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听两会|全国人大代表吴相君:建议加快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

发布时间:2025-03-09 18:25  浏览量:11

央广网北京3月7日消息(记者陈越 实习生刘家怡) 发展农村养老服务,事关广大农村老年人幸福生活,影响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全国人大代表、以岭药业董事长吴相君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对加快建设养老服务体系作出全面部署和规划,农村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问题正在逐步得到解决。

截至2024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3.1亿,占总人口的22%。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城镇老龄化程度,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农村60岁及以上人口约1.21亿人,占农村总人口的23.81%,比城镇高7.99个百分点。

吴相君表示,目前农村养老仍面临着农村普惠支持型、完全市场型养老机构发展缓慢,多元化养老服务供给不足,养老服务体系不够健全、设施不够完备等现实问题。除此之外,农村养老机构与医疗卫生机构在合作过程中还存在政策扶持不足、资金瓶颈等现象。他建议,要积极采取多项措施切实提升农村老年人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第一,进一步扩大农村养老机构服务覆盖面。公办养老机构应在履行兜底保障职能的基础上,向社会开放空余床位。县级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强化资源统筹、实训示范、技术指导等功能,充分发挥县域辐射带动作用。乡镇养老服务中心积极开展协调指导、全日托养、居家上门等养老服务。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励各类经营主体发展连锁化、集团化普惠支持型养老机构,鼓励发展完全市场型养老服务机构,并引导其通过优化服务、合理收费,吸引更多农村老年人入住。

第二,进一步拓展农村养老服务的新途径新办法。探索互助养老新模式,加快推进老年活动中心、邻里互助点、农村幸福院等建设,有条件的农村可设置助老岗位。在筹资渠道上,可采取政府补贴一点、集体承担一点、老人自付一点、社会支持一点的方式,增强服务的可持续性。支持家政和互联网平台企业等上门提供质量有保障、价格可承受的服务,更好满足居家照护服务需求。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为失能老人养老提供重要保障。

第三,进一步完善农村养老医疗服务体系。提升养老机构自身医疗服务能力,同时加强与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协同,健全稳定顺畅的双向转接绿色通道。强化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建设,增设必要的慢性病诊治设备设施,提高乡村医生对慢性病的健康管理能力。县域医共体加强对基层医疗机构养老服务的业务指导,把为老年人提供医疗服务作为重要工作内容之一。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相关要求,对65岁以上老年人每年开展一次免费慢性病筛查,并对筛查出的患者及时进行治疗和健康指导等干预。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