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洗三澡,命比纸薄”?夏天到底哪“三澡”不能洗?早知早受益
发布时间:2025-02-25 01:22 浏览量:7
夏天到了,出门一趟就汗流浃背,洗澡成了每天的“必修课”。很多人洗澡时喜欢用力搓泥,认为搓得越干净就越清爽。但你可能不知道,这种做法反而可能给身体带来隐患。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夏天洗澡的那些事儿,尤其是老年人需要注意的细节。
一、夏天洗澡常做这个动作,湿气会越来越重
很多人洗澡时喜欢用力搓泥,认为搓得越多就越干净。但你知道吗?这种做法可能会让湿气更容易入侵身体。
在中医理论中,湿气是一种影响健康的“邪气”,湿气重时,人会感觉身体沉重、头昏、四肢无力,甚至关节疼痛。这是因为湿气入侵体内,让身体变得“潮湿”,更容易滋生细菌。
实际上,搓澡时搓出来的泥是皮肤自然代谢的产物,包括老化的细胞、汗液、皮脂等。如果洗澡时用力过猛,会损伤皮肤的天然屏障——角质层。夏天人们常吹空调、风扇,少了角质层的保护,湿气更容易“钻空子”。此外,过度搓澡还会降低皮肤抵抗力,诱发或加重皮肤病。
正确做法:洗澡时可以轻轻搓揉以下三个部位,既能清洁身体,又能赶走湿气:
• 腋窝:腋窝是“极泉穴”所在,轻轻搓揉可以刺激穴位,促进淋巴循环,排除多余水分。
• 肘窝:肘窝是肺经的巡行路线,搓揉这里可以疏通肺经,减少咳嗽和气喘。
• 腘窝:腘窝是膀胱经通过的地方,搓揉腘窝能排出毒素和湿气。
二、夏天再热,也别洗这3种澡
1\.冷水澡
夏天出汗后,很多人喜欢用冷水冲凉,但这种做法可能会伤身。中日友好医院中西医结合心脏内科主任医师黄力提醒,出汗后毛孔张开,冷水刺激会使血管迅速收缩,导致血压上升、心脏供血不足,对有高血压的老人尤其危险。
2\.空腹澡
空腹洗澡容易因饥饿引发乏力、头晕,甚至休克。洗澡需要消耗能量,胃里没有食物供给时,身体会感到不适。
3\.酒后澡
武汉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陈曼华指出,饮酒后血管扩张,大量血液流向皮肤,导致大脑、心脏等重要器官缺血、缺氧,容易引发心绞痛、心肌梗塞。
三、老年人洗澡暗藏“危机”,这4件事要多留心
误区一:每天洗澡,皮肤才健康?
老年人洗澡的频率应根据季节调整。《中国皮肤清洁指南》建议,冬天一周洗一次澡,春秋一周两次,夏天一周5次以上即可。
误区二:要先洗身体再洗头,否则易患病?
虽然有说法称“先洗身体再洗头”更健康,但每个人的体质和习惯不同,关键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洗澡方式。著名中医学者罗大伦建议,洗澡顺序可以是:洗脸—洗胳膊腿—洗身体—洗头。
误区三:洗澡水越热越好?
水温过高会使全身血管扩张,心脑血流量减少,容易诱发心血管疾病。洗澡水温度应控制在38°C到40°C之间。
误区四:睡前洗澡更助眠?
很多人喜欢睡前洗澡,但河南省中医院治未病中心原副主任武月萍建议,洗澡时间最好提前到睡前2小时。因为热水会升高体温,反而延长入眠时间。
总结:洗澡虽小,细节关乎健康
洗澡看似平常,但细节却关乎健康。夏天洗澡时,不要过度搓泥,避免洗冷水澡、空腹澡和酒后澡。老年人洗澡频率要根据季节调整,水温适中,洗澡顺序因人而异,睡前洗澡时间要提前。这些细节虽小,却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身体,远离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