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老年的60、70后,当你面临老人照顾老人时,建议这样做

发布时间:2025-03-13 18:42  浏览量:10

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就是说,家里面要是有一位老人的话,就等于有了主心骨,那就是这个家的福气。

俗话紧接着又说:“家有一老,犹如一贼。”

什么意思呢?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有些老人性格古怪,脾气刁蛮,随意任性,还倚老卖老。

有些老人或因疾病缠身,或老年痴呆,或身体残疾,或不能自理,等等。

导致脾气暴躁,要求难以满足,天天作,天天闹,天天吵。给照顾和护理的儿女带来许多困扰。

儿女不仅身累,心更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让儿女望不到头,看不到尾;委屈、无奈的泪水,只好自个儿往自己肚子里流。

但是,孝敬老人,尊重长辈,是咱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子女应该做的事情。

现实生活中,已经步入老年的60、70后,当你自己已经步入老年时,而家里还有年迈体弱的父母或公婆。

这个时候,你就会面临着自己作为一个年轻的老人,需要放下自己的生活,去照顾年迈老人的现状了。

不管儿女多大年纪,照顾年老的父母或公婆,都是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但是,不管你年纪大小,照顾和护理年迈老人的日常生活起居,可以说是一件既身累,又心累,既难熬,又委屈,既压抑,又受气的苦差事。

可是,不管你心有多苦,身有多累,你还不能抱怨,不能诉苦,不能发脾气,不能放手不管。

必须任劳任怨,必须小心翼翼,必须尽心尽力。否则,你就会背上不孝的骂名,落下一个不好的名声。

在作者身边,就有好几个60、70后的老同事,为了照顾年迈的父母和公婆,真可谓是呕心沥血、心力交瘁。

一位62岁的女性老友,父母都80多岁。父亲身体好,能自理;母亲长期瘫痪在床。

父母的日常生活,全靠老友一个人。

母亲床上吃,床上拉,除了做一天三顿饭,她天天有洗不完的尿片子。

好怕父母虽然能够自理,但是,不仅一点帮也帮不上,还天天添乱,整天不是吼就是骂的,特别能作。

这样的生活,她一干就是5年多,根本就看不到什么时候是个头。

当她实在坚持不住时,就请了一个保姆回来。可是,没两天就被父亲给骂跑了。

有一天,她到医院看病。等到她回家时,母亲的床上、身上糊满了屎尿,满屋恶臭。

看到这一幕,她眼里噙着泪水,只好一声不吭地擦洗和清理。

另一个老同事的父亲,活到91岁才走。

好在他有兄弟3人,平时轮流照顾不能自理的老父亲。

可是,老大照顾父亲几年后,患脑溢血先他父亲去世。

老二由于长期护理老父亲,长期失眠,得了重度抑郁症,现在走路都得要人扶。

最后,照顾老人的任务只好由老三一个人承担了。由于长期护理父亲,换纸尿裤,抱着老人擦洗身体,抱着大小便等,落下腰椎间盘突出和手臂腱鞘炎的毛病,还患上了严重的焦虑症,苦不堪言。

60、70后,作为年轻的老人,当你面临着需要长期照顾年迈的父母或公婆,自己又难以胜任、难以坚持、无能为力时,建议你这样做试试看:

1、聘请保姆护理。

不能自理的男性老人,就聘请男性保姆,能够自理的男性老人和女性老人,就聘请女性保姆。

只要能给你自己减轻压力和负担,只要能够避免你过度劳累而累垮身体,这个钱应该花,值得花。

如果老人不原意请保姆,你可以待在父母身边监督,该强硬的还是要强硬一点,不能由着老人的性子来。因为,这都是为了父母好,也是为了自己好。

2、兄弟姐妹轮流护理。

兄弟姐妹多的,且身体都还比较好的,约定好轮流照顾。

轮流照顾的好处是,每一个人都有一段可以休息放松的时间,转换一下空间,享受一下自己的生活,不至于让自己的生活完全被父母的生活全部控制。

3、送养老院养老。

对于没有时间和体力、精力照顾父母的人,可以考虑把老人送到养老院养老。

特别是那些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如果长期由你一个人照顾的话,不仅会把你累垮,还有可能让你比父母先走的。

如果父母不愿意去养老院,可以想一些办法。

比如,我一个老友的母亲老年痴呆,生活不能自理,他又难以照顾,就把母亲送到养老院,告诉她是医院。

为了让母亲相信是医院,他每天都要去养老院看望、陪伴母亲一阵子,母亲也就信以为真了。

结语:

老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

不要说久病的老人了,就是长期照顾一个年迈的老人,都会让一个人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的。

虽然我们60、70后也进入了老年,但是,只要你家里还有年迈的父母或公婆,那么,照顾老人就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虽然照顾老人,让我们失去了自由,没有了自己的生活空间,既受累又受气。

但是,作为儿女,面对面年迈的父母,就要有“你养我小,我养你老;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变老。”的孝心和孝道。

60、70后的老朋友们,当你正在承担照顾年迈父母的责任时,坚持一下、忍耐一下吧。因为,照顾咱们自己的父母,无人替代,责无旁贷。

外部推荐