,有幸成为瓯北老年大学的学员,我想诸多起起落落的人生经历都将在愉悦的老年大学习中尘埃落定。
1、 2024年春季,我报名参加诗词班、音乐三班学习。
在老年大学习,好像没有多大的压力,老师都很敬业,同学们都很友善,特别是诗词班的同学,很乐意帮助新同学,同学之间相互帮忙,团结友爱。
诗词班好多同学都主动帮助我,比如:谢达飞(瓯北诗联会长)、邹爱秋(瓯北诗联副会长)、李顺德班长(诗联顾问)、陈进柱(诗联顾问)、陈文琳(诗联副秘书长)等等。
我第一次感受到世界上还有这么真真切切的同学情,我就象离群的“孤雁”回到了大家庭(类似于当年八路军战士荣幸地回到革命圣地延安的幸福感)。而且是无忧无虑、开心、快乐、如鱼得水地享受着学习带来的乐趣(在此,对陈老师及上述同学的帮助,真诚的说声谢谢!)。
2、 听陈建老师讲课就像听故事。
曾记得刚刚来诗词班学习时,什么都不懂(什么五言绝句、七言绝句都要按照“平仄”要求创作等等),我根本听不懂老师讲课;但是,诗词听不懂,能听懂故事啊?
听陈建老师讲课就像听故事;古代诗词中提到的人物、历史背景等等让我听得津津有味,好多新同学都是听了陈建老师一节课就入迷了,本来学习诗词是很枯燥的,如果不是听故事,新同学就很难坚持哦!
陈建老师是中学高级教师,地地道道的浙江永嘉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温州市诗词与楹联学会理事、永嘉县诗词与楹联学会第二、三、四届副会长、首任党支部书记、永嘉县山水诗研究会顾问。诗词作品散见于《中华诗词》等刊物,曾获中华诗词年度好诗词奖。
陈建老师2015年开始担任瓯北老年大学诗词班教师。任教以来,诗词班学员越来越多。他们通过学习后,具备了诗词创作能力,提高了诗词鉴赏水平,好多学员成为县级、市级、省级乃至中华诗词与楹联学会的会员。
(1)、学习诗词涉及声律启蒙、联律通则、诗词格律、诗词鉴赏、诗词创作各方面,陈建老师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炉,内容丰富,形式灵活。
(2)、陈建老师备课非常认真,每堂课都制作好电脑课件,配上音乐讲解古诗词内容,让你听课乐在其中、自我陶醉;充分调动学员的听觉和视觉感官,讲授深入浅出,兼顾新老学员。
陈老师还幽默地说:“学习要做到三点,一是要坚持,二是不要脸(不要怕难为情),三是坚持不要脸”;这三点能坚持做到,学习肯定没有问题,而且说唱歌也一样,如果也按照这三点要求去做,唱歌同样会学的很好。
3、 按照陈老师的要求去学习,一定进步很快。
起初我对“平平仄仄”一直很模糊,后来陈老师告诉我:初学者,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先不管“平仄”关系,如打油诗一样先学,以后慢慢地体会,再慢慢的规范。老师的教导,使我坚定了信心,我就试着“笨鸟先飞”吧!
后来,我在发微信朋友圈时,也不忘写上七言绝句打油诗,陈老师夫人孙丽娟(我的同学)从朋友圈看到后,告诉陈老师,说我写了七言绝句发朋友圈了,让陈老师核对一下,陈老师告诉我,我发朋友圈的七言绝句基本上符合要求。
学习快到一个学期,虽然写的七言绝句内容很简单,但是,总算是写出了基本符合要求的七言绝句,我特别高兴,也更加有信心了,对学习诗词更加有兴趣了。
同时,瓯北诗联由谢达飞会长主编的《瓯北诗词》2024年第六期也录用了我的四篇七言绝句。从此,我就在瓯北诗联半月刊上不定期的发表简单内容的七言绝句。
在陈老师的鼓励下,许多一直没有动笔的老学员也开始创作了,今年下半年刚刚来学习的新学员也成功地完成“对联”作业。
4、 美女老师金晓静担任5个音乐班的课程,深得所有学员的喜欢。
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的金老师是温州市区人,从事音乐教育30余年(为提高肺活量,平时喜欢长跑,经常10公里打卡,偶尔跑跑半马);金老师已通过中国音乐学院社会艺术水平九级考核;2023年、2024年分别荣获温州市中老年歌唱大赛铜奖、银奖。
金老师2017年以来在瓯北老年大学担任音乐老师,音乐班从原来的三个班,增加到现在的五个班,每个班级学生数从几十人增加到现在的一百多人(其中音乐五班学生数达到150多人);2024年秋季招生时,戴校长为了满足音乐爱好者的需求,新增加了音乐六班,刚开始报名去音乐六班的只有60多人,后来听说音乐六班也是金晓静老师任教,两个星期内学生数直线上升到127人。
2024年11月17日,金老师参加温州市年度考核,她成功扮演歌剧《沂蒙山》老区妇女“海棠”,演唱《就在山水间》时,活灵活现的展现了“海棠”善良的无私奉献精神,展现了老区人民重情重义的《沂蒙山》精神,成绩名列前茅,赢得了评委老师的一致好评,荣获年度考核第一名。
金老师在瓯北老年大学深受所有学生的喜欢,所以,同学们都称她为美女老师。金老师上课特别认真,我们这一代温州人,普通话一般翘舌音都不标准,金老师不厌其烦的予以纠正。
上学期末,音乐三班组织期末汇报演出,老师要求每位学员都上台,近几年我哪有上过台啊?记得1997年香港回归时在永嘉县中医院上台独唱“说句心里话”,那时候我还年轻,现在二十多年没有上台了,虽然不上台不是我的性格,但是,想发挥好一定够呛!汇报演出哪天,我是第一个节目,我用的是自己手机连接蓝牙唱歌,可笑的是由于手机音量轻,音乐开始了,我还没有发声音,慢了好几拍我才发声唱出来,同学们集体拍手“救场,”让我成功唱完军旅歌曲《军中绿花》;这就是团队的力量,在此,对金老师及音乐三班全体同学,真诚的说声谢谢!
四、本学期即将结束,初见成效,信心满满。
1、2024年我加入瓯北诗联,成为新会员;同时加入永嘉县老干部书画协会,成为新会员。
2、县老干部书画协会准备出版书、画书本,我有三幅国画被入选。
3、努力方向。
(1)、诗词方面:巩固七言绝句 ,向五律、七律以及词方面努力。
(2)、唱歌方面:逐步提高声乐理论知识,巩固男中音,逐步向男高音努力。
(3)、国画方面:山水画、花鸟动物画,从临摹逐步向创作努力。
(4)、二胡方面:有时间的话,准备先自学,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后再拜师,逐步提高。
都说“学到老做到老,学无止境”,“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们只要心态好,快乐幸福一定跟你走!所以,我们要坚持不懈地认真学习,如鱼得水的享受学习乐趣,促进身心健康、开心、快乐、幸福!
在变老的路上一定要善待自己,我想,还是继续“笨鸟先飞吧”!
作者简介:陈国益,男,浙江省温州人,铁道兵退役军人,北大本科学历,政工师、经济师职称,曾任永嘉县中医医院书记、副院长等职务;曾经在【中国卫生】 、【卫生经济研究】等刊物上发表数篇卫生管理论文,2024年在【现代作家】第16期发表金永熙【大兴安岭军旅生涯】读后感--【峥嵘岁月 何惧风流】。
永嘉县瓯北老年大学2024年12月5日晚会
金晓静老师扮演歌剧《沂蒙山》老区妇女"海棠“演唱《就在山水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